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阿熊,什么叫真才实学?你以为你有?你那叫小儿科。 你本质和他一样,都是业余学习者,都存在戏论成分,也就是玩一玩的,何必那么当真。争论为了更明白,不是为了虚荣胜负。你把胜负很当真很看重吗?那你就是被缠缚的痴汉!
-
25莫要受他影响成为虚无主义
-
11
-
75你是吗?
-
38世尊因波斯匿王问。胜义谛中有世俗谛否。若言无。智不应二。若言有。智不应一。一二之义。其义云何。佛言。大王。汝于过去龙光佛时。曾问此义。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无说无听。是为一义二义。
-
40
-
7识得此机,就能成佛成仙
-
62
-
2
-
4信法界佛者,大体同悲觉受论者,这种人深信法界佛,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自认五阴恶魔为师,被其纠缠终身,乃至死亡以后还要被其拖走,我外婆也经历过,经常在其人病患将死之前来,勾人魂识,引人觉受,向往往生,入虚无法佛界,当时我是无懂的,我外婆即是以前念佛外道门弟子,虽然她一直信生活归生活,念佛归念佛,可依然是无明无知的,入错了念佛门,并且其师也无见地,只觉信佛念佛是件好事,无他想,但这种死恶幻入门,后患无
-
14有一次佛陀和弟子在一起散步,抓起地上的一把土说:“众生如大地土,得人身如我手中土。” 说到得人身之难,佛陀在《法句譬喻经》里曾说了“盲龟浮木”的譬喻,他说在海面有一块挖了圆洞的木头,海底有一只瞎眼的乌龟,这只盲龟一百年才浮上海面一次,那么它的头伸进木头里的几率是非常非常小了,但佛告诉我们:“得到人身,比盲龟浮木还要更难!” 想起来不免汗毛竖立,还好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人身,真应该好好珍惜。经上常说:“一
-
8这个心,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情器世间皆由此心所作。有情与器世间皆如幻而显现,外境与内识皆非实有。
-
2
-
0
-
0
-
12我们发贴,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点赞,而是给别人带来快乐。比如我来贴吧,看见这里有人像模像样的在说自己理解的法义,我就很开心。希望参与其中。
-
10劝学诗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
3
-
34呵呵 谁说的? 啥意思啊?
-
1831度
-
30
-
43断了见思惑 无我相 得阿罗汉才能了生死,那么开悟是不是只是断了一品无明 没断见思惑?
-
2只是还在摸索钥匙,只是门都没有,拿钥匙干啥呢。
-
11
-
1651楼 好像有规律的
-
11世尊临入涅槃。文殊大士。请佛再转法*。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是吾曾转法*耶。
-
1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华严经》
-
1离开佛法,世间再无虚无主义,再无以空为第一义。
-
1381l 摆渡
-
35有吧友说: 佛陀和弟子在一起散步,抓起地上的一把土说:“众生如大地土,得人身如我手中土。”
-
0
-
1261L 有无是啥?
-
14广钦老和尚说开悟不一定能了生死
-
4我执就是眼里只有自己,不管他人; 妄想就是一天到晚想着自己怎么好,怎么得到,都是妄想
-
125自以为读了很多经。 依然是个文盲
-
9
-
16-------------- 看似不可能,其实成立。 . 比如某人某天都要伤害你,那你每天就不劳而获了。
-
10实相亦非是无,亦非非有非无
-
6我们每天见色闻声,接触到的人事物,这些境界都是遍计执,KM和DB认为是完全没有的。 唯识学认为我们每天见色闻声,接触到的人事物,这些境界都是依他起,依赖因缘和合而生起的,这些境界都是有的,不过我们凡夫以为这些境界是离开识独立存在外境,韩镜清解释得好,这些都是【跟识一体的内境】。没有的只是遍计执,就是在这些境界上生起独一不变,自体独存的错觉,就是我见。 大家看出二者的差别没有:前者认为境界是完全没有的,后者
-
6说当下早入魔道。
-
753答疑帖 我自认境界深远,或可解答诸位疑问,你问我答,尽可来问,只要不泄天机,我都可答上一答。 经文释义也可以,你不要贴一句话,要有上下文,最好注明来源经文,我或可解经释疑,但回复可能慢一些,一两天后回答都可能。 这是交流帖,搞个人攻击的就不要来了,会删掉回复的。
-
13高智商诈P集团,必能理解你的说法,连人都说不定,怎么劝鬼不害人。
-
2但每一部大乘经典,佛一般都会说受持,读诵,解义者功德无量。什么是解义?没说一定就是经文义理,可能仅仅是解义者认为是经文义理。读诵也一样,可能读的声音不是经典梵音原声,是我们的言语。所以看别人亲近法藏,理解经文词句,应该随喜的。
-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