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三定方案,取消20项审批职责。其中:“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实行梗概公示”备受关注。
电影产业方兴未艾,票房连年攀升的现实与电影审查机制的矛盾越发凸显。“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实现梗概公示”,尽管只是电影审查机制出现的一个小小松动,但对电影产业而言,这种简政放权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利好。
中国的电影审查机制向来以严苛著称,从电影剧本到电影上映,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层层审查。在没有实行电影分级制的情况下,电影审查应该说有其存在的必要,因为如果没有审查,电影剧本和电影拍摄势必会良莠不齐,甚至于造成烂片、俗片泛滥。但也正由于审查机制的严苛,使得电影导演们在拍摄时需要顾及太多忌讳和禁区,造成电影艺术表达的不自由,甚至出现有的导演为通过审查而故意降低艺术水准的情况。
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实现梗概公示。这当然是电影编剧和导演们的一大利好。但严格来说,这个口子开得还不够大,或者说电影审查只是出现了一个很小的松动而已。对于一部电影而言,虽然剧本是第一关,但现实语境下,要想通过电影剧本审查这一关并不是太难。而且此次取消的只是一般题材的电影剧本,对于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依然需要进行审查。换而言之,究竟什么是一般题材,什么是重大题材,在现有政策范围内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种模糊的说法实际上给电影剧本审查留下了可以操作的空间。如果有关部门觉得某个电影剧本需要审查,那就将其界定为重大题材即可。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当前的电影审查机制并不只是电影剧本的审查,还有电影片的内容审查、技术审查等等。有很多电影无法公映其实不是出在剧本上,而是在电影拍出来之后内容无法通过电影局的审查。比如陈凯歌的《风月》、姜文的《鬼子来了》、宁浩的《无人区》等影片都是拍出来之后没有通过审查,至今无法公映。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这其实只是入口的门开得大一些,但是宽进是否能实现“宽出”,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中国电影市场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电影审查的尺度应该说是逐年放宽,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审查制度会消失。在没有实行电影分级制的情况下,电影审查将长期存在。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这种放开的尺度虽小,却让我们看到了有关部门电影审查放宽的努力,这一利好势必会促进电影市场的进一步繁荣。但是,这距离观众和导演所期待的电影审查尺度还有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