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吧
关注: 17,483 贴子: 129,355

立命 改过 行善 谦德

  • 目录:
  • 其他生活话题
  • 0
    一定千万要对自己的因果负责,你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种行为举止,这一句话该不该说,这个行为举止该不该做,这个就是真正的佛弟子,时时会警惕自己,好的事不用考量,要去做;坏的事情一点都不能去碰,即使是在佛亦(也)不能免因果,何况凡愚之人,怎能不怖畏而避恶趋善? ——慧律法师《楞伽经》
    究玲 11-8
  • 1
    🍓 素质一般的人,是人比人,比来比去,自己气不顺,心生嫉妒恨;低素质的人,是人整人,整来整去最后整自己,害人又害己。
  • 0
    附:清末文人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真事:杭州清泰门外有个叫徐彭轩的读书人,一天晚间喝醉了回家路过乡里土地庙的时候,见庙中灯火辉煌,人语喧哄,非常奇怪,就偷偷的进去观看。见有位官员坐在堂上,两旁有些小吏,有个小吏正拿着名册叫人,台阶下站着很多人,一一答应着。徐彭宣看这些人大多认识,就更想弄个明白。一会儿有人举着一牌自堂而下,牌上大书“自写履历”四字。众人见了,都皱眉叹气说:“难,太难
  • 0
    【深信因果】功过格
    jkl33500 11-5
  • 1
    修行,你一定要相应。否则叫做散漫心。散漫心。我们修行,一开始能够得到法的喜悦,第二个步骤,能够得到轻安,第三个菩萨得到三昧。最后一个,像佛一样,入大寂灭的境界。所以修行一定要有某一种程度的相应。要不然,如果不相应,我们坐在这听经闻法,就白白的浪费时间。白白的浪费时间。因此我们就一定要了解,与行(修行的行)要相应。换句话说,这个道理、真理,是拿来如实对照,如实兑现的修行,不是世间的学者。 ——慧律法
  • 0
    1. 机会是留给有毅力的人,福德资粮赶紧补好,机会来了就不会让它白白溜走。 2. 人就是这样,一相处就有摩擦,但不在一起又会想念。 3. 天底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是你的就不要执着。 4. 结婚的日子要选好,避免冲煞。 5. 结婚后就要重新学习,因为每个人家庭价值、文化都不同,要重新适应,刚开始有压力是正常的,好好调适就好
    11-7
  • 4
    每天不要把不好的精神垃圾 放在心上,要去倒掉, 不要把别人對自己的傷害 把自己做錯的事情牢牢地 放在心上。
  • 1
    学会放下,把握今天,胜过 一百个昨天,才能拥有未来的明天。要让明天不难过,就从今天想通想明白 开始。
  • 0
    学习了凡四训立命之学有感: 1.孟子说:修身以俟之。含义: 自己只管修身养性,行善积德,机缘成熟时,上天自会降下福报。 2.修:就是把自己身上所有的过失罪恶彻底改掉。 俟:连一丝一毫,非分之想,攀缘的念头都要彻底根除。 能够这样就走上了通往无心,成圣成贤的康庄大道,这是人世间最受用最实在的学问。 3.云谷禅师教授了凡持诵准提咒 a.方法:一遍一遍念下去,不要间断,不要计数. b.效果:念到极熟的时候,口里在念,心里不觉得
  • 0
    当你开心的时候,快意来的时候,“治之以淡”,治疗它的方法是淡——平淡。 所以开心也不要过分,伤心也不要过头。
  • 1
    菩萨就是告诉我们,人很奇妙,一会儿浮躁,一会儿清净,都是外面的影响。 凡夫常生病,因为是外界对他的影响。你们经常生病,是外面对你们的影响。你们想想看,受别人几句话的影响,情绪会受到很大的波动,外面影响对你们有多大?有时候会牵动你们的心。牵动你们的内心,那你们就会产生一种欲望的载体。 “去买啊!这个东西很好、很便宜,以后会涨价的。”好了,去买了,欲望的载体来了,那你就会在这个载体中去争、去找,会努力地
    2395403245 11-6
  • 0
    有个问题问问,就是了凡四训似乎一直想要去反天命论,但是似乎无时无刻,都在说,人在做天在看,自我修行,因为有天在。似乎更加证明了天命论。并且他说做好事,可以让自己命改变,变得好,可是这似乎不存在因果关系?
  • 2
    我们看到社会上很多人得到了富贵,有的人钱财很多,有的人地位尊贵,其实这些都来自于其自身或祖上过去积累下的福德而显现的。对于福德薄弱的普通人,能够让我们增加福德的方法除了孝敬父母,积德行善之外,能快速的让我们的命格由贱转贵的方法就是在生活中不犯邪淫,和劝他人远离邪淫。 古人常说“万恶淫为首”,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的心灵在生活中一旦受到了色情信息的扰动后,如果心神难安,淫心躁动的话,久而久之便会做出有
  • 1
    诸位!学佛是要学什么事都要看得顺,你不懂得叫做恒顺众生吗?恒顺众生就是明心见性,不跟自己的动念对抗,叫做恒顺众生;要不然,你认为恒顺众生是什么呢?你认为恒顺众生是顺一切其他的众生吗?错了!我们内心里面的念头一直生起来,叫做众生啊!为什么叫做恒顺呢?就是喜悦的心。充满着喜悦的心,恒顺自己的起心动念,充满着慈悲喜舍,而不是去对抗,就是跟自己过意不去。 我们如果了解心性是绝对的东西,哪里都是我们自己的家
  • 0
    真正的生日, 不是只有肉体! 无明灭,智慧生, 才是真正的生日。 我们要了解: 让法身活过来、 让它重生, 这是真正的生; 如果我们用无明过一辈子 每天都起贪嗔痴, 烦烦恼脑, 那我们就变成无明生 因为智慧生不出来。 所以,生日的重点回归回来, 还是要听经闻法、 解如来的真实义, 开发大智, 这才是最重要的。 ~慧律法师
    究玲 11-5
  • 0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又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未有根绝而叶茂,源涸而流长者也。   ——司马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 》   修身没有不先从孝道开始,治国没有不先从公正出发。孔子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又说:“不爱自己的父母亲,而爱其他人的人,称为违背道德;不敬重自己的父母亲,而敬重其他人的人,称为违背礼仪。”没有根
  • 1
    快乐 小时候 我们都苦过, 也有快乐, 那是一种感觉 早就过去了。
  • 0
    《金刚经说什么》说三十二品偈颂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这一品偈语如下:第二十七品偈颂   翻云覆雨雨成云 点滴如丝乱不分   冻作冰河冰化水 漫从光影捉斜曛   「翻云覆雨雨成云」,看到宇宙的变化,今天下雨明天晴,雨变成云,云又变成雨。反正啊,是点水气,是这个水蒸气的分子在变化。   「点滴如丝乱不分」,等到蒸气冷热接触,变成雨点下来以后,每一颗雨点本身自成一个范围,自成一个系统。等于我们一切众生同一个
    11-4
  • 0
    做一个单纯善良的小孩。
    南烛雪 11-4
  • 5
    儿童所造杀业,由于父兄不禁,则习以为常。始仅以昆虫蝼蚁为不足惜,继即以屠牛杀犬为不必戒。恻隐既失,陨节败名,覆宗绝祀,靡不由之。故知总角〖幼年〗之时,习善则善,习恶则恶,不可一日失教也。普劝为父兄者,毋以物命微而不救护,毋以儿童幼而弗防闲〖闲,防范〗。使子弟见闻无非善行,虽至不仁之质,犹将化之,况本善者乎?不然,幼时失教,后虽悔之,弗可及已。
  • 0
    祝大家平安吉祥,坚守正道!
    南烛雪 11-4
  • 0
    你一定要记得,临命终是平常的功夫,你平常下功夫,临命终才有办法放下,不计较,不怀恨,不嫉妒对富人对人家的优点和成就统统都不嫉妒,全都赞叹。从你口中讲出来的,全都是好话,不造口业。那你临命终就没有障碍。而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又分: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事相的一心不乱。就是念佛当中没有妄想,理一心不乱是当下就无生,所以我们修行就是,每天都在打电报、发传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在娑婆世界,临命终记得
    究玲 11-4
  • 1
    人生没有什么破产 事业上和前途上任何的破产都 不是破产 人生的最大破产是绝望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 1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宗宝本》精华短句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宗宝本》精华短句─〈护法品第九〉 1.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2. 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3. 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4. 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 5. 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6. 实性者处凡
  • 0
    读了凡四训立命之学有感: 1.了凡反思自己命中无子的原因: a.地之秽者多生物,水至清则无鱼,自己有洁癖的毛病。 b.和气能生万物 自己脾气暴躁,经常生气发怒。 c.慈爱为生生之本,残忍为不育之缘。自己执著名节,不能舍己为人,助人为乐。 d.说话总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耗费元气。 e.嗜酒 经常酩酊大醉耗散精神。 f.喜欢整夜长坐不睡觉不晓得保护元气养育精神。 2.世上拥有千金家产的人,一定有享有千金的福报。 拥有百金家产的人,一定有
  • 0
    我们修行第一个步骤,如果不懂得要降伏自我,把这个我相好好地破除,我们的痛苦还是会继续下去。所以,因此我们要了解,修行要修对地方。修错地方。徒自疲劳,收不到效果。没办法解脱!我们要转识成智,要从心性上转,我们要转烦恼成菩提,从心性上转。我们转的地方如果对了,懂得在心性上用功,一刹那之间就见道;修行方向错了,就很麻烦! 一一慧律法师法语
    究玲 11-3
  • 2
    不显人短, 不要把人家的 毛病讲得天大, 讲的全世界都知道。 不炫已长, 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
  • 1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宗宝本》精华短句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宗宝本》精华短句─〈付嘱品第十〉 11. 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 12. 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则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 13.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真假动静偈〉 14. 有情
  • 0
    学习了凡四训立命之学有感: 1.经过由廪生补贡生的波折,了凡领悟到: 更加相信命数存在。即使屠宗师提前让他补贡,因不符合命数,必然会被杨宗师驳回。当时间一到,所领米的石数,符合命数要求时,自然会有殷宗师帮他补贡。 结果: a.了凡把一切事情都看淡了,变的无所追求。 b.补贡后,在北京国子监读书一年,整天静坐,不看书写字。 2.回南京国子监读书时,了凡先去栖霞山拜见云谷禅师,在禅房与禅师对坐,了凡三天三夜没合眼。 3.普
  • 4
    我看过《了凡四训》也有些时间了 有自己的心得 我想找伙伴交流学习下
    akwz111zy 11-2
  • 0
      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此生,刑自反此作。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
  • 0
    如果你每一天守着破碎 的心情和难忘的痛苦的 过去,你将忧愁地度过 你的一生啊。
  • 3
    人间大小创伤 都是要你更加坚强
  • 2
    快乐在满足中求, 烦恼来自欲望。 感恩永远不要忘记 名利永远不能贪恋。
  • 0
    《金刚经说什么》说三十二品偈颂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三界六道之外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叫须菩提,「汝若作是念」,你假使有一个观念,认为「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认为不著相就可以见佛,就可以大彻大悟的话,他说须菩提啊,你千万不要这样想,不要认为没有功德成就也能够悟道成佛,你
    11-1
  • 1
    我们所碰到的人和人、事和事之间,其实是为了帮自己完成在这一世修行圆满的因。每一个与自己有缘分的人,都是自己的贵人,无论好与坏、对与错,看清了自己经历的一切痛苦,其实都是来自于自己心灵的分别和执着。
  • 0
    能所不断叫做妄心。强烈的主观意识叫做妄心。不识真心,在虚妄根、尘、识里面起种种妄念,名为妄心。真心与妄心不是两颗心,而是同一颗心。执着外境,名为妄心,妄心是无体性的东西因为外境而引发产生,而真心是离尘有自体性的。妄心就像波浪,真心就像海水,波不离水,水也不离波,它是同一颗心。 ~~慧律法师
    究玲 11-1
  • 3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离娄下》   孟子说:“一般人所说的不孝的情况有五种:四肢懒惰,不管父母的生活,是一不孝;好赌博喝酒,不管父母的生活,是二不孝;贪图钱财,偏爱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是三不孝
    角色T 10-31
  • 0
    快乐的微笑及愉悦的心情是保持生命健康的唯一药石,它价值千百万,却不用花费一分钱。唯有开朗的心情,才能为我们提供冷静。当你思想日趋抑郁的时候,你应当善自督责。今天所有的烦恼,或许明天就不再是件值得苦恼的事。别让多愁善感来折磨你自己。欢笑是一个礼物,可以与所有的人分享。若你一整天都保持着喜悦的心情,那么你一天之中做什么事皆会得心应手! 一一慧律法师开示
    究玲 10-31
  • 2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离娄上》   “侍奉,谁最重要?侍奉父母亲最重要;守养,什么最重要?守养自身德操最重要。自己品德高尚,又能侍奉好父母的,我听说过;自己品德恶劣,却能侍奉好父母的,我从来没听说过。该侍奉的人很多,侍奉父母是根本
  • 3
    你今天早上起来心情很好的,窗户一开——阴天,下雨了,你马上心情就沉下来了。你这个心情永远被环境所累赘,所绑住。你在公司里不开心了,你一天就不开心了;今天你在公司里开心了,你会一直开心了;今天你虽然做老板,但是在公司里一看见有的员工脸板着,你自己就不开心了。为什么?你想到“我养你,你还给我这个脸看”。想想看,你们自己的心情都被人家所锁住。人家让你们不开心,你们就不开心。任何人脸一板,你老板算什么,我
    wertpoiu01 10-30
  • 0
    真正限制、阻碍、 埋没你自己的永远 只会是你自己。
    心灵禅语 10-30
  • 0
    《药师经的济世观》第21讲 发愿是成佛之因   《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释迦牟尼佛又继续告诉文殊菩萨,当药师如来开始学佛时,发了十二大愿。任何一位凡夫众生都是因地上的菩萨,也是因地上的佛,因为每个人都有资格成菩萨,有资格成佛。药师佛从凡夫众生发心修行时,那是他的因;最后他成了佛,成就东方琉璃光世界,那是他的果。这个果从那里来?成佛之果由最初发
    10-30
  • 1
    不要因为别人的缺点而影响到你的心情。 我们本来可以活得很自在、很洒脱, 生命可以很快乐、很享受。可是我们却太过于关心别人的好坏、善恶、是非、高下。我们总是去执取外在的客尘烦恼, 染污了自己安详喜悦的清净自性。人们总是不关怀自己的内心,总是让外境、让别人的是非来扰乱自己的心情。因此保持一个充满喜悦、充满慈悲,无所挂碍、如如不动的心情,是一个学佛者最重要的课程。 —慧律法师
    苏颙之父 10-30
  • 0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宗宝本》精华短句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宗宝本》精华短句─〈顿渐品第八〉 10. 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11. 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 12. 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 13. 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
    10-30
  • 1
    在这个世界上 最值得人们去珍惜的, 就是现在你身边拥有的
    心灵禅语 10-29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6

会员: 创命解脱

目录: 其他生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