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4
-
4来到儒林外史贴吧受益颇多,大家对书中的见解帮我解决了很多疑惑,也让我感受到儒林外史真是一本很伟大的书,谢谢大家了!祝贺大家新的一年龙马精神!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
4
-
0
-
0
-
23谈谈你眼中的匡超人,顺便谈下你们认为匡超人变坏有官场利益诱导的因素么?
-
0看了很多大佬的帖子,对马二先生的评价有八股迷有腐儒,但我总觉得八股迷和腐儒是有区别的啊
-
3《儒林外史》29回“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杜慎卿说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千百年来的王臣将相居住的地方,经过时间和历史的熏陶和积淀,菜佣酒保贩夫走卒都有了六朝之气,是这样理解吗?
-
23作为一个读书人考个秀才应该是最低要求,如果中了秀才后无意仕途的话,那可以通过什么渠道养家糊口呢?
-
19娄三、娄四虽然晕头晕脑,养了几个闲人,但被骗过一次后,也就兴致大减,“闭门整理家务”,不像少卿童鞋,直接把家败了,银子并没有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娄公子能够平等对待下人,他俩待看坟人邹吉甫如家人一般,并无主人架子;杨执中的女仆对他俩无礼,他们并不计较;遇见冒充娄府的船只,二人也只是教育一番,那句“我们家没人敢这样做”令人感动。 娄三、娄四公子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他们身上闪耀着平等、博爱的人性光辉,作者
-
12倪廷珠做幕僚几十年,虽说遇见姬大人后才每年一千两银子,但不可能没有积蓄,书中没有交代倪大爷有子女,小鲍是合法的继承人,怎么没去京师收拾遗产?
-
1成连先生刺船海上,令我移情(刺船--成连入海两个典故的来源) 成连入海:春秋时期的俞伯牙,精通琴艺。他曾在成连先生的门下学琴,但是三年有余,琴曲的神妙寂寞之情仍然不能领会。成连说:"我虽传曲,未能移人之情。我师方子舂,在东海之中,能移人之情,我们一同去拜访吧。于是二人来至蓬莱仙山,成连先生留下伯牙说:"你在这里练习,我去迎接我的老师。"乘船而去,久未归。伯牙心急,四处张望,就是看不到师傅的影子,听
-
16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元武阁 话说虞华轩也是一个非同小可之人。他自小七八岁上就是个神童。后来经史子集之书,无一样不曾熟读,无一样不讲究,无一样不通彻。到了二十多岁,学问成了,一切兵、农、礼、乐、工、虞、水、火之事,他提了头就知到尾;文章也是枚、马,诗赋也是李、杜。况且他曾祖是尚书,祖是翰林,父是太守,真正是个大家。无奈他虽有这一肚子学问,五河人总不许他开口。
-
8两场都是对当时少数民族部落的战争,但从角度来看一场是正义一场是非正义,那作者到底用意是什么呢?
-
82本书最后的祝文生涩难懂,诚邀朋友们共同赏译,我只理解了其中部分,还望高手们不吝赐教。(附祝文) 这一日,礼部刘迸贤奉旨来到国子监里,戴了幞头,穿了官袍,摆齐了祭品,上来三献。太常寺官便读祝文道: 维万历四十四年岁次丙辰,七月朔,宜祭日,皇帝遣礼部尚书刘进贤以牲醴玉帛之仪,致祭于特赠翰林院修撰虞育德等之灵曰: 嗟尔诸臣,纯懿灵淑,玉粹鸾骞,金贞雌伏。弥纶天地,幽替神明,易称鸿渐,诗喻鹤鸣。
-
8书中第二十六回 < 向观察升宫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中大量篇幅描写了王夫人的言行举止,令人忍俊不禁,叹为观止!我也就王夫人单独发了帖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关注!这里重点说说媒婆沈大脚!都说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能相信媒人的那张破嘴!可见自古以来对媒人的看法是多么的差! ——(骗吃骗喝,贪小便宜)“次日,走到一个做媒的沈天孚家。沈天孚的老婆,也是一个媒婆,有名的沈大脚。归姑爷到沈天孚家,拉出沈天孚来,在
-
22请问各位专家:儒林外史被翻译成了哪几种外文?有没有意大利文版的?有个朋友想把它翻译成意大利文。
-
5大家怎么看《儒林外史》中的和尚啊
-
0一位新人,哪位大佬把我梳理一下牛玉圃的情节串联
-
46为什么那么多人象我一样认为迂腐的马纯上不迂腐呢?
-
17
-
21写五河县虞华轩时,有一句"一县的人都说他有些痰气",这"痰气"是啥意思?是五河那的方言?
-
22我觉得没有吧,可能会给一个教谕的职。
-
7陈和甫正在那里切脉,切了脉,陈和甫道:“老先生这脉息,右寸略见弦滑,肺为气之主,滑乃痰之征。总是老先生身在江湖,心悬魏阙,故尔忧怒抑郁,现出此症。治法当先以顺气祛痰为主。” 陈和甫说话极有水准,把鲁编修致病的功名富贵欲望说成「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
8《儒林外史》 第十九回“这离城四十里外,有个乡里人施美卿卖弟媳妇与黄祥甫,银子都兑了,弟媳妇要守节,不肯嫁。施美卿同媒人商议着要抢,媒人说:‘我不认得你家弟媳妇,你须是说出个记认。’施美卿说:”每日清早上是我弟媳妇出来屋后抱柴。你明日众人伏在那里,遇着就抢罢了。’众人依计而行,到第二日抢了家去。不想那一日早,弟媳妇不曾出来,是他乃眷抱柴,众人就抢了去。隔着三四十里路,已是睡了一晚。施美卿来要讨他的
-
11《儒林外史》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中写道---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准了!”出现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语,字面理解就是三年的清朝知府,而在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
-
3匡超人从杭州回温州,坐船是走海路吗?
-
21
-
12第二十九回 诸葛佑僧寮遇友 僧官请客,龙老三来敲诈, 奇怪的是,来的客人是书办 ——那姓尤、姓郭的两个书办进来作揖,坐下吃茶。 ——大家正讲着,道人又走进来说道:“司里董太爷同一位金太爷已经进来了。”说着,董书办同金东崖走进房来。 来客应该是和尚道士才是啊,
-
4秦淮河畔,贫屋白雪,清冷成冰,无炭无火,吴老只好加强运动,绕城而走,舒通血管,方得暖足。真暖足乎?室外更冷。执亲家程翁手泣而告曰,此境不易处也。痛悔盛年万金散尽,老而无依。
-
3——“羡尔功名夏后,一枝高折鲜红。大江烟浪杳无踪,两日黄堂坐拥。 只道骅骝开道,原来天府夔龙。琴瑟琵琶路上逢,一盏醇醪心痛!” ————贞臣良佐,忽为悖逆之人;郡守部曹,竟作逋逃之客。 第七回书荀王二员外“一日,两位正在寓处闲坐,只见长班传进一个红全帖来,上写“晚生陈礼顿首拜”。全帖里面夹着一个单帖,上写着:“江西南昌县陈礼,字和甫,素善乩仙神数,曾在汶上县薛家集观音庵内行道”。王员外道:“长
-
4是指其父蘧佑与范进同在一个总裁手里(但不是同年)考中进士的吗?
-
3范进进学后同案魏好古约去做文会,准备同年的乡试。范进考了南海县秀才第一名,魏好古考了第二十名,算是低低的进了学。范进以新科秀才的第一名身份参加同年的乡试是没什么问题的,问题是魏好古才考了第二十名啊,他有资格参加乡试吗?南海县是大县,其县学生员本来就有六七十名吧?通过科试取得乡试资格的应该有二十名左右,那么加上新科秀才的二十名,南海县县学这年不是有40多名秀才参加广东乡试?
-
3天二评:牛布衣之死邻居帮同成殓,何以无人知?盖邻居初不知牛布衣姓名,其後牛浦始有贴条冒认,则未闻其死也。 材头上写‘大明布衣牛先生之柩’,怎么会不知道呢?
-
11近读《儒林外史》 第十回《鲁翰林怜才择婿 蘧公孙富室招亲》·········鲁编修叹赏了许久,便向两公子问道:“令表侄贵庚?”三公子道:“十七。”鲁编修道:“悬弧之庆,在于何日?”三公子转问蘧公孙。公孙道:“小侄是三月十六亥时生的。”鲁编修点了一点头,记在心里。到晚席散,两公子送了客,各自安歇。书中提到“悬弧之庆”,查阅了一下知道是鲁编修问的是三公子的生日。女子的生日称“设帨”。 悬弧之庆,成语,典出《礼
-
6王惠是不是当初那个吃饭也不让周进的王举人?
-
5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著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天二评:开端大奇范进向他作揖,坐下。。。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著。母亲和媳妇在厨下造饭。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著吃饭。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几十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天二评:可见大肠是此番特送,以前未有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著吃了饭。吃到日西时分,胡
-
4第二回 【卧评】“功名富贵”四字,是此书之大主脑,作者不惜千变万化以写之。起首不写王侯将相,却先写一夏总甲。夫总甲是何功名,是何富贵?而彼意气扬扬,欣然自得,颇有“官到尚书吏到都”的景象。牟尼之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庄子所谓“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也。文笔之妙乃至于此。
-
12开头几回,那个村里的富户,见到和尚就说 佛前的灯也不点亮些,大家捐的油都被你拿去炒菜吃,全不敬佛 哈哈哈
-
8落后和尚送出周进的饭来,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周进也吃了。叫了安置,各自歇宿。 --- 周进是山东人。山东人吃大米饭的少,多以面食为主,如面条啊,馒头啊。 周进没钱,面食估计也就是两个大馍镆而己。肯定不是油酥烧饼或肉夹馍。 关于一碟老菜叶,这是什么?我估计就是盐腌制的咸白菜或雪里红,或什么菜叶之类。 时间晚上了,我就懒得做饭,也常切点菜叶,略清炒一下,放水,盐,味精,加几块豆腐,煮个汤喝。
-
6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吗? 《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萧云仙救难明月岭 平少保奏凯青枫城”写到松潘卫生番生乱,朝廷派平少保平叛,肖云仙秉父命前去效力,只因与两都督意见不合,虽浴血奋战,建立大功一件。然仅仅“赏了他一腔羊、一坛酒,夸奖了一番。实授千总”。详见文中“······这里萧云仙迎接,叩见了少保。少保大喜,赏了他一腔羊、一坛酒,夸奖了一番。过了十余日,旨意回头:着平治
-
3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 那日打从街上走过,见一个新书店里贴着一张整红纸的报帖,上写道:“本坊敦请处州马纯上先生,精选三科乡会墨程。凡有同门录及朱卷赐顾者,幸认嘉兴府大街文海楼书坊不误。”公孙心里想道:“这原来是个选家,何不来拜他一拜?”急到家换了衣服,写个「同学教弟」的帖子,来到书坊,问道:“这里是马先生下处?”
-
10第十二回,宦成打听权老爷时,一少年介绍。其中有一句: 他从来肚里也莫有通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10感觉前半部,读来很轻松,文风幽默诙谐,令人捧腹大笑的地方特别多,到了后半部,严肃很多了,让人大笑的地方少了很多 ——来自 爱贴吧 Windows Phone 客户端
-
5民国大师点评,持续更新
-
16的确称得上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好故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