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者成鱼吧 关注:701贴子:9,629
  • 11回复贴,共1

【玄者成鱼】百年微雕 梁慧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BD


IP属地:湖北1楼2012-08-23 10:27回复
    原帖地址
    http://tieba.baidu.com/p/1487883549


    IP属地:湖北2楼2012-08-23 10:27
    回复
      百年微雕
      梁慧玲
      【这是一座恢弘富丽的东方博物馆,精美的建景群既有皇家御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名园的秀丽多姿,同时,还融合了欧洲园林的建筑风格
      她是一座奇花异木之园,稀世珍宝之馆。
      150年前,完整目睹过她风姿的西方人把她称作“万园之王”

      自我的曾祖父伯纳开始的菲尔德家族四代人,在一颗珍珠大小的寿山石上微雕出这座园林。称为“圆明园.1859”。
      立体显微镜下,我手背上的静脉就像汹涌的潮水般起伏。任何微小的颤动,哪怕是脉动引起的手指颤动,都可能令这件作品毁于瞬间。屏息凝神,每次下刀,我都是在心跳的间隙间进行。只有用蜜蜂身上的绒毛做成的毛刷,才可以小心翼翼地给它上色。
      这件作品要在数千倍的显微镜下才能清晰得观赏。而跟它形成鲜明的对照的,是紧邻的另一件微雕。
      那是刻在米粒大小的玉石上满目疮痍的圆明园。
      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疯狂抢掠,然后有纵火焚烧了三天三夜,一片废墟之上只剩残垣断壁,枯树昏鸦.
      那些苍凉惨凄的图案,用肉眼看去,只是一个个毫厘之间的比针尖更细甚至几步可辨的黑点。

      如果不是配有文字说明,人们大概很难在作品中半截焦黑的残柱上找到“中国北京.谭佛影意刻”这几个字。这件曾祖父以“圆明园.1860”命名的微雕,才是真正的惊世绝作。
      近年来微雕作品开始在国际艺术品领域备受青睐。中国的崔连根大师将5米长卷的《清明上河图》缩小火柴棒大小,令人拍案叫绝。英国富翁以超过千万英镑的天价,买下了著名微雕艺术家威拉德制作的70件微雕,这些艺术品用一个火柴盒就可以全部装下。
      而纽约拍卖行对这两件圆明园微雕给出的估价也一再飙升。
      人们都对我们家族的作品赞不绝口,我却在心里慨叹,一百多年前的谭佛影先生,当时没有借助任何放大镜之类的仪器,究竟是怎样雕刻出来这件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欣赏的杰作的呢?
      我的曾祖父在他晚年的回忆录《微雕人生》中说,这位中国艺术家,是凭借内在之眼来微雕的——

      微雕是中国的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是在象牙、玉石、瓷器甚至发丝等上面精雕细刻,故被称之为”绝技”
      我们西方的微调师和观赏者必须依靠放大镜、显微镜才能进行创作和欣赏,可是你相信吗,几十年前甚至更早之前仅凭他们的内在之眼,就创造出了不可思议的神奇。
      1890年,我刚20锄头,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画师。有天,在不列颠博物馆里,我看到了无数来自遥远东方的美不胜收的藏品: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
      这是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中国的圆明园后,从那座梦幻艺术的殿堂掠得的“战利品”

      还有大量的金玉制品、珐琅、刺绣、漆器等等,我目不暇接,在博物馆里流连往返欣赏了个把月。后来,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最不起眼的明清象牙微雕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
      米粟大的紫砂壶上,山青水绿、林壑森秀,而抚琴的隐士须发毕现。绿豆般的象牙片上,仕女一手持扇,一手握书,扇和书上竟又极细腻地雕出了完整的诗词,那书法亦飘逸潇洒。总而言之,微雕的人物、山水、花鸟都逼真传神,灵而有性。
      我第一次知道了这小小的方寸之间,竟容纳得了万千世界!
      又是羡慕又是纳闷,实在想象不出那些中国艺术家究竟是怎样雕刻出来的,尤其是署名“谭友释”的作品,更是巧夺天工。
      我心中涌起一股热切的渴望,想去这些微雕的故乡,拜访创作出他们的艺术家!
      如果有可能,希望自己也能够雕刻出这样的杰作。
      我用了几年的时间来学习那个向往已久的国度的语言和知识,同时开始尝试微雕。
      1897年,28岁那年,我作为英国军队的文职官员,踏上了通往那片向往已久的土地的征程。
      临行,邻居哑女泪水连连,她不住挥舞手臂告别给我留下了深刻而悲伤的形象。
      到达北京后,作为半个中国通,我通过种种渠道,终于打听到了谭有释的后人谭佛影,他就住在北京城内。有幸目睹到了他的数件微雕作品,果然造诣非凡。
      于是,我碾转请到谭佛影的一位亲友牵针引线,陪伴着登门造访。出于对当时中国老百姓憎厌外国军人的顾虑,我没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说是英国的画师,酷爱微雕,随即拿出了近年的几件自己觉得还过得去的作品。
      谭四十开外,俊逸清朗,语气低沉浑厚,眉宇间有着隐隐的威严之气。他边看边不觉微微颔首。
      我提出了拜师学艺的请求,没想到谭却毫不留情地一口就拒绝了,并说这门绝技向来传男不传女,连自己的亲妹妹都不让学,更何况一个外人,而且还是外国人。
      我注视着谭,用过于激动以致不时夹杂了英语的中文,情词恳切地说起自己在第一次看到微雕时,就被这种东方文化的神秘含蓄之美深深折服了,对这门技艺痴迷不已,尤其是谭友释先生的微雕。东方的境界与灵性是我的追求和渴望,所以我用了几年的时间学习中国文化,并琢刻练习,然后不远万里来到这儿取经。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做一个最虔敬的东方古典文化的传播者。
      谭若有所动地看着我,脸色和缓了许多,但仍旧淡淡地说:请恕难从命,送客。
      我豁出去了,使出最后一招:我知道东方拜师学艺是要行大礼的,谭师父请受我一拜。
      他谭轻轻就托住我正欲下拜的身子,我感觉到从他身上传来一股柔韧的力量,看着瘦弱的他劲道怎么这么大呢?只听他温和地说道:
      艺术本来就是触类旁通相互借鉴的,我不会教你什么,修行靠个人,都是要自己琢磨和领悟的。
      


      IP属地:湖北3楼2012-08-23 10:33
      回复
        说完转身就走了,留下我傻愣愣地站着。他的亲友却喜不自禁地说:“谭师父已经收下你啦!”
        我一脸纳闷地问:“何以见得”
        你这个外国人,虽然中国话说得挺利索的,可还是个半瓶醋啊。你你没听说过“师父领进门,修行靠各人”这句老话吗?他不肯手把手教你,但对你点拨点拨,领进门是没问题的!这样,你以后来请教,就不至于吃闭门羹了!
        我不敢完全相信他的话。
        半个月后,我带着新作有敲响了谭家的大门,然后慛慛不安地等待着仆人的回复。过了好一会儿,没才终于向我打开了。
        谭这次见面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我终身不忘。他说:艺无国界,念你一片赤诚,破例就认了你这个外国朋友吧!
        我成为了谭家的座上客,每隔十天半月必会来请教。谭话语不多,但句句都针砭 到关键之处,在他的指导之下,我的微雕技艺突飞猛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谭还赠我一把极其宝贵的刻刀,那是他从蘸火的钢中,淬 炼比发丝更细的钢制纤维特制的,这对我更是如虎添翼。
        有次,我坐在谭家客厅里等候谭,但很久也不见他出来,于是百无聊赖的踱步到窗前,无意中看到院中的紫藤架下,有两个正在绣花的女孩,其中一个白衣胜雪、古典婉约,粉红的脸颊却比绣花架上的牡丹更明艳动人。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长久地着迷地注视着这个明眸皓齿的中国女孩,直到她黑色瞳仁里的精美刺绣变成了我茫然羞赧的神情,才猛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
        我这个高大笨拙、手足无措的外国人,使得女孩和她的同伴都忍俊不禁,她们起身双双逃进了里屋。我听到另一个女孩说:“这人是不是从来没有见过啊,他对你完全看呆,喏,就是这样的。。。。。。随即屋里爆发出了一阵一阵抑制不助的银铃般的笑声。
        我的连脸涨得通红。以致当后来谭终于出来时,非常纳闷为什么今天我会如此忸怩不安。
        谭带着遗憾的口气告诉我,刚才他在书房里看到以一位客人带来的几张圆明园的建筑图纸。一直以来他都想用自己的余生的微雕出这座已经被毁的园林当年的胜景,重现这座完美的艺术殿堂。可惜,客人的图纸上知识冰山一角。
        我欣然提出,愿意尽全力帮助他收集圆明园的资料。
        很快通过几位熟识的清朝官员,我拿到了两份复制完整的圆明园建筑图纸,然后把其中一份送给了谭
        那天谭显然非常高兴,破天荒地留下我小酌。他兴奋地边看图纸边和我畅谈着构思。酒逢知己千杯少,我门说了很多的话,喝了很多的酒,直到酒的后晋上来,我醉到了。
        第二清晨,我在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中醒来,发现自己睡在谭的书房里。推门出去即是庭院,一眼就看到风铃般累累垂荡的紫藤花下,上次那个难忘的白衣女孩正逗着一只蜡嘴呢。
        就这样正式认识了谭雪影,我心目中最珍贵的中国女孩。我们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雪说,其实她对我也充满了好奇:为什么一个高大魁梧的外国人,会如此倾心于细致繁复的中国微雕呢?所以经常向哥哥打听我。虽然他们同父异母,谭又大雪二十来岁,但兄长如父,从小她就和谭特别的亲。
        现在,谭全身地投入了微雕的圆明园前描摹园林的练习中,沉浸在了自己的艺术世界里。而我则每天都在欣赏感受着最生动活泼的东方之美——我和雪形影不离了。
        雪擅长摩绣花鸟、人物,劈丝配色别出心裁,异常精美,我整天看着她刺绣也不觉得厌倦。
        闲来雪教我下围棋,布子时不经意地说,前些年,哥哥买了一套围棋棋谱,然后在一副玉石棋子的每颗子上,微雕出偶尔无数古代棋谱残局,要是能用那副旗棋子以及家族的藏品。
        经不住我的苦苦请求,一个静谧的午后,雪悄悄带我去了谭家轻易不示人的微雕陈列暗室,看那副棋子以及家族的藏品。
        我大开了眼界:放大镜下,一根发丝上的《兰亭集序》字字流畅俊秀;数根半寸长的檀香扇南骨上,六千余字的《孙子兵法》俨然一座座书法的碑林。。。。。
        最叹为观止的还是谭刻在寿石上的《万马图》,上面有奔腾、嘶鸣、伫立、侧卧、啃咬等各具情态生龙活虎的骏马一千多匹,取“千军万马”之意
        


        IP属地:湖北4楼2012-08-23 10:34
        回复
          谭佛影的微雕,不仅密度惊人,更绝的是他能在细小地难以置信的平面上,完美展现出博大精深的艺术神韵,境界已臻出神入化。
          芥子藏须弥,我至此深信不已。
          雪还骄傲地告诉我许多关于谭的的秘密:其实,我哥哥会气功,从小就练的,真正顶级的微雕师都是气功高手。
          我明白为什么谭只轻轻一下就可以托起我的。
          雪说,气功给了哥哥顽强 的耐力和神奇的力量。微雕时要屏声静气,全神贯注,而哥哥能长久屏气;即便有时日夜埋头雕刻,他的手也不会酸麻。最重要的是,胸中有丘壑,刀下出乾坤。哥哥并不会眼睛辨别雕琢,而全凭感觉、意念运刀,用心去雕刻,这就是他常说的内在之眼和“意刻”,这不但要书、画、雕俱精,而且须精、气、神皆聚。
          听得我连连点头,佩服不已。
          雪给我看一颗雕有红梅傲雪的, 珍珠她的随意之作清新明媚,使人眼前一亮。雪矜持地说,自己有时心血来潮也会刻些小玩意儿。
          我陪着身着男装的雪去看京剧。舞台上,演员的服饰、装容和表演都美不胜收,那词和唱腔更使人身心俱醉。
          我想我爱上了中国,微雕、刺绣、围棋、气功、京剧。。。。。。以及中国的人。

          中国女孩谭雪影是曾祖父心中最圣洁的雪山和永远的怆痛。
          40岁那年,他才和一直无怨无悔爱着他的哑女,也就是我的曾祖母结婚。
          1910年,曾祖父在朋友的朋友那儿,见识到了一个新鲜玩意——显微镜。所有的东西在镜下被放大数百倍后的景象使他震惊。
          我的曾祖父猛然想起了什么,他急切地请求借这架显微镜一用,然后几乎是一路飞奔着跑回家,找出珍藏的那件来自中国的微雕作品,小心翼翼地带着它,再去朋友家,把它郑重地防放置在镜下。
          他倒吸了一口冷气,终于知道了当时为什么谭佛影会虽败犹荣,露出那样淡然骄傲的神情。

          我在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刻出了维多利亚女王的肖像,不仅面容惟妙惟肖,就连王冠上的宝石珍珠都历历可数。这令我们的陆军中将惊喜不已,对我的雕虫小技充满了狂妄的自信。在一次中国官员邀请的盛宴上,他要求让中国的微雕技师们和我比赛一场,并不知高低的夸下了海口。
          于是,在这场意外地为期三天的比赛上,我不出意外的见到了谭——终于不得不以自己的真实身份直面他了。
          谭显然大吃一惊,但随即冷冷的一声不吭。
          毫无悬念,最后我赢了。但没有喜悦,相反觉得极不光彩。首先我借助了放大镜,其次,我知道谭的境界远在我之上。这种古老的中国技艺,神秘莫测,穷尽我一生我也难以望其项背。
          我对谭的作品充满了莫名的尊崇,知道以谭的性格,绝不可能轻易言输的。甚至怀疑在他那团放大镜下也看不清的墨点下面,是否暗藏着我此生都不能穷尽的奥秘。
          颁奖的那天,我私下向那担任评委的中国官员请求,赛后能否悄悄将谭的作品给我留作纪念。
          他谄媚的笑着,连连点头,满口答应。我不喜欢看到他这样对我,又用另一种样子对待谭他们,因为我敬重一切有尊严的人。
          这时我注意到了谭的目光。那其中的鄙夷和轻蔑深深地刺痛了我,自从知道了我是英国军队的文职官员,而不是一开始自称的画师之后,谭就对我冷若冰霜视同陌路了。
          后来我才知道,赛前谭他们被奴颜卑膝的清政府要求必须输掉。因为负责此事的李官员一再恐吓:李中堂大人说了,对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切不可意气用事逞一时之快,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雪也对我生疏了。最后一次去见她时,不管我怎么用笨重的幽默打趣或柔声恳求,都无法使他抬起埋头刺绣的身子在向我看上一眼。
          那以后,谭家的大门就再也没有向我敞开过。
          德国公使克林德遇刺身亡和在北京的外交使团被围攻事件,使得局势日益恶化。不久,慈禧太后、皇帝都出逃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我几次三番上门,但谭和雪都以沉默的尊严拒绝了我这个来自侵略者阵营的人。

          联军丑恶狰狞的暴行令我极度憎恶,我不能也不敢想象现在雪和谭的处境。
          


          IP属地:湖北5楼2012-08-23 10:34
          回复
            那些天我完全生活在地狱和内心的炼狱之中,每日每夜我都疯狂又徒劳地在北京城里寻找着他们,而眼前无数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场面刺激得我极度崩溃。
            后来我发起了可怕的高烧,人事不省。醒来时知道自己染上了重疾,已经和伤残军士一起被遣送回国的船上了。
            我知道自己是以一场重病逃避掉了我们所犯下的罪恶,也以此从雪和谭的身边逃逸了。
            而第一次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就是那幅后来被我命名为“圆明园·1860”的微雕作品。
            曾经我以为肉眼和放大镜看到的就是全部。直到借助仪器,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中的景象——那是中国艺术家用内在之眼创造出的神奇的艺术作品。
            无数次,我在深夜里注视谭的圆明园——我尊贵的朋友内在尊严感的结晶。默念着他在那半截焦黑的残柱上的落款:中国北京·谭佛影意刻。
            还有一位白衣中国少女的身影,被时光的刻刀在我的心底越镌越深。
            无限的怅惘与迷茫。
            【曾祖父大概是23岁左右开始学习微雕的,二十多年后,他决心实现他那位中国朋友的宏愿,着手微雕圆明园。那份圆明园的图纸他一直完好保存着,于是先用心描摹纸上的构图。
            然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他在残酷的战争中生存回来了。也许是因为微雕出1860年前的圆明园,是他心底坚不可催的信念。
            1918年战争结束,曾祖父已经是50岁的人了。但只要一拿起刻刀,他整个人就有进入了唯美的微缩世界。
            他和我的一位叔祖父,也就是我祖父的弟弟,继续一起临摹描绘园林。
            几年后,曾祖父开始练习雕刻整个园林的结构。十余次的重雕之后,60岁那年,他终于在一颗珍珠大小的寿山石上,勾勒出了圆明园的大致轮廓。
            然后,他迫不及待的在其中的一角,雕刻出了那副在心底珍藏了几十年的画面。
            1942年,我的叔祖父不幸在与德军的作战中阵亡。据说他其实有着微雕的天分,在他的遗物中,有几张保存完好的圆明园的图纸。即便是残酷的战争,也没有磨损他艺术创作的热情。或许,那也就是他心底最美好的寄托吧。古稀之年的曾祖父面对那些图纸老泪纵横。
            我和祖父,父亲辈一样,以发自内心的痴迷与执着,投入了微雕的世界。一个微雕师一般要经过10年左右的苦练才能在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雕刻,而对于“圆明园”这样高难度的作品,没有十年以上磨炼的经验是不可能动刀的。
            “圆明园·1859'是我们几代人以生命和激情接力的微雕作品。
            断断续续,一百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
            我出生的那一年冬天,1970年12月,联邦德国总理布兰特前往波兰,带着庄严而虔诚的心,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以此举向二战中被纳粹无辜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
            那是人类历史上非常珍贵罕见的一刻。
            曾祖父的故事和这个时刻总是被同时提起。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就深深懂得了家族中数代人微雕的热忱——
            因为“圆明园·1859”是我们向中国,向谭佛影先生的致歉与致敬之作。
            今天,“圆明园.1860”终于完璧回到了它的故乡——中国北京。无数黑眼睛黄皮肤的孩子,排着长队来到了“国际微雕艺术展厅,欣赏它和圆明园.1859”。
            数千倍显微镜下,孩子们惊讶地看到了一座恢弘富丽的皇家园林。重廊复殿,画栋雕梁,个殿堂摆放着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和稀世文物。数十个园林区内,百万株名贵花争奇斗艳,藏书楼文源中阁中古籍如云······
            在古典园林中的陈列馆馆内,陈展这钟鼎宝器、名人字画、青瓷珐琅等艺术品。雕花窗棂下,端坐着两位微雕师,一位布衣长衫,一个碧眼高鼻,他们相互致意,琢磨切磋。边上还有位正在刺绣的女子,她白衣胜雪,笑靥如花。
            这也是在曾祖父在《微雕人生》的篇末,描绘出的他魂牵梦萦的画面_——】
            即使我此生来不及完全实现谭和自己的心愿,但薪尽火传,我的后代一定会的。因为一个微雕师,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过艺术创作,就决不轻言放弃。
            “圆明园.1860”和“圆明园.1859”是那段风雨飘摇的中国历史中真善美的缩影,它们会像两颗从苦难的矿藏中提炼出的金粒一样,永远散发着动人的光芒!
            


            IP属地:湖北6楼2012-08-23 10:34
            回复
              【END】


              IP属地:湖北7楼2012-08-23 10:34
              回复
                这篇很有爱啊很有爱。。。儿文·上 的吧。。


                8楼2012-08-24 13:46
                收起回复
                  很喜欢这篇啊,还有瓷变也很喜欢


                  IP属地:安徽9楼2012-08-26 17:06
                  收起回复
                    很好啊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5-04-10 08: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