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吧 关注:35贴子:103
  • 6回复贴,共1

【G·M·A】华语流行音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华语流行音乐,或称国语流行音乐、华语歌曲、国语歌曲、普通话歌曲,是泛指用华语、国语、普通话或其他北方方言演唱的流行歌曲。它是中文流行音乐中商业性中文音乐类型之一。


1楼2012-08-29 16:46回复
    华语流行音乐主要流行于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其他通用华语的社区,且在华人社区外如韩国、日本等地也相当受欢迎。  华语流行音乐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自1920年代起,上海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与台语流行音乐中心,台北相互辉映,成为早期中文流行音乐的两个重要发源地。此种中心地位至1940年代末方结束。此后,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转移至香港及台湾。在香港,华语流行音乐的风头至1970年代才逐步为粤语流行音乐所压过。在台湾,华语流行音乐一直长胜不衰,同时自1980年代起,台语流行音乐再度迎来繁荣。在中国大陆,自1970年代末,华语流行音乐取代了占据主流地位,至今日已成为该地区最受欢迎的音乐类型。  华语流行音乐在大中华地区及周边各国乃至海外华人社区的流行,亦催生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流行音乐巨星。1980年代来自台湾的流行音乐天后邓丽君便是其中最杰出者之一,她不仅是华语流行音乐巨星,也在日语流行音乐、台语流行音乐、粤语流行音乐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当时台北中文流行音乐工业中心地位的标志。  华语流行音乐是一项具有巨大商业利润的音乐工业,涵盖了亚洲特别是东亚、东南亚地区的服装设计、舞蹈编舞、电视、包装和积极的市场营销等,对上述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均起著引导作用。


    2楼2012-08-29 16:48
    回复
      发源  商业性的中文流行音乐是与留声机同步出现的,后者最早是由法国人Labansat带至上海西藏路的。百代是创建华语流行音乐工业的最早的唱片公司之一。1920年代:时代曲的产生  1920年代,华语流行音乐被称为时代曲。它们被视作华语流行音乐的原型。从地域上说,上海是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被视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的黎锦晖是该种音乐体裁的创始者。他创作于1920年代的作品《毛毛雨》被视为最早的中文流行音乐。美国爵士乐小号手克莱顿,他曾在上海同黎锦晖一起工作,他们两人彼此学习,相互影响,使对方熟习的音乐元素融入自己的音乐中。黎锦晖创建的明月歌舞团也是首个中国流行音乐团体,后于1931年并入联华电影公司,成为首个进入中国电影工业的流行音乐团体。1930–1940年代:七大歌星的时代
      周旋  中华民国时期最初的“七大歌星”奠定了华语流行音乐在亚洲社会中的地位。这些歌星在演唱中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小曲、日语流行音乐等的演唱技巧,其演唱风格与之前任何中文音乐均不尽相同。此时,处于襁褓之中的中国电影工业正在成长,并网罗歌手担当电影演员或电影歌曲配唱工作。由于其成功的歌唱和电影表演生涯,周璇被视为这一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华语流行音乐明星。这一代人见证了女歌手在舆论中从“歌女”一跃成为“明星”的历程。她们甜美的歌声也通过位于各大城市的广播电台传到家家户户的收音机里,而唱片则在唱片公司的包装下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娱乐商品。该时代由于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军队占领上海而遭到干扰,但最终仍延续至1940年代末期。1950-1960年代:分裂与新生  1949年后,台北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新中心之一。台湾本地的特别是中上层阶级的年轻人自台湾日治时期起便开始受日本娱乐文化的影响,又有早期台语流行音乐的熏陶,故较容易接受流行音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民党在控制台湾后禁止使用日文,并限制台湾原有居民使用母语,台语。这在流行音乐领域也使日语流行音乐及在其阴影下发展的台语流行音乐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打击后再受重创。日语流行音乐从台湾日治时期的发展高峰一落千丈。华语流行音乐后来居上,成为台湾的主流音乐。台语流行音乐则在华语流行音乐的包围中挣扎求生。国民党败退至台湾,这些新移民的涌入也使台湾的华语流行音乐的听众相对增加,有利于华语流行音乐的传播。  在香港,随着不少华语流行音乐企业及词曲作家、歌星以及听众从上海等中国大陆城市移居至此,华语流行音乐也开始繁荣。香港直至1960年代也一直保持着上承上海的华语流行音乐中心的地位。  东南亚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纷纷获得独立,其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创新。印度尼西亚的流行音乐发展较早,其音乐元素对华语流行音乐有一定影响。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华语流行音乐也不断发展,词曲作家及歌手迭有出现。


      3楼2012-08-29 16:48
      回复
        1970–1980年代:工业的成长与新市场的形成
        邓丽君  1970-1980年代,随着电视在大中华地区等地的普及,流行音乐工业也借助其获得了新的成长。电视剧继电影之后,与包括华语流行音乐在内的中文流行音乐形成相互扶持的关系。而流行音乐的传播媒介也在广播电台之后又增加了电视这一新媒体。收录机与磁带的流行使留声机及唱片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流行音乐工业也随之迈向了新阶段。  1979年,新加坡正在推行讲华语运动。许多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包括新加坡广播局会停播粤语流行音乐以播出华语流行音乐。  在19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华语流行音乐乘此良机,重新开始流行于中国的年轻人中间。最初的华语流行音乐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从香港和台湾传入,邓丽君的歌曲便是其中的代表。1980年代,收录机及电视在中国大陆城市中的大规模普及使得华语流行音乐的传播如虎添翼。  1970-1990年代,台北保持并发展了其华语流行音乐的工业中心地位。例如1980年代的亚洲歌后邓丽君即来自台湾。自1970年代起,邓丽君成为了横跨数种流行音乐的超级巨星。她在华语流行音乐、日语流行音乐、台语流行音乐、粤语流行音乐以及英语流行音乐世界中均独树一帜,其歌迷遍布亚洲乃至全球。在改革开放初期,她的歌曲一度被视为“靡靡之音”。但由于她的音乐充满魅力,但仍不断输入邓丽君灌录的各种音乐制品,并于1986年正式解除了对她的歌曲禁令。当时在中国大陆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其中体现出的开放与包容,值得人民欢欣鼓舞,改变使人进步。
        罗大佑罗大佑歌曲的流行将华语流行音乐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该时代最成功的歌曲之一便是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这首歌最初由60位歌手于1985年演唱。该歌曲迅速传遍了亚洲并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一个标杆。随后在1986年,中国大陆的郭峰等人创作了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该曲由128名华语流行音乐歌手在北京首唱。[11] 当时这两首歌曲都是从美国歌曲《We Are the World》中吸收了灵感。这种群体大规模共同演唱的形式使华语流行音乐的创作和表演形式更为丰富  而在香港,国语流行音乐压倒性的统治地位已不复存在,粤语流行音乐成了乐坛新的主力军,这对香港乃至整个大中华地区的乐坛都算作举足轻重的转折。数十年形成的流行音乐创作班底以及制作企业使香港乐坛的工业化水平得以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在粤语流行乐发展状况最好的时期,香港涌现出众多杰出歌手,他(她)们以各自的音乐特点引领时代潮流,亦为华语流行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而粤语歌坛盛世时期的谭咏麟、梅艳芳、张国荣以及Beyond乐队等在整个大中华地区也拥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2003年底,梅艳芳与罗大佑一同获得中国金唱片奖颁发的“评委会艺术成就奖”。1990年代:大融合


        4楼2012-08-29 16:49
        回复
          1990年代:大融合  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新科技的发展,包括两岸三地的大中华地区乃至亚洲甚至全世界的经济与文化联系都日益紧密。这不仅促进了包括华语流行音乐在内的各种流行音乐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更对流行音乐工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1990年代后期,CD的出现和广泛流传不仅逐渐结束了
          张学友磁带的时代,也使华语流行音乐获得了传播上的更大便利。  中国台湾在1990年代仍然保持了华语流行音乐中心的地位。华语流行音乐同台语流行音乐一起,在结合了成熟的包装、服装、设计、编舞、音乐电视、媒体宣传等之后,形成了庞大的音乐产业。许多享有盛誉的华语流行音乐重要歌手、词曲作家出身台湾。台湾多元的音乐环境亦吸引了来自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中国大陆的音乐人。根据统计,1990至2000年,台湾流行音乐总体产值,每年平均约百亿元新台币。华语流行音乐及台语流行音乐,每年的平均发片量、签唱会、节目宣传、演唱会数不胜数。  1990年代,香港仍旧是华语流行音乐及粤语流行音乐的中心。香港歌手(尤四大天王)亦在华语流行音乐领域中取得傲人成绩,其中又以张学友为代表人物。1997年台湾最重要的音乐奖项金曲奖亦在某种程度上因为他的成功而取消了最佳国语演唱人需为台湾籍的限制,而他亦不出意外的摘取了当年的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奖。  1990年代初,中国大陆原创的华语流行音乐在广东兴起。广东毗邻香港、澳门,是改革开放时期包括华语流行音乐在内的各种流行音乐经香港、澳门输入中国大陆的门户,受流行音乐熏陶多年,又是多个经济特区的所在地,现代工商业发达。由于流行音乐企业及优秀词曲作家、歌手荟萃,该地区一度成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华语流行音乐及粤语流行音乐中心。该地原创的华语流行音乐融合了台湾、香港流行音乐的风格,并结合了地方特色,发展出广东流行音乐,一时风靡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
          王菲以致反输出香港再转译为粤语歌。但到1990年代末,普通话因没有地方性基础,而作为粤语基地的广东却始终没有自我发展出粤语歌曲,音乐人才外流,最终没有新人加入,广东流行音乐最终式微。而后来的粤语歌手张敬轩虽出身广东,但发展地以香港为主,只算作香港歌手。  踏入2000年后,华语创作者开始北移,北京逐渐成为中国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来自北京的王菲成功在日本武道馆开演唱会,重要的音乐制作机构荟萃此地。
          


          5楼2012-08-29 16:49
          回复
            .


            6楼2012-09-09 12:42
            回复
              .


              7楼2012-09-09 17: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