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吧 关注:470,486贴子:6,918,257

【电影】从有声片开始,有关好莱坞歌舞片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电影】从有声片开始,有关好莱坞歌舞片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9-12 14:28回复
    歌舞片不仅仅是一种电影类型,更是一种文化,是一门独特的叙事艺术,还是一个极其重要「展览明星」、「兜售歌曲」的管道。只谈好莱坞,是担心话题一但扯远,除了红极一时的黄梅调电影、歌仔戏电影,以及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歌舞电影传统,我们还必须囊括各种不同语系、不同文化圈、不同历史背景脉络底下的种种。 –Edwin W. Chen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9-12 14:31
    回复
      坐等


      3楼2018-09-12 14:34
      回复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9-12 14:35
        回复
          「歌舞片」看似一张标签,事实上是一道光谱。从最明确、最具体、最「一眼望去绝对是」的那几部开始扩张、过渡,来到一般电影中运用歌唱、舞蹈来点缀场面的作品,再来到一般观众、一般论者「想都没想过它们居然是」的黄梅调、歌舞戏、传统戏曲和古典歌剧;这道光谱涵盖的范围就是所谓「运用歌唱、运用舞蹈、运用音乐,从而推展叙事、深掘角色内在、陈述观点,或甚至评论剧中人的戏剧动作等」,这样子的叙事作品,摆在舞台上,我们叫它「musical theatre」(普遍能接受的翻译是『音乐剧』和『歌舞剧』),拍成电影,我们叫它「musical film」,称之为「音乐片」或「歌舞片」应该都可以。当然,如果要叫其中某一类的作品「黄梅调」、「歌仔戏」、「歌舞伎」等等,也无可厚非。此处谈的仅是大概念,大分类,大精神;无论是 在哪里,作品好、观众喜爱最重要。
          从这张巨大的光谱聚焦到「好莱坞」,就形成了「类型」,且与好莱坞早期的工厂式生产方法有绝对的因果关系;然而歌舞片「这种类型」最特别的地方乃在于它的「分类标准」。「西部片」是因为它的内容被定义,「喜剧片」是因为它的情绪被定义,但「歌舞片」却是因为它的表现形式、表达手法而被定义。换言之,任何内容、任何情绪,只要透过「歌舞」的表现方式呈现在电影裡,「理论上来说」都「应该可以」被认定为歌舞片。历来有不少论者在进行歌舞片评析及研究时,把类型公式和作品内容当成切入点,结果迷失在情节分析和性别论述当中,没谈到歌也没论到舞,让人深感遗憾。
          絮絮叨叨了如此之多,笔者想表达的是以下两点:第一,讨论「歌舞片」可以很聚焦、很专注,但它的鑑赏观念是一个延伸、开展的思路。第二,「歌舞」是叙事的形式,我们不是在「听歌」舞片,而是在「看」歌舞「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9-12 14:35
          回复
            可谓相当应景了。好像黄柳霜后就没读过你东西了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9-12 14:41
            回复
              有声电影发展之初
              约莫在 1926、1927 年之间,「音画同步」的电影开始在好莱坞发酵,但在此之前的「默片时期」,电影也并非静默,而是搭配现场乐队或现场管风琴的演奏。在有声电影骤然窜起后,短短 2 年之内,好莱坞全面採用有声,而「歌舞片」自然成为最容易炫耀「声音」的重要类型。动听的旋律、歌曲、震天价响的踢踏舞步,都是早期有声片最吸引人的特色,电影公司礼聘综艺秀场明星,先后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短片,也彻底改写表演艺术界跑码头巡迴演出的产业结构,戏院经理不再需要请多位明星现场演出,他们甚至可以用现成的短片穿插搭配,构组成一整个晚上的娱乐杂锦大秀。
              默片时期其实就有歌舞片。虽然不是真正的「歌」,但音乐的流转(由现场乐队或管风琴配奏)、舞蹈场面的呈现,仍然使 1925 年的《风流寡妇》(The Merry Widow)、1927 年的《学生王子》(The Student Prince in Old Heidelberg)闪耀著荧荧光彩。1927 年底《爵士歌王》(The Jazz Singer)不只「音画同步」,影片中的明星甚至唱歌、讲话!霎时间观众趋之若鹜,好莱坞也为之震惊。需要操作声音、执行声音、展览声音,当然要有懂得声音特性的人才!此际的好莱坞,便大量自广播界和剧场界引入专才,于是广播界的配音能手、剧场界的作曲家、编曲家、指挥家、编舞家等等,纷纷西进淘金,一时间风云际会,也成就了好莱坞歌舞片第一个光辉灿烂的黄金年代。
              The Merry Widow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9-12 14:42
              回复(1)
                看大佬发帖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9-12 14:42
                回复
                  智齿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9-12 14:50
                  回复
                    导演刘别谦结合温柔缠绵的轻歌剧花腔女高音,并颂咏俚俗浅白的流行歌唱,由此发展出一系列雅俗对峙、调和且恩爱的精采作品,红遍全球。从 1929 年的《璇宫艳史》(The Love Parade)开始,1930 年的《赌城艳史》(Monte Carlo)、1931 年《驸马艳史》(The Smiling Lieutenant)、1932 年《红楼艳史》(One Hour With You)……在场面、在表演、在台词与歌词、音乐与镜头语言和走位调度,多方面的整合、对比、映衬……使这一系列的「艳史」,成为歌舞片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叙事典范。作为刘别谦第一部有声片,《璇宫艳史》在第二届奥斯卡金像奖评选期间获6项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摄影、最佳设计和最佳录音。
                    The Love Parade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9-12 14:51
                    收起回复
                      滋磁一下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9-12 14:56
                      回复
                        与刘别谦「艳史」系列风格相近,但在音画设计、叙事技巧上更具实验精神的则是鲁本马莫连导演的《公主艳史》(Love Me Tonight)。旧译「麦墨连」的鲁本马莫连出身百老汇剧场,话剧音乐剧全能。话剧作品《乞丐波吉》(Porgy)技惊九城,后来改编成「国民歌剧」《乞丐与**》(Porgy and Bess)同样让人叹为观止。在《公主艳史》里,他和同样来自百老汇的青年才俊理察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劳伦兹哈特(Lorenz Hart)等通力合作,电影开头呈现清晨的巴黎,社区里此起彼落的环境声音——扫落叶的声音、掸地毯的声音、拉铁门、敲钉子、做家事,各种各样的声音,交响成特有的节奏,持续不断,把花都由沉睡中唤醒,也唤醒男主角(一个裁缝师),准备出门上班。
                        接下来还有一段经典,曲名是〈Isn’t It Romantic?〉,裁缝师先为顾客换上新制作的衣装,唱出这首〈Isn’t It Romantic?〉夸奖顾客的美姿俊容,顾客满心欢喜,借由这段旋律与裁缝师对话,两人互动的过程虽用歌曲表现,却不是诗化的歌词,而是生活化的「请帮我把拐杖拿来」、「请、谢谢」、「再见」等日常用语,这些日常用语和哼都答啦的状声词,套进既有的旋律和节奏,推动著顾客唯一补捉到的讯息「Isn’t It Romantic?」往前续行。他走出店门,嘴里轻哼,并和计程车司机打招呼,旋律被司机接走,一名旅客上了他的车,司机开始哼歌、按著喇叭、吹起口哨,旋律继续,唯一的那句「Isn’t It Romantic?」仍然传唱不歇。旅客闻乐大喜,原来他是个作曲家!他忙不迭地以「采风」的心情,把曲谱抄录下来,哼都答啦在他口中全部成为正式记谱的音名。
                        作曲家坐上火车,在轻快的行进节奏中重理乐谱,对乐填词,他身后一群士兵随著他一起学会整首歌,又把这首歌带回军中,变成行军时雄纠纠气昂昂的军乐合唱。原野上的吉普赛浪人听到了这首曲子,一路奔回夜色中的营火,大家聚在一起,他拉起幽怨的小提琴,〈Isn’t It Romantic?〉至此成为无词无字、如泣如诉的衷肠倾诉,弦声悠扬,直通天际。密林深处,皇家行宫,千金之躯的大公主彻夜无眠,被乐声惊动,行至露台,在夜色中,藉乐咏叹,Isn’t it romantic? 但我的王子何时能来?
                        由裁缝师到公主,整整 6 分钟的段落,音画组合、乐剧交融,其创意之清锐、结构之精妙,至今依旧让人叹为观止!而,我们的电影才刚刚开始呢。后面还要演裁缝师和公主的绝妙姻缘,两人一对活生生欢喜冤家;整部电影单凭一个开场节奏画面,加上一段〈Isn’t It Romantic?〉,就足已影史留名。
                        Love Me Tonight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9-12 15:00
                        回复(1)
                          好莱坞歌舞电影的黄金岁月
                          1927 到 1932 年这几年之间,好莱坞疯狂地拍摄歌舞片,长的、短的、热闹的、优雅的,各种实验,各种尝试……拍到观众都怕了,怕得大家看到「All Talking! All Singing! All Dancing!」的宣传词就倒足胃口。歌舞片狂潮却未就此平息。它虽然不致于「愈演愈烈」,但至少逐渐稳定下。在一般电影史书上所谓的「好莱坞片厂黄金时期」,以有声年代的部份计算之,大概就是 1930 年代初期到 1940 年代初期,然后再加上战期、战后,一路到 1950 年代初期,差不多 20 年左右的时间,也刚好是好莱坞歌舞片稳定发展、稳定成长的阶段。它的「类型特色」、每家公司的「品牌形象」,都非常清楚。所有该实验的、该突破的,原则上都在有声时代最开始三到五年,一切抵定,接下来的持续发展,优点是一切在稳定中求进步,缺点则是成熟过头之后日渐僵化。
                          All Talking !All Singing !All Dancing!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9-12 15:08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9-12 15:10
                            回复
                              环球在 1929 年推出「部份有声」的《画舫缘》,与美国现代音乐剧剧作《画舫璇宫》(Show Boat)取材自同一本小说,拍摄期间环球公司便与《画舫》的百老汇纸片人人,歌舞大王齐格飞先生通力合作,在正片之前加码拍摄一段 20 多分钟的序幕,由齐格飞本尊现身说法,并邀请百老汇的原版明星在摄影机及录音机前现场表演,一人一首歌,留下旷古绝今的近代文明史纪录。1936 年环球又重拍《画舫》,中译片名叫《演出船》,卡司超强,还请到原作曲者撰写新歌,原编剧则为这个电影版本亲自改编,声势不只惊人,艺术成就也极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9-12 15: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