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 90,007 贴子: 1,118,336

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 目录:
  • 古典文学
  • 47
    字丑了点,大家多担待,红色的是我根据自己体会写的翻译,蓝色的是我的思考
  • 8
    他就是虚伪,当然就是无法沟通。嘴上说的好好,欢迎别人批评,实际是要别人别批评。
  • 5
    新人不知道哪个版本更好一点,一个是通行版,一个是网上找的帛书版。感觉有个别地方有些区别
    太棱亭 15:14
  • 13
    看到王东岳的抖音直播,一进去,就听王东岳说:道德经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道,下部分是德。道是宇宙观、自然观;德是社会观、人生观。 沃日,还真敢说。 我于是说:道是理论,德是遵道而行的方法。 于是,我立即被踢出来了。
  • 38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 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 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zhǎng)。故大制不割。 翻译:知道什么是雄,却坚守着雌,成为天下的溪。成为天下的溪,永恒的德就不会失去,回归到婴儿状态。知道什么是白,却坚守着黑,成为天下的范式。成为天下的范式,永
  • 1
    出自《昆仑仙本道德经》 第五章: 天地不仁,万物为刍;圣人不仁,百姓为刍。 天地之间,犹如龠乎?虚而不出,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优言佳语,道者尊也。 刍就是雏,幼崽的意思。需要天地间隐去的真理来滋养成熟。去读懂这片天地间的一切,就成熟了。 第六章: 道丹不亡,是谓德健;德健之庭,玄妙之源。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天地之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锦锦若循,使之不损。 万事含道,适返而生;万情含
    大二笨 10:09
  • 0
    第六十八章 下者德之不古,不配为士。 是者之为不善,是谓善者天敌。 人人与之争胜,谓用武力。 是用战不善也,谓之善者怒极。 【注】《道德经》原文王注本 43 字,增补(也)1 字。《道德真经》原貌 44 字。 《道德经赓续》 44 字。
    吕易生 07:42
  • 14
    大伙是怎么理解它的?又是如何用到现实中的?
    虞舟唱晚 07:35
  • 34
    道德经多处以圣人为人的最高准则,作为现代人对圣人是怎么理解的,现代世上有人能过到道德经的准则么
    FreeFice 02:39
  • 197
    第一人称,古时称吾,现在称我,吾与我有何区别。
    最善若土 02:27
  • 1
    “太阳,让你诞生,抚育你长成的妈妈是谁啊?” “是道。”
  • 0
    见有而为无也,见难而为易也,见短而为长也是什么意思?见字有何含义?为是作为、行为、当做…去做的意思吗?
  • 3
    那道德经上说说子孙以祭祀不辍有什么用?
  • 322
    首先确定大伪是什么。 我觉得就是欺骗。伪就是假,以假乱真,饰真为假。 智慧出,必然有人用智慧去做假,叫伪诈。 智慧出,必然有人用智慧去做真,叫智慧。 做真的智慧者,革命先驱,神农尝百草,杂交水稻等等,就是他做的事情,利人利己。 做假的智慧者,地沟油,贪污腐化,诈骗集团,美国政府等等,就是他做的事情,损人利己。 智慧出有大伪,我认为,智慧和大伪是伴生同根的。
  • 171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 其名,字之曰道,强(qiǎng)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 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说说你们对这章的理解
  • 29
    老子讲:正言若反,我讲的东西是对的,但听起来好象是反了。其实是一事两面,两面总是相反的,一面是让人看到,一面是让看不到的,老子是讲常人着不到的那面,并且常人看不到的那面好重要,是事物发展的根源,也就是老子讲的道。如我们看车向前跑,实际是有个动力向后推车才向前,又如我们吃饭,常人看到饭被吃到肚子里就认为吸到营养,其实不是,是拉出来才吸到营养,也就是我们饿了才是进营养,叫道进若退,又如太阳光进入地球,
    瓶子038 6-8
  • 1
    既然等到我没有身体了 我还有什么忧患,那么以道莅天下 其鬼不神,鬼是怎么来的? 不是人死后变得吗 既然都变成鬼了 ,怎么会没有忧患?
    vvughugyf 6-8
  • 1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26
    大家理解的中庸之道是何意思?
    可言 6-8
  • 0
    接咋日篇章l一一在宇宙中,德和神无处不在,德是超级善的能量,神是超级善的智慧。它们无形无声,无限大,无限小。神依靠德在宇宙中让一切存在都与它们周围的存在建立互为有利互为存在的关系,神和德又存在于它们周围,保障它们和谐共生。神和德在宇宙不同区域,它们的存在是不同的,目的只有一个,能让各区域的存在存活下去。天下万物都在神和德的护佑下才能生存。天下万物,只能在天下生存,离开天地,去别的星体是不能生存的,
    xzg666123 6-8
  • 1
    第三十四章 欲恃道其功,大大不可,万万不可自大。 衣物养其成,为物不名,于故而以有名。 而能常无名,大小可为,而主万物生焉。 不辞泛兮为,左右归之,而其终成为主。 【注】《道德经》原文王注本 61 字,删舍(不)1 字。《道德真经》原貌 60 字。《道德经赓续》 60 字。
  • 0
    第六十七章 慈以天下为大,我以酒意曰之道,细曰慈俭一二三,夫且肖之先。 舍宝器而敢战,若以长持将皆勇,守卫则大有保矣,且能固似天。 肖似慈俭不成,三曰其故不能也,不敢舍死不慈俭,夫故舍之先。 唯慈能救天下,夫故广谓则能胜,故我今后且广肖,勇为天下先。 【注】《道德经》原文王注本 99 字,增补(能)1 字。《道德真经》原貌 100 字。《道德经赓续》 100 字。
    吕易生 6-8
  • 1
    量子力〉学的三大基本原理,波粒二象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量子纠缠原理。波粒二象性,粒子即有粒子的持性,也有波的特性。道德经的思想认为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由两种不同力产生的。任何存在都有两面性,善与恶,美与丑,成功与失账,天与地有与无等等。说一说粒子的波的特性,粒子成为波是一种释放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粒子会产生吸引力,这样粒子才能释放波。举个例子,人们行走时,一只脚向前方迈去,另一只脚在用力向后方使劲
    FreeFice 6-8
  • 0
    所谓的“一”是不是代表一个人,宇宙里只有一个你自己,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是你自己幻想出来的,看帖子的你也是我自己一个人幻想出来的,,
  • 0
    逆熵的就是道德,熵增的就是反道德,逆熵延缓世界的坏灭,熵增加快世界的坏灭。 衡量是否有道德,就看是否有序,统一,和稳定,因此,无序,对立,和混乱就是反道德的。 道德不光是个人道德,还有集体,国家以及整体人类的道理。 理性规则和感性欲望的选择,就是道德的选择。 不是我们想干什么,而是我们应该干什么。 克服感性,遵循理性就是道德之路。
  • 2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 不殆,可以长久。
  • 0
    第六十六章 民以江海之能,圣百谷以善其身,而不言争天下。 民不争王之能,所以厌推王之欲,其为必不为下。 民以百谷而乐,是以前后以不害,故能处以上下。 与故先之而处,上者是以莫重欲,必是人民天下。 【注】《道德经》原文王注本 76 字。《道德真经》原貌 76 字。《道德经赓续》 76 字。
    吕易生 6-7
  • 0
    修心做人顺天意,不见自性埋尘里,自高自大不明理,天盘地盘争我你,三才同根一家亲,齐修世上圣贤人,末法末劫混沌心,争权夺位乱乾坤,一批一批来淘汰,几人悟出真理来?不学做人不修心,迷当神仙修不真,下界励炼功不圆,坠入魔道难返还,自性无光扫下盘,道德良心与人品,自观自心莫问人,除掉恶习坏毛病,留下善根真佛性,不明除恶留善理,困在迷阵难出离。
  • 650
    中医在此次战疫中屡建奇功,为什么还是不能被广泛认可呢?
  • 68
    道德经中影响最深的就是他的对立统一观点。辩证的思想。例如,大智若大愚。 在墨经中也有很多辩证的思维。对立统一的观点。 如,有其异也,为其同也,为其同也异(所以有异.,是因为有同,才显出异)《墨子,大取》 不过,两个人的思路可能不一样。方向好像不一样。
  • 241
    知行合一,返璞归真 想法与行为如同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 身在其一而忽略另一 不论想法怎么有道理,不能实际做出来,就是空谈。 即是空谈,为何还要背负着这些想法? 想法上要上进,潜意识下就已认为实际在颓废。 为何把想法当真而忽略实际行为?自认为实际为假? 二相本是相对,想法认为正,实际则为反 我是困扰行为,还是困扰想法? 即使每天只是玩,那也是一种行为,行为是实际呈现出来的,是事实。 事实才是正面,想法既不能实现,
  • 102
    迷茫几个月就悟出这几个字😅大道至简啊!越朴实无华越是难悟!谢谢各位道友的帮助!
  • 4
    有所求必有所累,道是否也是一样
  • 163
    很多人说这个社会不争就会死,就会失去,其实难道不争其实就是最大争,争得坦然,水利万物而不争,不陷入其中,按规律办事,寻客观原因,这样不就是最大的争?反而争根本看不到全部
    lsc0693 6-3
  • 4895
    道是不变的,而道之外的任何概念或理论都存在于二元变化之中,即都能腐生,故都很重视潜在的变化,微观的变化,仁义礼智信都容易腐生,善,爱等都会发生相反的变化,善则生恶,爱则生恨,仁义生虚伪,
  • 2
    人生短短多少秋,你是否还在蹉跎岁月。空想朝朝暮暮,半日走走停停。胜过几许感悟?你何曾为梦想拼个来来回回,可为遗憾空出少少多多。你可曾体会那悲欢离合,亦真亦幻不可取舍。须知真真假假,是非恩怨,盛衰聚散,本是人生难免,成败得失心头过。转头空空也不悔,水火共在浴此生。你看似破红尘,却似懂非懂无善无恶,即非舍得也难苦乐。
  • 102
    一年相当于别人160年~200年经验分享
  • 0
    第六十四章 人者常学于自然,学其圣为,行事不为难。 故以圣为垒层台,贵民之生,其不易脆散。 持之者执于未兆,谋千万里,事微毫不乱。 执之为得之不易,是之未复,合众辅之泮。 其之治如无过失,物货始足,易土木于起。 人之九成易以安,慎始慎终,于故则无败。 下末之人欲无败,所以抱之,而不敢有失。 之未败而之欲无,几无于败,终也从其是。 【注】《道德经》原文王注本 129 字,删舍(于)1 字。《道德真经》原貌 128 字。《道德经
    吕易生 6-5
  • 11
    我想试着简单地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冥想的经验,关于悟道的看法。我认为的悟道,并不是以思考作为基础的,也并非是可以凭借努力可以达成的某件事。甚至于,如果一个人的头脑中有悟道、或修炼想法时,他也否定了悟道。 悟道是一种冥想的状态。从正面来说,冥想,是指一个人的头脑处于完全安静的情况下,对事物进行的觉察。在这种觉察中,一个人放下了各种念头,包括去觉察的念头,放下了对所觉察的事物进行选择。
百度小说人气榜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更多定制特权

吧主申请名人堂,解锁更多会员特权

  • 本吧专属印记
  • 定制名片背景
  • 名人自动顶贴
  • 定制头像边框
收起特权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