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吧 关注:1,869贴子:20,147

[转载] 首饰图片-定陵出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继续反对陵寝开掘。


1楼2012-01-31 17:38回复

    镶宝白玉鎏金银钗


    3楼2012-01-31 17:42
    回复
      2025-05-14 12:22:56
      广告
      (二)耳饰
      耳环及耳坠
      明代流行一种葫芦形的耳环,以两颗大小不等的玉珠穿挂于一根粗约0.3厘米,弯曲成钩状的金丝上,小玉珠在上,大玉珠在下,看似葫芦形,其上有金片圆盖,其下再挂一颗金属饰珠。这类耳环在广州东山梅花村戴缙墓王氏棺,辽宁鞍山倪家台崔胜夫妇墓,甘肃兰州上西园彭泽夫妇墓,江苏南京徐俌夫妇墓,四川成都市郊明墓等处,均曾出土。《天水冰山录》所记金叠丝葫芦耳环,金摺丝葫芦耳环,大概指此。至清代这种耳环也仍流行。此外,明代耳环也用金银模压成形,再在花蕊中央嵌珍珠,在花瓣花叶镶宝石的。此式耳环在上海卢湾肇嘉浜明潘氏墓,甘肃兰州明墓也有出土。江苏无锡陶店桥明墓出土的玉雕佛像耳环,高约3厘米,上方嵌有四颗珍珠,串于金丝弯钩上。
      据《天水冰山录》所记耳环名称,还有“金水晶仙人耳环”、“金珠串楼台人物耳环”等名称,在佩戴时,可能与仙人、楼台人物的金钗配套使用。另有“灯笼”、“寿”字耳坠,当为四时随应景服饰花纹所佩用。北京定陵孝靖皇后棺出土的玉兔捣药金耳坠,应是中秋节所用。玉兔立于宝石镶嵌的黄金彩云之上,手持玉杵捣药,形象写实生动,制作精巧。定陵出土的金环宝石耳坠和鎏金银环镶宝玉耳坠,造型朴素,但以色彩和质感体现其珍贵不凡,在艺术上各有特色。
      三)手饰
      1.戒指
      湖北蕲春县蕲州镇刘娘井明端王朱厚烇次妃刘氏墓曾出土扁圆形嵌红、绿宝石的金戒指四枚,直径均为2.4厘米。江苏淮安季桥凤凰墩明墓也出过金镶绿翠石的戒指,制作精美。
      2.手镯
      北京市郊明武清侯李伟夫妇墓出土金镯二件,用宽0.6厘米,长20厘米的金条打制,两端呈龙头形,含金量88%。江西南城明墓则出土了金臂钏。
      


      4楼2012-01-31 17:43
      回复
        五)佩饰
        1.玉佩
        为明代皇帝穿衮服时与大绶组合佩挂于革带两侧的玉钩上。北京定陵有此实物出土。江西南城明益王朱佑槟(明宪宗皇帝第四子)墓彭氏棺内出土两副,一副是玉片和玉珠组成,玉片上阴刻云凤纹,玉珩上有长7.5厘米的金钩,钩内刻“银作局弘治六年十月内造金五钱”字样。复原后通长74.5厘米。另一副为柳叶形玉片和菱形玉块组成。同时出土玉人、玉羊、玉鱼、玉鸳鸯等小玉饰22件。此类小金小镶嵌佩饰,1958年在兰州西部上西园明墓也出土一百多件。另在湖北蕲春县蕲州镇刘娘井村明荆王朱厚烇次妃刘氏墓出土金佩一组,由黄金镶嵌宝石的花朵和一些小玉件串成。
        2.金香囊
        江西南城明益王朱佑槟妃彭氏墓出土,香囊呈核桃形,上镂飞凤穿花纹,以金链与金挂钩相连,可在腰间佩挂。
        明代服饰艺术文物资料,较之前代大为丰富,本书篇幅有限,难以作更广泛的介绍。
        


        6楼2012-01-31 17:54
        回复
          出土器物洋溢奢华之色
            记者:处身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朝,文化发展总势趋于保守,然而其金银首饰却越发雍容华贵,宫廷气十足——这和贴近世俗生活的宋元金银首饰形成了巨大反差,您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扬之水:“雍容华贵,宫廷气十足”,正是一种保守的趋向啊。当然,我们目前谈这个问题是受到材料限制的,因为清以前的金银首饰传世品极少,而考古发现又有很大的偶然性,它反映的情况只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冰山一角。就已经公开发表的材料而言,宋元金银首饰今天能够见到的宫廷作品是很少的,明代则恰恰相反,即出自宫廷者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定陵所出不必论,其他如嫔妃、外戚,各地藩王及藩王家族墓,开国功臣墓,所出金银首饰其实都以宫样为主。而宫样的雍容华贵,在明代始终是为人们所钦羡、所追仿的。我正在写作的一本书名叫“奢华之色”,我想,这四个字也许可以大致概括明代普遍的社会风气和在此社会风气之下形成的金银器(包括金银首饰)的风格与特色吧。
            记者:既然进入了皇家,那金银做成首饰就不能像宋元那样随意了——宋元金银首饰多出自民间工匠之手,可明内廷设专为皇家打造首饰等金银器物的银作局。请具体谈一下明代金银首饰纹样(样式、纹饰)的主要特色及变化。
            扬之水:关于题材,大致可以说,宋元多选择清新活泼的自然景物,明代则更倾向于把花草禽鸟组织为各种祥瑞图案。而以纹样中各个物事的谐音构成吉祥之意,也正是在明代才开始广为流行。不过在金银首饰中,这一类尚不多见。为寿日婚嫁等吉庆喜事而制作的首饰,或取用释道人物,或以制字、嵌字、錾铭的方法直接点明图意。如金西王母寿字挑心、刘海戏蟾寿字挑心等。
            此外,佛教艺术以及佛教人物中的妆束和器具也是明代首饰取材的一个来源,除挑心、掩鬓外,还有佛手簪、禅杖簪等,式样细巧别致,是从世俗化了的神佛世界中生长出来的装饰趣味。而这些都可以说是以所谓“宫样”引导时代潮流。
          


          9楼2012-01-31 17:56
          回复
            累丝:
              工艺精巧又省料
              记者:镶嵌是明代金银首饰的工艺特色,且对清代金银首饰的制作产生了巨大影响。除此之外,明代还有哪些影响后世的绝活?
              扬之水:当然是累丝啦。累丝把片材处理为花丝,而使首饰制作精细到最小的构成因素,金的柔韧之品质也在累丝工艺中被发挥到极致,也因此成就为首饰制作精细的极致,实例如南昌青云谱京山学校出土的金累丝蜂蝶赶花钿(图三)。金钿用九厘米长的窄金条做成一道弯梁,素边丝掐作牡丹、桃花、杏花和两对游蜂、一只粉蝶的轮廓。薄金片打作蜂蝶的躯干,花心、花瓣、翅膀平填细卷丝,然后分别攒焊、镶嵌为一个一个小件。九朵花用细金丝从花心穿过系缀于弯梁,再把做好的“螺丝”抽去芯线,一端系于蜂蝶,一端从花心或花瓣里穿过去然后系于弯梁,蜂蝶便轻轻挑起在花朵上而姿态各有不同,粉蝶是正在采花的一刻,游蜂是敛翅将落而未落的瞬间。
              累丝一方面以对原材料的精加工使得首饰立体造型或繁复的构图用材大为节省,另一方面也使金银本身变得柔和轻盈,精光内敛,更宜于在镶嵌工艺中衬托玉石之温润,宝石之明艳,如明梁庄王墓出土的金累丝镶玉嵌宝牡丹鸾鸟纹分心(图四)、金累丝镶玉嵌宝牡丹鸾鸟纹掩鬓。
              累丝同时也丰富了首饰图案的表现手法,比如平填和堆垒。总之,累丝是金银器手工制作所能达到的精细之最,它把明代金银首饰的制作定型为技术化的风格——纤巧,秀丽,规整,精细至上。而明人对“奇巧”的欣赏,也可以说是由洗练与圆熟的技艺所成就的趣味,金细工艺中的累丝,也是其中之一。
              金银首饰镶珠宝易脱落
              记者:宋元工匠把锤鍱工艺发挥到极致,而明代金银器首饰的主要工艺特点是金银与宝石的结合。这种镶嵌之风的盛行是不是和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西方珠宝制作观念及大量囤积宫廷的宝石有关?
              扬之水:有一定的关系,但只是原因之一。对宝石的热情,元代已经开始了——新朝统治者带来对所谓“回回石头”的喜爱,此风遂盛。郑和携归珠宝,或者可以说是推波助澜。湖北钟祥明梁庄王墓出土的金镶宝簪钗不妨作为一证。而《明史》卷八二《食货六》说到嘉靖中期以后,“太仓之银,颇取入承运库,办金宝珍珠,于是猫儿睛,祖母碌,石绿,撤孛尼石,红剌石,北河洗石,金刚钻,朱蓝石,紫英石,甘黄玉,无所不购。穆宗承之,购珠宝益急”;万历中,“帝日黩货,开采之议大兴,费以钜万计,珠宝价增旧二十倍”;成书于万历年间的《五杂组》卷一二列举当日为世人所重的各种宝石,而曰“皆镶嵌首饰之用”,定陵以及大抵同时的藩王墓葬所出头面多以珠宝为饰,自然与这样的背景密切相关。
              记者:红蓝宝、祖母绿、猫眼等宝石性脆且硬,易崩裂;黄金白银性软,这种“软”与“硬”的结合对当时的工匠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扬之水:金银首饰的镶玉嵌宝,正是到了明代才大为兴盛。蒲松龄《七言杂文》咏银匠中的“簪顶牢箝石榴子”,“金镶蝴蝶闹纷纭”,便都是具体式样的描绘。实例如北京万贵墓出土的一支金镶宝莲花顶簪(图二)。金簪造型为一朵重瓣莲花,系用金片卷成圆管把莲花举为三层,红、蓝两色宝石一一镶嵌花瓣,一颗黄宝石即明人所谓“酒黄”嵌在当心以为花蕊。花团锦簇的效果,原是用了层叠镶嵌的办法营造出来。金银和珠宝玉石的结合,重要的是烘托和映带,此际金银和珠宝俱为构图的元素,要须根据这些元素不同的特性而安排位置,使得光和色在相互映衬之下显出和谐与生动。
            


            10楼2012-01-31 17:56
            回复

              至于镶嵌工艺,却要说中国古代的宝石加工始终不很发达,细致的加工根本谈不到,直到明代镶嵌工艺中也没有对宝石的精细加工,多是依照它的自然形状而填嵌,托座与宝石的扣合便多半不很紧密,也因此极易脱落。
                使用:
                帝后首饰非最佳
                记者:宫廷金银首饰制作有讲究,使用起来必然也有严格规定,请介绍一下帝后嫔妃乃至王公大臣等的使用等级情况。
                扬之水:这要讲起来就太多了。而且礼制规定中的各种首饰其实并不精彩,比如王室墓葬属于女性的金银首饰,基本构成是金簪一对,金凤簪一对,金帔坠连钓圈一副。这原是聘礼的基本组成,因此金饰上面多有铭文,式样也很程式化,其制作者主要是内官监和银作局,即所谓“内府制作”。属于帝后者,等级最高的便是金镶宝珠点翠龙凤冠,但我以为不论式样还是工艺,它都算不得最好,实在不如定陵出土的在礼制之外的其他几副头面,如“金厢玉宝寿福禄首饰一副”,“金镶玉龙牡丹珠宝首饰一副”,又“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首饰一组”。后者以“蝶恋花”为主题,与采花蝶构成组合的有牡丹、桃花、菊花和梅花,它们或以材质的相异形成色彩与光泽的对比,或以造型与做工的不同形成几者之间的交错变化,总之仿佛一支主题鲜明的大曲,每一个小节都要用不同的方式演绎和复述大曲的主旋律,最终汇成一片喜盈盈的斑斓之色(图五)。一副首饰的设计制作,最要在这里见出巧思。以定陵为例,可知宫廷做法除工艺讲究之外,更有珠玉宝石的使用毫不吝惜,于是珠光宝气闪耀于高低错落之间,传统的庭园小景以此而蔚成一派玉堂富贵。
              


              11楼2012-01-31 17:57
              回复

                镶宝玉花金钗


                12楼2012-01-31 17:57
                回复
                  2025-05-14 12:16:56
                  广告

                  镶宝金钗


                  13楼2012-01-31 17:58
                  回复

                    镶珠宝金钗


                    14楼2012-01-31 17:58
                    回复

                      镶珠金钗


                      15楼2012-01-31 17:59
                      回复


                        


                        16楼2012-01-31 17:59
                        回复

                          镶宝花丝仙人鎏金银簪


                          17楼2012-01-31 18:00
                          回复

                            镶宝花丝仙人鎏金银簪局部


                            18楼2012-01-31 18:00
                            回复
                              2025-05-14 12:10:56
                              广告

                              镶珠宝花蝶鎏金银簪


                              19楼2012-01-31 18: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