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吧 关注:304贴子:299
  • 7回复贴,共1

【吧主】下面的《孙武兵法》82篇不够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青海1楼2013-03-16 13:00回复
    目前市面公布的只有18篇


    IP属地:云南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3-16 23:18
    收起回复
      98年初,陕西《报刊之友》编辑部本着“在研究中辨真伪求真谛”的正确学术研究宗旨,顺应辨真证伪双方都要求将《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下简称:82篇)公诸于世的呼吁,从而编辑出版了《报刊之友》1998年增刊—《〈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研究本》,这对学术争论提供了一个赖以为据的基础材料,做了一件大实事。
      正如卷首“编者的话”所说:“《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手抄本究竟有多大价值,这需要它自身来验证。专家学者们应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本着科学、求实、公正的研究态度,摒弃一些臆断性的结论,致力于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基础性的考辨甄别工作。”诚哉斯言。可见其目的乃突出着眼于一个“求实研究”。
      此研究本所发布的内容是目前西安古兵学研究会张敬轩先生唯一认可的官方18篇研究本,除了18篇以外的发布的兵法,会存在错误和差漏,本网站发布的18篇以外的内容,同样可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请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希望能够仔细甄别,18篇以外发布的兵法并不代表西安古兵学研究会的最终认可,仅供学术参考。
      西安古兵学网站www.sunzi82.com, ICP备案申请已通过审核,备案/许可证编号为:苏ICP备13009187号,以后大家可以直接通过 www.sunzi82.com 访问,不用再输入其他网址。
      本研究会网站采用的是社区论坛模式,除了在首页一级栏目中《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下的文章权威度相对较高以外,在《互动论坛》栏目下发表的文章,均为网友自由发布,观点不代表研究会本身的意思,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和互联网相关规定的,原则上都予以放行,其中内容鱼龙混杂,甚至出现使用张藏本字样,这都是我们不认可的。
      有些网友,以论坛中发布的所谓“张藏本”为依据,指出其中的错误,本身就是缺乏依据的,研究会提供了《张藏本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与《银雀山汉墓竹简》比对 ,原文刊载在《收藏杂志》,http://www.sunzi82.com/portal.php?mod=view&aid=151作者以张藏本《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中已公开刊印的十八篇为蓝本, 与银雀山汉简残文作对照。先列张藏本原文, 并附韩信当年整理兵书时的批注, 再列银雀山汉简残文及补正. 后附以简评。在“ 补正” 部分, 黑体字为银雀山汉简残文;【】内的红色字体是参考张藏本所补正的内容;蓝色字体是银雀山汉简原附在篇后无法归类《孙武兵法》八十二篇, 以张藏本篇目顺序排次。
      如果您希望了解研究本有关文章,请把鼠标放置在首页一级栏目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在一级栏目下会自动出现四个二级栏目:
      《兵法展示》《兵法译白》《兵法来源》《兵法剖析》【下划线处可用鼠标点击直接访问】,这四个栏目内容是研究会认可发表的文章,虽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内容应是审核过的。
      此外,有网友在本网站或者其他网站或论坛,对于目前其他兵学研究的相关人员和机构指名道姓的人身攻击和指责,甚至出现使用研究会名义和张敬轩先生及其亲属的名义,这些都是得不到研究会认可的行为,研究会一贯认为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不应使用人身攻击等超出学术范畴的行为。研究会在此,郑重声明:所谓文责自负,不得使用研究会名义,甚至张敬轩本人或者其亲属名义乱发声明和文章!研究会不会随便发表所谓声明。一旦发表必定会在研究会网站做公开声明。


      IP属地:云南3楼2013-03-17 15:35
      回复
        有人说这是假的、


        IP属地:青海4楼2013-03-17 21:56
        回复
          世间常有一种情况,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很难看出它的本质。在中国历史上,象卞和刖刑,美玉得彰即是其例。
          宋代,叶适首先提出《孙子兵法》不是孙武所作,而是"春秋末战国初年山林处士所为"。他提出:
             1、"迁时已称十三篇,而刘歆、班固在其后,反著八十二篇"。前后矛盾。
          2、"《左氏》无孙武"。
          3、"《孙子》与《管子》、《六韬》、《越语》相出入"。
          4、"自周之盛至春秋,凡将兵者必与闻国政......而孙武为大将,乃不为命卿"。
          5、"武自诡妇人可勒兵,然用百八十人为二队,是何阵法?"
          其后,姚际恒、全祖望、姚鼐、梁启超皆同意叶适的观点。认为:一则"名之不见《左传》也";一则"篇数之不侔也"。"史迁称《孙子》十三篇,而《汉志》有 八十二篇,后应少于前,何以反多于前乎"?一则"主在春秋时,大夫称也。是书所言皆战国事耳"。"此书未必孙武所著,当是战国人依托"。任继愈先生亦认 为"现存的《孙子兵法》导源于孙武,完成于孙膑。"书中讲到的"战争规模比较大,还讲到用骑兵作战,很像战国的战争情况"。
          此后,更有人认为《孙子兵法》是战国时孙膑的著作。
          钱穆认为:"《孙子》十三篇洵非春秋时书,其人则自齐之孙膑而误;孙膑之称,以其膑脚而无名,则武殆即膑名耳;......"
          陈启天说:"......武之兵法受之于膑,膑即据之撰成十三篇,而署武之名以行之于世"。
          梁启超说:"(十三篇)此书若指为孙武作,则可决其伪;若指为孙腚作,亦可谓之真"。
          黄云眉说:"齐孙子书今不传,或者今书即孙膑书,后人删为十三篇,以合《史记》之孙武,未可知也。然要为伪亦"。
          牟庭说:"故孙膑的先辈孙武,实际上就是伍员"。
          日人斋藤拙堂说:"今之《孙子》一书,是孙膑所著。孙武与孙膑,毕竟同一人。武其名,而膑是其绰号"。日武内义雄说:"武与膑是别人,各有著述;但今存《孙子》十三篇非孙武所著之书,而出孙膑所作"。
          冯友兰说:"《孙子》也和先秦其他子书一样,是一家的论文总集,不必出于一时一人之手"。
          其实还是叶适的那些理由。
          清人毕以殉在《孙子叙录》中收集孙子佚文,"按:十三篇之外,又有问答之辞,见于诸书征引者,盖武未见阖闾,作十三篇以干之;既见阖闾,相与问答, 武又定著为若干篇,皆在《汉志》八十二篇之内也"。又云:"按:八十二篇者,其一为十三篇,未见阖闾时所作,今所传《孙子兵法》是也。其一为问答若干篇, 既见阖闾所作,即诸传记所引遗文是也。一为《八阵图》,郑注周礼引之是也。一为《兵法杂占》,太平御览所引是也。外又有《牝八变阵图》,《战斗六甲兵 法》,俱见隋经籍志。又有《三十二垒经》,见唐艺文志。按:汉志惟云八十二篇,而隋唐志于十三篇之外,又有数种,可知其具在八十二篇之内也"。毕氏之语, 为推测之见,并非完全事实。
          结果银雀山汉简一出,。临沂竹简孙武和孙膑兵书的同时发现,直接证明了孙武和孙膑为不同时期的两个人,并各有兵法,其观点不攻自破,将他们的观点打了个粉碎。
          1996年,西安发现《孙武兵法》八十二篇抄件,学界有人称其为"近今人伪造的低劣膺品"、"抄自银雀山汉简"、"纯属伪造"等等,更有媒体称之为"大骗局"。北京专家联合发表声明。在"八十二篇"问题上,有的学者不作深入调查,主观认为它是据银雀山汉简所伪造的,可事实上并非如此。陕西的一位大律师说过:"孙武八十二篇一案,是上个世纪末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学术冤案"。孙武是个悲剧,收藏者是个悲剧,北京专家也是个悲剧。
          在学术研究上,做人要真,做事要真。 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发现,有的对以往的成说带来了无情的否决。有的被学者判定为伪书的古籍得到平反。在学术问题上不可迷信权威,权威的观点有时往往也是错误的。


          IP属地:云南5楼2013-03-18 22:47
          回复
            支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


            7楼2020-06-27 09:50
            回复
              学术争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0-24 15: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