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 50,258 贴子: 348,670

各求本性,致极良知,止于至善!

  • 目录:
  • 历史人物
  • 48
    1、理学认为:性即理,心能显著出理,认识理,按理来想来做。 心怎么显著呢?需要格物,来穷理,比如读书,考察思虑情绪等,格恻隐之心(物)背后的仁的理,格羞恶之心(物)背后的义的理,这都是要靠格出来的。 2、心学认为:心即性,性即理,故心发出来的就是理,不必绕到外面去另讯路径,但心发出来,要经过气质这一层,就不免存在善恶,故要致知,意念一动,良知就能知道是善还是恶,而格物是正事的意思,意念所在的地方就成了
  • 61
    今天看到一名为“个人观点:阳明不足学,有兴趣进来看 ”的帖子,吧友的回复我并不满意,心中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原贴地址:http://tieba.baidu.com/f?z=575654678&ct=335544320&lm=0&sc=0&rn=3 随后几贴贴出我的观点。
  • 55
    今天看到帖子中有这样的两个观点,自己对其中的一点解释一下! 回复:希望能和感悟阳明老师学说的朋友交谈论道   1 心即是理,万物没有必然的道理,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的体会认知   2 知行合一,感知和行本身都是一体,其实你体会了,知和行都在做了   3 致良知,用心里的良知去行事做人,不断地感悟,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想   4 众学说无所谓对错,阳明老师自己说,他说的也不一定正确,不要去拘泥于文字,生搬硬套,用自己
  • 23
    本人伸手高考折磨一名,每日不得已坚持阅大家手笔,忽见余先生对王阳明描写一段,不禁心潮澎湃--大家共览啊!
  • 38
    阳刚不显筋骨外, 明哲隐于头颅中。 心无善恶知其意, 学有高低问千秋。 永记守仁悟道日, 存理心中万古明。 人只为己天地灭, 心怀天下记汗青。 毋恨只藏兴明计, 兴世思民至终年。 不弃不离思社稷, 灭宁平叛只一人。 格格不入有心计, 物物有理自思心。 在天亦传心学意, 今却没落消于心。 第一次发,多多提意见 谢谢
    3-18
  • 22
    珍重江船冒暑行,一宵心话更分明。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良知底用安排得?此物由来自浑成。
    大竹邻 9-29
  • 21
    王船山,即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清三大学者。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他的思想,尤其在
    zhanpar 4-10
  • 35
    前些时候去的...
  • 55
    这个比较多一点。 请大家不要插楼。
  • 81
    人烟稀少。 远离喧嚣。 依山。 说难听一点。荒山野岭。
  • 24
    王守仁, 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创始人。 明朝:于谦老二,守仁第一! !当年明月把王守仁写得太传奇了… 其实王守仁不过是个京城外派的地方官,与京城相去甚远,于整个明朝历 史的实在影响不大… 顶多是平定了一个相对弱智的藩王的叛乱. 反观于谦,蒙古大军压境,土木堡一役明朝主力全军覆没,国家危在旦夕,如此境地,于谦未乱,京城保卫战,力挽狂澜于即倒,一战成名,使大明王朝依然毅力不倒,何等英雄! 然而,
  • 2
    书石川卷 先儒之学,得有浅深,则其为言亦不能无同异。学者惟当反之于心,不必苟求其同,亦不必故求其异,要在于是而已。今学者于先儒之说苟有未
    ansonalex 3-21
  • 11
    (二○○六年七月十五日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上的讲稿,未删节本) 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儒学在当今中国有什么用?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 10
    诸焕灿   王阳明是十六世纪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创立的“阳明心学”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虽然他对工商经济的论述不多,但其观点具有开
    4-12
  • 4
    三天前,去了次贵阳.就是为了阳明先生而去的. 阳明先生成道于贵州,悟道于龙场,传道于贵州.对我这么一个仰慕先生的人,贵阳的阳明祠是不能不去的地方
  • 3
    知者心之体,行者心之用。知行不二,体用一如。未有知之而不能行者,知而不行,终是未知。所以克己以修行者,行其所不知,以辅其未知也。既知矣,则
  • 11
    在倥偬短促的人生旅途中,在这个重物质、重技术的时代,人们到底为什么而活?究竟追求、希冀什么?难道一个人拥有了现代享受、超级消费,或社会认可、
  • 6
    松风馆 道自白云深处起,文不在兹乎; 学从绿野满时来,质之将复矣。 感物厅 万物有恩于我,此身回报难,唯惜之诚惶诚恐; 圣人无执乎私,
    zwl2913 1-5
  • 0
      王阳明为知州时,贼首王和尚扳出同伙,有多应亭、多邦彦者,饶悍倍于他盗,招服已久。忽一日应亭母于兵道告辨一纸,批准下州中,引王和尚为证。意
  • 41
    年谱一 自成化王辰始生至正德戊寅征赣   先生讳守仁,字伯安,姓王氏。其先出晋光禄大夫览之裔,本琅琊人,至曾孙右将军义之,徙居山阴;又二十三世迪功郎寿,自达溪徙余姚;今遂为余姚人。寿五世孙纲,善鉴人,有文武才。国初诚意伯刘伯温荐为兵部郎中,擢广东参议,死苗难。子彦达缀羊革裹尸归,是为先生五世祖。御史郭纯上其事于朝,庙祀增城。彦达号秘湖渔隐,生高祖,讳与准,精《礼》、《易》、尝著《易微》数千言。永乐
  • 7
    陈清春 在宋明理学中,圣人之道和为圣之方是圣人之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它们在一个成熟的儒家哲学体系中相互依赖,相互成就,构成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7

会员: 同心

目录: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