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德内尔吧
关注: 9,732 贴子: 155,365

热爱老瓦及乒乓艺术的朋友们歇脚的小客栈~

  • 目录:
  • 综合运动员
  • 64
    打乒乓球,早晚要过长胶关。 长胶因为在造杀伤方面的天然不足,导致其在专业领域,除了削球打法外,已经没有更多的应用。但在业余圈内,长胶打法却是一头“拦路虎”,也是很多朋友都头疼的打法,如果掌握不好要领,很可能非常轻松地就输给了实力不如自己的球手,因此需要对长胶打法下一番功夫。 对付长胶,最好的方法还是弧圈球,吊冲摆结合,能够对长胶选手造成致命的威胁。但在实际情况中,因为很多业余朋友的弧圈并不稳定,加上
    直板皓... 11-23
  • 110
    近期正在学习站桩——中国传统武术尤其内家拳最为重视的基本功。 所谓内家拳,我的理解,一般指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为代表的一大类武术,相比较大开大合的外家拳,更重视内在精气神、血气、经络、筋骨的锻炼。80、90年代的气功热也多与此类拳种相关。 内家拳多师出道家拳一门,少林也多有贡献,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易筋经、洗髓经也是内家拳典籍。 而站桩就是最核心的锻炼方法。大致就是静静一站,双膝微屈,十几分钟至一两个小时不
  • 126
    看到吧里最近对拉球是否是攻球的放大版这一话题讨论得正火热,忍不住也来凑一凑热闹,说点关于这个话题自己的一些琢磨与思考。因为个人水平有限,而乒乓球技术委实博大精深,只是一点浅薄的理解,难免错漏之处,望朋友们批评指正。 其实在讨论中,大多数朋友在“慢吞吞”的所谓“加转弧圈”和攻球之间,还是分得很清楚的。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于:那些球速快拉球声音很响的前冲或暴冲弧圈,是不是“加了磨擦的攻球”,或者说“打磨
    瓦杆 9-6
  • 116
    前段时间讨论的问题:“正手弧圈难练还是反手弧圈难练”一帖,吧里朋友们有的说正手拉难、有的说反手拉难,比较一致认为正反手两面拉会互相影响、互相削弱,要么正手好,要么反手好,练好了正手反手会变差、练好了反手正手会变差,两面存在互相干扰、此消彼长的情况。一面拉得顺容易,两面同时都好就很难练。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本人提出一点个人的初步看法,希望抛砖引玉,大家来讨论、补充。 相关话题帖子: 正手弧圈难练还是反
    虎猫 1-18
  • 197
    传统拉弧圈的说法是前倾板形磨擦球的中上部(前冲),至多只能触球中部(拉加转),不能后仰拍子触球中下部,否则球出界也难以磨擦;触球时握紧球拍发力。但李隼说的触球中下部,拍型不能前倾,虎口不能下压不发力,这些说法和传统的不同,很奇怪,是否其中有种说法是错的呢?
    瓦杆 3-23
  • 250
    早就想开这样一个楼,今天得闲,开工。不定时更新。
  • 175
    看到瓦杆兄《关于拉弧圈三重境界的个人理解》一文,非常有感触。于是照葫芦画瓢,也写一篇关于反手弧圈三重境界的个人理解,算是画蛇添足之作,望大家没事看看补充补充。
  • 50
    学打乒乓球,请教练是个不错的办法。有的人请教练,能得到很多收获、进步明显,有的则收获不大。怎样尽可能地真正多学点东西,使我们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换来满意的收益呢?希望请过教练的、正在请教练的、打算请教练的朋友们来聊聊吧,呵呵。
  • 77
    这个是我接着之前一个“正手没你想的那么难”的帖子开的,虽然标题也取个巧,但这个帖子就是要从反手的难易说起。这里会分为三部分来讲,一是概括性谈一下反手;二是说一下反手的各项技术;三是讲一下反手在整个技术体系中的运用。这里有些东西是从李晓东教练在斯蒂卡乒乓课堂第一集里学到的,所以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那个视频,你一定会大有收获。 一、反手易?难! 有人说反手很容易学,但我说,应该是推挡很容易学,反手
    瓦杆 12-26
  • 166
    最近帖子“弧圈球的三重境界”,很好地提出了学习弧圈的三个阶段,对于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和不同点,以下是本人对此的理解,只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补充、指导
  • 91
    一个是李晓东的教如何提高正手拉球质量一个是徐旋的教蹬腿转腰的视频,两个视频同时提到了手臂的发力时机,前者提出一个二八理论,就是挥拍初期只用两层力,在手臂离球还有三十公分左右的时候加速挥拍将其余八成力释放出来。徐旋老师的观点是在蹬腿的同时腰部和手臂就得同时发力,那么这个手臂从发力到接触球之间的这段距离显然不只三十公分,差不多有六十公分左右。这两个观点显然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我个人比较赞同徐旋老师的观点
    .Jan 4-15
  • 53
    标题其实一点都不夸张,最近看到有些球友一直纠结正手的动作神马的,像小臂应该在什么位置?怎样解决抬肘问题?等,不一而足,所以我决定帮自己挖坟,把之前的一个贴弄上来,其实是跟我那个“教你拉爆冲弧圈”一起发的,不过可能看起来不够高大上,所以不如爆冲那个贴受欢迎,不过我认为对于很多球友来说,这个贴的作用要更大,毕竟不是谁都需要爆冲。 在挖坟之前,我要说一句,虽然的确存在教科书式的正手(比如我的,没吹水),
  • 70
    自己根据平时训练,上课,带小孩训练总结的一些训练方法和模式。以程序训练法为基础融入自身理解加以改动,遵循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符合,全面发展等训练选择。通过84课时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本功,为技战术的提升打基础。 仅供初学者参考…专业人员请绕道。欢迎交流讨论。 这次来两张震楼图。
  • 116
    再水一贴 这其实是我另一个贴(参见我的另一个贴“关于正手的一些问题”)里面,回答一位球友问题的答案,不过写完之后,没什么人看,我觉得有点可惜,所以另开一贴,也希望引来一些大神来指点一下。 进入正题,由于教练的悉心指导,我很幸运的把爆冲弧圈的那扇门推开了一条小缝,下面我就把我那一丁点货扔出来,算是抛砖引玉,大家可以狂喷,不过别人身攻击。 先说一下我为什么一直没有在贴里提太多关于弧圈球的东西?又一直在强调
  • 18
    这个贴我已经在别的吧发过,今天过来看到瓦吧的技术氛围这么弄,所以转过来,顺便水下经验。 好像一直以来很多球友多会提一些关于正手的问题,我这两天就看到了两个,所以也顺便把我的一些看法直接转帖到这里,大家看了觉得有什么错误的欢迎指正。 首先是一个关于正手基本动作的: 作为球友,我慎重的建议找一下视频看一下(网上很多,如打好乒乓球、唐建军系列等),我就不全部说了,打字是很难说清楚的,视频说的比我好多了,我就
  • 55
    对比一下慢动作图片和文字解说,应该能看明白些技巧和门道。 望各位吧友都能练就几项绝活发球,水平大涨! 原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789450606
  • 316
    30岁的时候开始打球,最早纯野球,就是瞎打。打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水平怎么打都是不行,谁都赢不了,动作不用想也是超级难看。于是下了决心在08年那会儿找教练练了一段时间,基本的就是正反手攻球。 之后因为各种原因就没继续练下去,打球也是断断续续,基本回归野战,也就是在单位午休的时候打打。其间烧过了很多器材, 最近不知怎么又来了热情,又开始找教练开始练球,主要也是想纠正下动作,顺便提高些水平,别球路越打越歪。目前已
  • 37
    《全民学乒乓之横拍篇》是乒乓球系列教学片《全民学乒乓》中的篇章之一,从初级入门到高手进阶,详细讲解了乒乓球横拍握法的各项技术,其中包括横拍握拍方法、攻球技术、弧圈球技术、搓球技术、接发球技术、结合技术、实战技术等。 《全民学乒乓》分为《横拍篇》、《直拍篇》、《削球篇》、《发球篇》、《步法篇》等不同的系列,将不同的打法进行分类,方便乒乓球爱好者们能够系统化、针对性的学习。 《全民学乒乓》由乒乓球国家高
    姬无ye 8-1
  • 36
    博乒网推荐者ancient谨按:《无处不在的撞击》是马凯旋老师关于乒乓基础入门的一篇旧作(发表于《乒乓世界》2006年第10期)。我曾读过若干遍,颇受启发。今年7月1号开始,国际乒联要求正式启用PVC制造的40+新型乒乓球。专业人士试打后的共识是:新材料球无论速度还是旋转,都比传统赛璐珞球有所降低,今后的技术趋势显而易见,力量这个动力元素在技术结构中的比重会有更多更高的要求。个人浅见,就业余爱好者而言,撞击的理念及方法也是非
    瓦杆 3-27
  • 61
    转自优酷,徐老师以前是江苏队的,跟蔡振华是队友。 有个小故事 大家可以看看。 http://sports.sohu.com/20090611/n264457130.shtml
  • 26
    一楼敬送原作者“小水爱乒乓”,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21
    本文仅针对摩擦产生旋转的角度,通过爆发力、器材和手感三个要素来阐述如何提高发下旋球质量。针对手法变化等从另一个层面带来的发球质量提高,在此不做过多分析。文中虽是针对发下旋球进行论述,但工作原理一定程度上与攻球、弧圈球等原理相通。 说到发球时,如何充分制造摩擦/旋转,很多人会联想到一些词汇: 薄摩擦 厚摩擦 快转手腕 快速挥拍 切球/砍球 转腰跺脚 胶皮软硬 …… 都有道理,但很少有人想到如果做才能更加合理。 下旋
  • 23
    原文:云中客 有人把攻球动作中的重心和腰的运动方式理解为类似于一扇门的转动,说门是围绕一个轴转的,而我们攻球动作中的这个轴就是我们身体的中轴,因此腰和重心都是围绕着这个“轴”运动的一个扇形轨迹。持此论者还举出了雨伞的转动使雨水向四处飞溅和链球在运动员身体的加速旋转后飞向远方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并把这种门轴式的动作称之为“圆周运动”。 这种理解值得作进一步的讨论。    我所认识的一球友在谈打球体会时
    zjzxfx 10-20
  • 51
    最近一直泡在【卓球知惠袋】的系列教学片里面,发现了一些有趣且非常有想象力的小技术,比如说侧拱、下旋拧、逆旋转搓球等等,觉得受益匪浅,丰富了自己对“技术种类”的理解,也让自己对乒乓球有了新的思考,于是想专门建一个楼,搜集那些有趣、实用甚至是奇葩的乒乓球小技巧,与吧友们共享,也希望大家能积极补充,不局限于教学片,也包括实战中偶然出现让自己“没想到”的技术和简单套路,都可以整理到这一楼中。 可能有朋友觉
  • 131
    编者按:这是神农人家版主的转贴,该贴以日记的形式详细阐述了乒乓球技术的方方面面,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乒乓球技术贴。篇幅虽长,但内容顶呱呱!有兴趣的球友不妨一看,期聁球友们共学习,同提高!增加对乒乓球活动的兴趣! 本屌按:内容丰富详实,涉及面非常广,慢慢品读能获得很大启发。由于是以日记形式记录,内容难免有点混乱没有次序性,望大家还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欢迎讨论。另外说一点:100楼之前不要插。
  • 38
    本文转帖自乒乓球吧 ↘叶随风飘↘兄 粗略讲解一下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易犯的几点错误: 1:重心过高: 这点几乎是业余选手的通病,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降低重心,其实重心的降低并不仅仅是将身体往下压,而是收腹,含胸,抬头,双腿膝盖下压,在重心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使自己更容易进行快速的移动以及重心的转换和击球时的发力,所谓收腹也就是俗称的“吸肚子”腹部不能过于前顶,但也不要过于后拉,不然那样臀部就会撅起,不利于重心保持稳
  • 90
    PART1:8条打球理念 PART2:2眼半盯球法 PART3:基本姿势“五要领” PART4:正反手用腰的简便方法 PART5:“重心先行” PART6:乒乓球上旋球 下旋球和不转球轨迹 PART7: 拉下旋的小技巧 PART8:一个腰腿训练方法: PART9:几个小技巧 PART10:唐建军博士十论 教你怎样提高乒乓球技术 PART11:正手攻球提高篇 PART12:弧圈出手动作的“七字诀” PART13:待补充
    狂飙帅 1-8
  • 37
    转自: 博乒网湖南站站长/技术版版主 戴临中 从打到拉的必由之路 对弧圈和快攻的关系问题,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 弧圈是开路先锋, 快攻是决胜基础。 不一定很准确,但至少是表述了我对这两种技术的重视程度。目前,世界乒坛的主流打法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快攻结合弧圈的打法,一类是弧圈结合快攻的打法,前者以中国为代表,后者以欧洲为主体。从打法的名称上我们可以看出,核心技术都是快攻和弧圈,弧圈与快攻。因此,作为我们业余球迷
    瓦杆 4-15
  • 44
    视频主人叫Alex Zhang。他以前在乒乓家园写了些学球笔记,我一直追看来着。最近发现了他在油管的主页,就把他的一些训练视频扒了下来。
  • 64
    先谈弧圈球的稳定性,首先要有摩擦的前提是必须有正压力,拉弧圈就和走路一样,踩实了再走。所以对攻是所有大路球的基础,只有练好的击打性的对攻,才能有效的让球吃进胶皮海绵,这样才能摩擦和控制,所以击打吃球很重要,这也就是因为再日本人发明了海绵之后才有了弧圈,如果单单一片薄薄的胶皮,如何踩实在。弧圈球也因为在“踩实”胶皮海绵的基础上,有了稳定性。
    lcg900 6-25
  • 49
    刚学打球时,那个年代没有电脑、VCD等,乒乓技术动作图片很难找。学习乒技只好在新华书店买本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乒乓球》,里面有珍贵的技术图,如下图。但通过和书里对比,觉得老瓦的技术动作和教材里差别很大,那时很迷惑,就干脆自己画了,再慢慢对比、学习……
    瓦杆 9-13
  • 24
    在下不才,鉴于最近天天练弧圈尝试发一个技术帖,主旨在于帮助那些还在摸索弧圈发力机制的兄弟们尽快找到方向,不要像我一样走这么多弯路,不足之处还
    craftye 1-15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老瓦可乐

目录: 综合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