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兵吧 关注:240,459贴子:3,205,371

【分享】苏-27战斗机在中国20年历程揭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8-31 10:56回复


    图为早期引进的苏-27战斗机,目前已经接近到使用寿命的终点。
    苏-27因其性能先进,当时只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即便在苏联国内,也没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正因如此,苏联在最初的谈判中,不愿出售苏-27。但为什么中国还是买到了苏-27了呢?1990年5月31日,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率领的高级别代表团访问了莫斯科。这次访问中,双方签署了《会议纪要》,中国购买苏联武器的工作进入程序化谈判阶段。正是在那次会谈中,中国军人了解到除了米格-29战斗机之外,苏联还有更先进的苏-27。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访问期间,苏联空军在机密的库宾卡基地向客人们现场展示了苏-27战机。苏-27的优越性能让中方大为赞赏,坚定了中方引进苏-27的决心。
    


    4楼2012-08-31 11:03
    收起回复


      1992年11月25日,剩余的12架SK单座型飞机由KnAAPO机场直抵芜湖空军基地。至此,苏-27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共计24架(20架苏-27SK、4架苏-27UBK)。此时距苏联正式装备苏-27也仅7年(1985年6月22日远东地区泽米吉空军基地正式装备首批20架苏27)。1990年便同意向中国出口当时最先进的苏-27,表明了苏联恢复对华关系的巨大诚意。这一消息一经披露后,立即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时间“中国威胁论”弥漫在西方的各大主流媒体上,似乎中国人马上就要用这24架苏-27去征讨全世界了。这种神经质的反应简直不可思议,不过这一“中国威胁论”的后遗症迄今未消,西方世界仍在以不同方式压制俄罗斯,要求不再对中国出口先进武器。但俄罗斯政府顶住了这一要求,这一方面即是出于对华贸易所能获得的大量利益和硬通货,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地缘政治平衡的战略考虑。

      率先拥有苏-27战机的空军第3师是中国空军的第一王牌部队——他们驾驶着米格战机在朝鲜战争中取得了中国空军各单位最多的战果,而前任中国司令员王海就出自这个师的第9团,他是一位空战英雄,该团有一个大队以他的名字命名。第9团的飞行员们驾驶着苏-27战机迅速形成战斗力,深得中央军委的表彰。1993年空军第3师罕见的以师建制荣立集体一等功。1994年,由于合同付款问题,俄罗斯与中国没有立刻签署后续协议。中国为第一批苏-27战斗机支付的货款有70%是用各种轻工业产品及食品以易货交易形式支付的,俄罗斯希望中国以后的订购都能使用国际通用的硬通货——美元支付。


      8楼2012-08-31 11:09
      回复


        1995年5月,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访问俄罗斯,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国表示同意以美元支付第2批以及后续批次的苏-27,但要求俄罗斯把苏-27战斗机技术转让中国,由沈阳飞机制造公司自行制造,双方签订了补充协议。1996年4月,10架苏-27(4架苏27SK,6架苏27UBK)飞往广东遂溪空军基地,交付给中国空军的空军第2师第6团。1996年7月25日,再交付剩下的14架苏27SK。

        第二批24架(18架SK、6架UBK),苏-27交付后不久,1996年9月9日,9615号台风突然袭击了遂溪基地所在的雷州半岛,这场台风的风速在50米/秒以上,相当于15级台风,遂溪基地为苏-27建造的机库尚未完全完工,若干架停放在露天的战机不同程度受损,不过KnAAPO的修理专家都为其一一修复。这次事件很快便在中国空军对外公开出版的《中国空军》杂志上予以了披露。据专家估计,这两批交易的总价格为15-17亿美元,包括48架战斗机以及必需的地面设备、机载武器、飞机备件以及飞行人员的培训等等。
        


        9楼2012-08-31 11:10
        回复


          在90年代针对台湾的一系列军事演习中,空3师和空2师的苏-27机队先后亮相,他们曾多次夜间长途转场,进入东南沿海区域配合演习,表现突出。由于中国只获得了单座型苏-27的生产许可证,为了在苏-27机队规模扩大以后,保证大批苏-27飞行员的培训,1999年12月3日,俄中双方又签署了订购28架苏-27UBKV2的合同,均由IAPO生产。2000年12月15日,IAPO生产的苏-27UBK交付4架,这4架装备到位于河北沧州的K026基地,也叫空军飞行试验训练基地,其职责和任务相当于俄罗斯空军的利佩茨克第42飞行训练中心。

          中国为购买76架苏-27共耗资25亿美元。这笔款项对稳定KnAAPO、IAPO以至苏霍伊集团极为重要。一系列的大笔军购合同使苏霍伊设计局及其关系企业——相关的飞机总装厂、机载设备、发动机和武器装备生产企业获益良多,KnAAPO作为在90年代那一困难时期能够按时为工人发工资并采购新型机床的企业吸引了众多羡慕的目光,而苏霍伊设计局也得以在得不到俄罗斯空军拨款的情况下,能够自行研制更先进的苏-37和S-37,其对手米格集团正是因没有飞机被中国空军选上而使公司一蹶不振。
          


          10楼2012-08-31 11:11
          收起回复


            随着1996年苏-27技术转让协议的达成,一项更具雄心的,彻底改善中国空军攻击能力的计划紧接着展开,这就是向俄罗斯洽购苏-30MKK重型多用途战机。中国对大型军事技术装备的采购是根据其自身的需求和未来发展战略的需要,经过相当程度的研究和讨论后做出的决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的几次全球局部冲突,美国空军的高科技精确打击能力给中国空军决策层带来了巨大的震动。此后空军的军事学术专家们开始对空中力量的特点、任务及使用思想进行全面地探讨,最后得出结论,一流的空中力量不仅可以和其他军种实施联合作战,还可作为战略打击力量单独使用。提出了空军的现代化建军指导思想:建设一支“攻防兼备、火力与信息一体”的空军,由注重防空作战向注重空中进攻作战转变。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关于苏-27的中俄协议分两部分,一是改造沈飞,引进生产线仿制;二是俄罗斯向中国提供苏-27SK的成品及散件,总数量为200架。先引进24架苏-27SK成品,后由中国组装进口散件。此外有一条很重要的补充协议,当中方国产化进度跟不上时,由俄罗斯提供成品机补上。台海形势也要求立即装备更多的先进战斗机。国内率先装备苏-27的部队包括负责模拟主要假想敌的“蓝军”部队,此前“蓝军”由于缺乏先进战斗机,模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影响练习效果。还有一种说法是俄罗斯送到中国的部分苏-27是直接从防空军现役部队中过来的“二手货”,据说但因为俄厂家全新生产的苏-27质量水平有波动,虽然苏联解体前装备的苏-27到我们手里就等于“二手货”,但却比全新生产的要好用。


            11楼2012-08-31 11:11
            回复


              苏-27的机械制造技术是我国未曾体验过的,需要一个全新的学习、掌握过程。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先行对苏-27的制造技术开展分析研究并形成指导文件,翻译编写了《飞机结构工艺初探》、《飞机机体关键制造技术分析》等大量资料,加快了沈飞具体学习、掌握制造技术的步伐。

              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歼-11B战斗机。
              


              12楼2012-08-31 11:13
              回复
                我看见美女了!


                IP属地:四川13楼2012-08-31 16:57
                收起回复
                  前几天出去玩还拍到过


                  IP属地:北京14楼2012-09-01 00:49
                  回复



                    15楼2012-09-01 02:36
                    回复


                      16楼2012-09-02 06:27
                      回复

                          拥有苏-27战机,不但使中国空军踏入了世界先进空中力量的行列,更重要的是让中国空军领略到了高性能战机游戏,极大的激发了“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化局部战争”的雄心壮志。特别于台湾方面已经获得F-16A/B与幻影2000-5的今天,维护统一大业的重责大任,自然就落在了已进入中国空军服役的苏-27身上。在经过测试飞行后,中国军方了解到该机的性能的确十分先进突出,甚至连中国正在研制中的新一代歼击战斗机都不能有效对付它。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仿制苏-27的争论便在军方与航空制造部门之间激烈展开。以军方的观点而论,用苏-27这样的高性能战机替换日益陈旧的机群已迫在眉睫,而自制的新一代战机尚待时日,因此仿制苏-27是解燃眉之急的唯一有效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最高军事决策层——中央军委做出了以下发展策略:即在自力开发新一代主力战机的同时,将仿制或者转让制造苏-27提上日程,保持并提升国家航空科研的实力。对于俄罗斯来说,似乎更愿意向中国销售的是产品而不是技术。但在中国方面强烈要求技术转移,否则该机的采购量将不超过48架的压力下,双方于1993年8月展开谈判。在经过3年的拉锯之后,1996年12月6日,俄中签订了转让苏-27生产许可证的协定,整个合同总额估计为25亿美元。
                          根据合同,中国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属下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112厂)在15年时间内制造200架苏-27(年产约14架),其中第一批苏-27的机体全部由KnAAPO提供,以后批次的机体逐步过渡到由中国航空工业根据俄罗斯转让的全套工艺文件自行制造,但俄罗斯仍然提供全部200架飞机所需的发动机、雷达及电子设备、机载武器。中国沈阳生产的苏27不允许出口给第三国。如果生产数量达不到要求,中国可以要求俄罗斯生产。

                          中国制造苏-27代号为“11号工程”,装备部队的正式名称则是歼击-11型战斗机。在谈判的开始阶段,KnAAPO向中国推荐的型号是单座多用途型苏-27SMK,但中国空军的评估认为在现代高威胁环境中,飞行员显然难以单独担负危险而复杂的对地攻击任务,F-15E这样的双座多用途型才是最佳选择。最终放弃自行制造苏-27SMK而选择了购买苏-30MKK、自行生产并改进苏-27SK型的道路。
                        


                        17楼2012-09-09 23:27
                        回复

                            1997年夏天,俄罗斯向中国方面交付了全套工艺文件。1998上半年,沈飞开始组织生产首批2架苏-27。1998年9月1日,第一架组装飞机首飞,第二架年底试飞。1999年9月后,这两架国产歼-11开始交付部队。他们被装备到空2师6团,与俄罗斯原装的苏-27进行对比,据信经飞行员的对比使用,认为达到了俄罗斯原装飞机的水平。
                          


                          18楼2012-09-09 23:27
                          回复

                              沈阳生产的歼-11在俄罗斯与中国都没有列入苏-27系列进出口统计,被另外计算。所以沈阳生产的歼-11具体数量外界难以了解。但是根据已装备了三个团的情况计算,那么应该是已经生产并装备了72架战斗机(中国空军的每个战斗机团一般装备24架飞机)。另外加拿大汉和防卫评论的最新报道,沈阳飞机公司最近已经收到了第95套苏-27SK的组装套件。并称“目前整个组装生产非常顺利”。
                            


                            20楼2012-09-09 23:28
                            回复

                                根据所见到的少量照片,中国自行生产的苏-27在工艺方面甚至超越俄罗斯生产的原型。并有传闻,中国航空工业的专家正尝试着将自行研制的雷达、发动机、机载武器换装到歼-11上,这些装备的不少性能比俄罗斯所提供的装备更为先进。

                                随着1996年苏-27技术转让协议的达成,一项更具雄心的,彻底改善中国空军攻击能力的计划紧接着展开,这就是向俄罗斯洽购苏-30MKK重型多用途战机。中国对大型军事技术装备的采购是根据其自身的需求和未来发展战略的需要,经过相当程度的研究和讨论后做出的决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的几次全球局部冲突,美国空军的高科技精确打击能力给中国空军决策层带来了巨大的震动。此后空军的军事学术专家们开始对空中力量的特点、任务及使用思想进行全面地探讨,最后得出结论,一流的空中力量不仅可以和其他军种实施联合作战,还可作为战略打击力量单独使用。提出了空军的现代化建军指导思想:建设一支“攻防兼备、火力与信息一体”的空军,由注重防空作战向注重空中进攻作战转变。
                              


                              21楼2012-09-09 23: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