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荟萃吧
关注: 424 贴子: 2,480

  • 目录:
  • 疾病治疗
  • 2
    外感病中要说难治的非湿温莫属,历代名贤在谈到此病的治疗莫不推举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类方,实践中也证明此类方效果尚可。但我在临床中运用总感有不惬意之处,于是总想找到一个完美的,疗效可靠的方子。多年摸索研究下来也未成功,一直未形成一个固定方子,但是对治疗湿温的方法和特殊的用药,却有了深刻的体会。临床运用此法此药,治疗起来却得心应手,疗效超出三仁汤之类。 这些方法准则和具体用药,来源于二十多年前一篇文章,
  • 1
    朱良春 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1917年生于江苏镇江丹徒,后迁居南通市,2015年12月13日去世。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朱良春18岁拜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学习中医,后跟随沪上名医章次公先生临诊,被弘一法师称为“善疗众病”的“大医王”。擅用虫类药治疗风湿骨病和肿瘤等疑难病症,有“虫类药学家”、“五毒医生”之称。 他撰写的《虫类药的
  • 1
    (一)桂附八味丸,首见于仲景《金匮要略》,但古今方名略有不同。本方于《金匮》书中凡两见:先见于“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名曰“八味肾气丸”。又见于“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删去“八味”二字,仅名“肾气丸”。因此方首出《金匮》,后世称之为“金匮肾气丸”,此名至今尚在沿用。 现时之“金匮肾气丸”与仲景原方不尽一致,已略有变动,故有改称“桂附八味丸”者。《金匮要略》之肾气丸药用:“干地黄八两,山茱
  • 2
    ____肝寒木郁,气滞土壅,现在特别要提一提肝寒。因为我们现在对肝的治疗好像都谈到肝火、肝阳、肝阴、肝气,研究肝寒的人不多,处方也不多。其实临床上肝寒木郁、气滞土壅的病例是非常普遍的。为什么呢?肝属木,它应四季里是春,春天草木要萌发条达,应春时之生,备夏时之长。木萌条达靠什么?靠阳气。春暖大地、百花开放、树木发芽是一个生的迹象,它靠什么?它就是靠太阳对地球的照射。春天由于地球轴心向阳面的变化,北半球的
  • 4
    尊敬的张存悌老师,您好。我是您忠实的粉丝。在此我想弱弱的说一下,上海名医祝味菊夫妇双双得了癌症,不治而亡,令人痛惜这件事的看法。请张老师批评指正。祝先生太有成就了,进入了贯性思维,紧抓小道,疏忽了大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是致命的疏忽。大道,春夏补阳,秋冬养阴。小道,阳明之火永不敌太阴之水。防病是大道,治病是小道。小道要服从大道。搞反了就悲剧。祝先生认为阳多多为好,夫妻俩人长年的冬天进补人参、车
  • 1
    导读:朱良春老师治疗泌尿系结石首辨虚实,燮理阴阳,其特色乃汲取古方之严谨,经验方之灵活,民间单验方之特效,把古方、经验方、单方、草药熔为一炉。 朱良春注重“临时制宜,随症加减”,如自拟“通淋化石汤”治尿石实症,“增水益气排石汤”治尿石气阴两虚症,“济生肾气三金汤”治疗尿石肾阳虚衰症,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肾结石,历年来治疗各种泌尿系结石,疗效卓著,经验独到,今选析如下:   清利温阳治新病,通淋化石新方
  • 1
    导读:宋老师讲了两个医案,手把手地教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况的时候,辨证、选方,不由得让我们感叹于中医的神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同道共同上下而求索。 PS:今天的另两篇文章是本文宋老师用到的两个方子,一并分享,大家对照学习。书友们亦可下载“灵兰中医App”,搜索“会厌逐瘀汤”和“清暑益气汤”,查看相关文章。(编辑/王超) 非其真勿传,非其人勿授 作者/宋柏杉 杨某,男,61岁,口腔、舌头反复溃疡二十余年。 这个患者与其说
  • 4
    《伤寒论》本是一篇全面论述外感病步步传变的文章,其层次性相当明显,然汉唐以降,世人学习《伤寒论》,喜欢将前后有关联的一整篇文章分解为支离破碎的398个条文,并将方剂夹杂其中,这样尽管方便局部的学习,但却不利于整体思想的把握,而整体的把握永远应该是凌驾于局部之上的,这也是我学《伤寒》的经验,所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掌握其整体构架,再具体分析好每一个细节,因此我将398个条文混而为一,再按它固有的文意分章断句
  • 2
    对于桂枝芍药知母汤,虽然用过此方,但纯属误打误撞,并没有真正深究过。 这次病发,刚好可以让我重新认识一回。 最初是在张家礼主编的《金匮要略读本》知道此方的。书中这样分析:用桂枝汤去大枣调和营卫,防风祛风,白术健脾除湿,麻黄宣阳通痹而散寒湿,附子温经助阳,祛寒湿痹以止痛。佐以知母,引诸药而达病所,合芍药清热养阴,利溺散肿。 何任先生的《金匮要略临证发微》里面也只是提到:桂枝与附子通阳宣痹,温经散寒,桂枝
  • 2
    _____用熟地黄会滋腻脾胃,但是有些症状又必须用熟地,怎么才能解决这个滋腻的问题?首先要知道熟地为何会滋腻? _____熟地黄会把人体运行的热气精气收入血中,从而藏入肝肾,这样一来,人体运行的精气就不够用了,就会出现用熟地后滋腻不舒服的情况,但是为何有时大剂量的熟地用后,反而不滋腻了呢,为什么会这样,这个根天地物理运行的定律有关,比如,小石块丢水里,会打水漂,大石头丢水里,沽冬一下沉下去了。给敌人一拳,会把人
    陆巡5700 3-10
  • 50
    一提起中医,很多人就会想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据鲁迅先生自己的描述,产生这种想法是由于儿时父亲得病后请了当地最有名的中医来诊治,而名医开的药也很奇特,有“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对的蟋蟀”以及“结子的平地木”等,幼年的他经常从高高的柜台前递方子进去,抓了药回家,熬了给父亲喝。 但这些奇特的药物并没有起到神奇的效果,父亲的病仍然日重一日,终于撒
    T·D·G 11-15
  • 12
    我用了4年的时间,不定期的试药,其实是这样的,我在刚刚毕业时跟过一个中医教授,他的药剂很大,后来到我为病人开药时,也想试用教授的大剂量用药,因为我是新手,给病人用始终是不放心(剂量太大),所以得自己亲自试药之后才会放心,这才有了这种习惯,不是我伟大,而是我胆小,怕病人吃了药有意外发生,我想同行们在刚刚从医时都会有过这种感受吧。 我没必要胡乱编造,这也没什么意义,我只是希望有更多试药经历的人也能参与进
  • 4
    学中医并不光是中医专业的人的专利,而是一种情怀,一种修养,一项技能。自古以来,就有各种各样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中医。很多人都是受益无穷,当然,也有人深受其害。为什么会受害呢?因为他们把中医学死了。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些人是如何把中医学死的。 1,现学现用 清朝医家陆定圃在《冷庐医案》中无奈地讲,很多士大夫,也就是知识分子,不懂医,又喜谈医事,研究不精,就孟浪服药,往往误事。见到无力疲乏,就以为是气
  • 1
    ____地黄 ____《本经》: ____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 ____《名医别录》: ____干地黄,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 ____生地黄,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腕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 ____《药性本草》: _
  • 7
    谢谢,我吃过这几付药,麻烦帮我看看,现在是头痛,发紧,压顶的感觉,有时昏闷头晕,然后心慌,心律不齐,手心感觉整天发热,脚心偶尔感觉发热,偶有虚汗,全身没力气。有时身上一阵一阵的发冷还发热的感觉我也说不清楚了,口有点干但是不想喝水,口苦,有味道。肚子会饿,但是吃不下,吃了就会有反胃的感觉,胃里有气,一直打嗝!开始是有点便秘,然后吃了药现在好一点。
    一念... 2-10
  • 12
    每天上午,我都会看看疫情的全国统计数据,在今天的数据表上,多了一栏,就是重症病人的数目。数据显示,今天重症病人为2788人,较昨日突增492人。 这栏数字让我非常痛心!这个数字里的人,可能很多慢慢就会划入下一栏了,那就是死亡。 就在刚刚,我还看到这样一个报道,说是中医在治疗新型肺炎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轻度,中度病人吃中药后容易痊愈。 那么,危重病人呢?为什么就不容易痊愈了呢? 我们再来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新型肺炎
  • 13
    新冠肺炎,虽然钟南山院士说一发热为主,但那时西医的说法。 从不少中医介绍,在症状上初起是有恶寒症状的,即发热恶寒并见,再兼有湿浊重,属于寒湿犯上焦,然后化湿热,或化燥热挟湿。故而应参考伤寒和温病两方面的辨证和治法,做到“伤寒温病两相参”。
  • 7
    我前几天在群里发了两个方子。今天借这两个方子给大家讲解一下“清热十二法门”。这十二法门虽然不能尽得其病。但是如果你掌握了在临床上的一些热性疾病,你基本上也就能够应付了。 可以这样说,咱们中医啊分了很多门派。什么补火派、滋阴派、痰脓派、寒凉派,攻下派、补脾派啦等等等等。说实在的,每个门派都有每个门派的优势,同时也有它的不足,不可能所有的人得的病都是寒凉性疾病,你都用温阳法治疗。温阳法治疗或者说每一个
  • 6
    古圣贤说,水果闭百脉。所以,春天不要吃水果。其他季节,可适量少吃点。春天,搞点黄芪、山药煮水喝。爱美的女人可放一片白芷。怕麻烦,可吃点补中益气丸。湿气重的人补气的同时要除湿。总之,春天补点气。注意,补气不要吃西洋参。西洋参就是一邪鬼之物。长时间服用,会把血液搞的一塌糊涂,有百害而无一利。除非把西洋参连续蒸煮个五天五夜,那样还可吃。可是谁会那么做呢。
  • 2
    外感温热,鼻咽灼痛而衄黑血,肢痹身酸。 当以解毒利咽,透表泄热为治。
  • 6
    宿有饮疾,感寒饮凉食水果则易咳嗽,舌淡苔薄,六脉俱弱,而右关犹小。 仲景虽言治痰饮必以温药和之,然中气亦弱,不补土何以生金?
  • 58
    现社会遗精病人较多,我开出一方,请潜云老兄和各位贤人、善人指点,提点建议哈。当然,任何药方都要随证加减,但总的思路是这样的。
  • 1
    导读:石膏,是经方家常用药。 民国中医大师张锡纯使用生石膏的故事会给咱们学习经方带来什么启示呢? 故事一:重用生石膏 张锡纯的长子,七岁的时候,患了感冒风寒,四五天之内,身上大热(邪气入里化热了),舌苔黄而带黑,这是热盛的缘故,为什么张锡纯那么一位大腕,自己的孩子也折腾了四五天都没效果呢?原来,是因为小孩子小,不愿意服药,逼着他服药,他很快就呕吐不止。这搞得老张也是没了办法。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张锡纯想
  • 3
    李可对生半夏的认识及应用 1. 对生半夏的认识 李教授在2007年12月23日南宁第一届扶阳论坛上的讲话对生半夏的应用体会很深刻,抄录如下:'大家不要怕,我一辈子用的生半夏,书上写的是1吨,实际我每月平均剂量30到50kg,和附子情况差不多,比生南星多一点,绝对不会出问题,这是张仲景告诉我们的,大家要相信医圣是不会错的,所有《伤寒论》的方子半夏都是生半夏。生半夏后面有个洗字,就是用开水冲一回,为什么制半夏治不了病,在座的可能
  • 3
    这是凤凰卫视播出的五集专题片,展现了中医百年来兴废存亡的点点滴滴,以及很多为争取中医合法、公平的生存环境而不懈抗争的前辈们的具体事件。谨转此片,向这些中医界的前辈们致敬!
  • 1
    从功能层面来看,中药可以分为很多大类,清热药,补气药,补阳药等等,然而每味中药都有自己的特性,想要运用好每一味中药,则需一一了解它们!今日推文中,金寿山先生带着我们一同看看每味中药的独特之处。 选药,是辨证施治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极为重要。 一 前贤作出了很好的范例。 1 如《温热经纬·陈平伯外感温病篇》第四条:“风温证,身灼热,口大渴,咳嗽烦闷,谵语如梦语,脉弦数,干呕者,此热灼肺胃,风火内旋,当用羚羊
  • 6
    古人云:“用药如用兵”。裘氏常说,为医者必须充分熟谙药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知”很重要,但应深知而不要浅知。要达到“深知”,一必须多读方书、本草,二应该在实践中反复亲尝。 (一)多读本草、方书,拓展视野 目前一般中药书籍中介绍的药物功用,往往是反映了近代人的应用经验,其中有些药物的内容尚不够全面,或者说失之肤浅,以致影响了在临床中的应用。因此,裘氏主张临床医生要经常研读本草等有关医籍。
  • 18
    家中翻一本《赤脚医生手册》
  • 0
    经核实吧主潜云轩主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中医药荟萃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1
    中医治病的,不外乎八种方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这也是根据自然的法则来的。其实,人体本身就有这八种功能,并且在自发地调动这些功能,维持身体的平衡,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只不过是一个辅助或促进罢了。这是中医治疗方法的根本。 汗法 因为人生了病,最有可能的就是感冒,医生看病,首先也是看是不是感冒,又感冒就要先治感冒。感冒的邪气是从外来的,侵袭人的体表,我们要通过出汗,直接把它赶出去。 夏天,外
  • 1
    可以说,中医学子学习《伤寒论》的进步都是点滴积累起来的。文章作者指出了有些中医习惯以足六经解读伤寒六经的问题,并借自己的临床实践,提醒中医后学要深入思考“少阳病—小便利否—三焦—小柴胡”内在的联系,别只盯着胆。 后世有谓伤寒六经皆指足之六经,殊不知麻黄汤证中麻黄与杏仁并用、承气汤证中大黄与芒硝并用,足以见其与手太阴、手阳明分别有涉。而当今之教材亦有厚此薄彼之嫌。 张寿甫称:夫伤寒之证固属于足经者多,
  • 1
    针对这次疫情,自拟一方,合达原饮,小柴胡于一方加减,择其精要,舍其续余。 总以化湿祛浊,清透热邪为主,力避苦寒伤阳,滋腻碍胃。 若湿退热盛,当以白虎加苍术汤清邪热,祛余湿,附白虎加苍术汤:石膏30—100g,知母15g,粳米30g,炙甘草15g。
  • 0
    https://mp.weixin.qq.com/s/IqrhdaC9ucK6k3Wout_nGw
  • 0
    绝不能吃那个双黄连,越吃越坏![擦汗][擦汗][擦汗]免疫力会越吃越下降!切记。预防请吃藿香正气类
  • 0
    在此,写出本人制订的肺炎预防方:藿香正气丸7粒十金匮肾气丸3粒,同时吃,每天早上一次,可吃半月,成人量。体弱者可加大金匮肾气丸的粒数。以下是董洪涛医师的文章之八,https://mp.weixin.qq.com/s/kEWtt0vEYCtiRs3kikDIiQ
  • 0
    https://mp.weixin.qq.com/s/cC2v87Di4rzUNgIVPHG6Ow
  • 0
    中药横向联系 △善通鼻窍药物: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 。 △入汤剂宜包煎:辛夷、旋复花、蚕沙、车前子、滑石、海金沙、葶苈子、赤石脂、五灵脂、蛤粉、白芥子、紫苏子、蒲黄等。 △入汤剂宜先煎:牡蛎、海浮石、海蛤壳、龙骨、石决明、紫贝齿、石膏、代赭石、珍珠母、龟甲、鳖甲、水牛角、磁石、附子、草乌、川乌等。 △入汤剂宜后下:薄荷、生大黄、砂仁、白豆蔻、草豆蔻、檀香、木香、沉香、肉桂、钩藤等。 △入汤剂不宜久煎:
  • 7
    2017年7月9日,我参加由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平心堂门诊部举办的第四届“月犁传统中医奖”颁奖典礼,这是我第三次获奖,我重温了2014年7月6日第一次获奖时的《获奖感言》。 在《获奖感言》中, 我列举了平心堂有的评奖标准:一、必须是铁杆中医,完全用中医理论方法治病;二、复诊率必须达到70%以上;三、饱和度,就诊人数必须达到规定工作量的80%以上。 “肖相如:重温《获奖感言》”这篇文章在我的微信公众号推出后受到了质
  • 2
    在研究《伤寒论》的六经实质问题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和意见。 一种认识,他们承认《伤寒论》继承了《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方法,以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作为辨证的根据。 另一种认识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伤寒论》六经,已非《热论》之旧,乃是张仲景别出机杼,另辟新义,已与经络六经丝毫无关。 以上两种意见进行激烈的辩论。我认为对待古典医著研究,应当坚定的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运用辨证法的思想方法观点认识
  • 1
    真阴精(先天元精) ____人一出生,真阴精的分量就固定下来了,人一生中,真阴精的量只会减少,而绝不会增加一分一毫。随着年龄的增加,真阴精会越来越少,当真阴精消耗光了,元神出体,人也就死亡了了。但可悲是,生活中有绝大多数人,真阴精没有消耗完,就早死了。所以,怎样充分合理最大限度的利用真阴精 ,就是长寿的保证! ____而人体的肾中之火和肝中之血就是调配真阴精的关键! 肾火过大、肝血过冷,就会双向的加快真阴精的蒸发
  • 0
    智者看优,愚者看劣。 ____智者看古圣贤的书藉,眼中心里全是前辈的殷殷教导。在智者心中,没有什么火神派、扶阳派、攻下派、滋阴降火派等派别,有的是这些医学前辈的宝贵经验和崇高品德。 ____智者知道,医术仁术就是一座大山,不同经历的学子在不同的地方,看这座大山,会看到大山不同的面,有的对滋阴理解多点,有的对扶阳理解多点,但他们知道,自己只是理解了医术仁术这座大山的某些局部的一面,而不是理解了整座医学大山(大山有
  • 0
    在学习脉诊的时候,人们都想有一个快速的入门通道,而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无疑是最为通俗易懂的,也是脉诊入门的最佳读物。但是在整理古籍的时候,《濒湖脉学》里面有很多内容被删减了,而被删掉的内容,当时的整理者的意思是因为有些内容属于糟粕。但是,在学习古人的东西时,不应该武断的随意删掉古人的原作品,这样会失去原汁原味的。 比如在《濒湖脉学》的四言诀里,就有这么一段话,“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
    潛雲軒主 12-30
  • 4
      李可老先生治感冒方: ____麻辛梅参炙草汤【组成】麻黄10g,制附片45g,辽细辛(后10分钟下)45g,乌梅30g,高丽参(另)30g,生姜45g,葱白4寸,炙甘草60g。 【主治】外感、感冒(《李可医论专辑》141页)。 【方解】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散寒,人参扶正固本;乌梅敛肝退热,炙甘草呵护胃气;生姜、葱白散寒通阳。 ____李按:现代人体质多虚,风寒湿为害十之八九,实热证百之一二,万病皆本气自病。由此而引申出一条重要原则,一切外感必夹内
  • 18
    发本人的一个医案(2),此病人在古中医吧、黄元御吧等吧医治,没有效果,现在发上来供同仁参考和提意见。由于病人本地没有质量过关的附子,此医案我没有用附子。怕打字,上截图。
    下愚若火 12-29
  • 0
    李可老先生对朱良春老中医的医案: ____腿冷 ____朱良春,男,9O岁。2OO6年8月23日。 ____9O岁的朱良春与76岁的李可在广州带学生的时候聊天,朱老告诉李可自己有一个多年下肢冷的毛病,每到冬季就加重,冷从骨头里发出来,很是痛苦。李可自称是朱老的学生,因为早在多年之前他就从杂志上学习朱老虫类药的用药经验,想拜师而没有机缘。李可稍事交谈之后,为他诊脉,说属于肾经有寒,真阳亏虚,应当使用大剂量附子治疗。附子是有毒的中药,不
  • 3
    不是中医专业能成为医生吗? 一面是,专业出生的中医人士不断改行。一方面,业余爱好者挤破头,宁愿花十几万买一张可以医师资格证的门票。 为什么要学中医,而且是花大代价。大多一个原因,家里亲人有重病或者自己身体不好,学中医,一个是兴趣,再则就是因为需要中医。 再回过头,看一看中医界的这些先贤大医们。看看他们的学习成长经历....... 古有“汉代有医圣.张仲景,因族人病死几百,遂学医著《伤寒杂病论》; 宋有儿科大家-钱乙因
    下愚若火 12-29
  • 41
    潜云老兄,多年不见了,今天来拜个年。你最近有什么精彩医案介绍
    下愚若火 12-29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中医学子

目录: 疾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