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
-
3说是有变化,价格差距很大 有木有了解的
-
4
-
33有如霍光故事,辅政大臣真的权势熏天么?能架空皇帝?但看昭帝传,霍光也并不是大权独揽。霍光能保全,也有昭帝信任的原因在。好像也没有亲政一类的说法。到了宣帝,18岁登基,这年龄理论上也不需要辅政大臣,而结果直到霍光死后,宣帝才有亲政记录。说宣帝不亲政,但昭书下个不停,应该是有参与政事。我也想问问亲政的区别在哪? 再到三国年代诸葛亮,权力开始向皇权靠拢。尚书令掌管大部分政务。丞相兼录尚书事,开府。以及史料记
-
64三国时期称呼他人是习惯称字不称名吗?
-
65楼主看书看到作者用《黄龙甘露碑》上的司徒二字论证这里司徒不是许靖,在许靖前还有一位司徒,她的论据,是碑文是建安二十六年所以立碑的时候刘备还没有称帝,但是我之前看到的论证则是,因为碑里有司徒两个字,所以这碑是称帝后立的。那,怎么解释为什么称帝改年号之后却不用章武反而还用建安年号呢? 然后我翻了翻汉中王时期好像的确没司徒这个官?但没记不代表没有……所以《黄龙甘露碑》到底什么时间立的呢?
-
51
-
15某人生活在三国时期,他之前从未出仕过,后来因为名气,受到朝廷征辟后任二千石的地方大员,那么他的旧交是按照过去朋友的礼节来对待他,还是应该以他现任官职的礼节去礼敬他呢? 毕竟他过去是一个明节高士,不希望他的老朋友因为他就任地方长官就讲求礼节吧! 这是我的问题,希望为我解答,谢谢。
-
82由于陈寿写的很简短,有几个疑问求大家帮帮忙。 1.陆逊是否参加赤壁之战?或是跟随孙权在柴桑? 2.吕岱常年在西南,赤壁时在哪? 3.诸葛瑾是鲁肃的朋友,鲁肃跟诸葛亮也说过,诸葛亮出使东吴,有没有与大哥见面呢? 4.全柔赤壁后转桂阳太守,赤壁时是否跟随孙权在柴桑? 5.全琮得到庞统的认可,赤壁时全琮是否跟随孙权在柴桑? 6.董袭在赤壁前攻打江夏立下大功。是驻守江夏?还是在柴桑跟随孙权? 7.潘璋是在海昌驻守?还是回到了建业? 8.
-
949
-
101诸围错守的意义 很多姜维粉丝不了解不清楚诸围错守的意义。 诸围错守是刘备得汉中后留魏延镇守时,魏延深思熟虑后的一种部署,他才用周易中的重门之法,以阳平关为基准,将周围的山势全部利用起来,部署很多营寨,也被称为围守,星罗棋布的营寨遍布在阳平关周围的山势上。 刘备起10万兵得汉中后要返回益州,他能留给魏延的兵马不会超过5万,关羽军团镇守南荆州也最多不过5万军队,作为战略意义仅次于南荆州的汉中,又是益州的门户,
-
6《三国志·刘封传》: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不少认为"寇"为“窦”之误,即罗侯窦瓌之后,但按《后汉书》,曾封过罗侯的窦氏或邓氏两家都因为政治斗争失败,随后当事人被杀,爵位被收。 《后汉书·窦融传》:永元十年,梁棠兄弟徙九真还,路由长沙,逼瓌令自杀。 《后汉书·邓禹传》:又徙封骘为罗侯,骘与子凤并不食而死。 那么重新回到寇氏,东汉寇氏即寇恂最为有名,
-
10因为即使再怎么说,刘备的实力最多打下江陵,不可能打倒东吴,那么刘备打下江陵,要多少人留守呢?少了就是给吴国送菜,多了自己在川中的统治就不稳定了,要是孙权来个迁民于吴,那刘备怕是要哭出来
-
9我买了三国志,文言文裴松之注。我该怎样去看这本书,已有工具书。都说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风。该怎样才能到这种地步呢,求指教。
-
57
-
5从裴松之注引云别传的说法,是后主先下诏让群臣议论赵云该不该追谥,然后姜维等人才上书的。为什么我看过的所有讲三国志的视频书籍说的都是姜维主动提出应该追谥赵云的?还有什么其他地方有相关记载吗?
-
84首先,我才疏学浅,很多书还没看过,有些因题材方向,比方文学,我根本不打算阅读,对那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 其次,我打算简介近三百套我看过,且认为是有点价值的才分享,有些看过但不屑一提的,不会介绍。维基与百度、书本简介目录,这些能找到的资料,我不打算著墨过多,只谈我的读后感、诸本分析比较优劣、如何入门等。个人的读报告,就肯定是主观,有些书可能赞过了头,有些书可能贬至不在这里介绍,求轻喷。 最
-
251
-
41现在常有的言论是曹操把汉中人口全搬走了。我感觉不大可能啊。曹操增援赶到汉中已经是夏侯渊死了。刘备算半占领状态。占领了一些有利地形然后和曹操对峙。然后看着曹操明目张胆的迁民吗刘备脑缺了吗。而且大规模把汉中民众全迁走行军速度。必然会慢啊。
-
138
-
13复杂一点的词,总是容易曲解意思。想找权威一点的文言文注释。
-
23三国志虽也讲汉末事,但那是以董卓入京后为主的时间线。 例如黄巾为什么起义?平民过的怎么样,豪强又是怎么一副嘴脸,朝廷官吏又是怎么样。 感到好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希望大佬能告诉我一下。
-
8
-
174战国的各种几十万、百万大军,连一个燕国都能派出六十万,【燕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遽起六十万以攻赵。】可到最后灭楚时,秦国的倾国之兵也才六
-
140不懂就问,于禁到底干了什么,能从虎威将军蹦到左将军,同时期张辽只能荡寇将军到征东将军,
-
42
-
10为什么夷陵之战死了怎么多将领,刘备为什么只黄权,其他人没提,是不是可以看出黄权能力挺强的,黄权在刘备当部下八年,而官制已经跟魏延一样大了,贬李严时,魏延只比诸葛亮,李严,刘琰小。我提出个人看法,如果夷陵之战是小败,是不是黄权,冯习,马良都会托孤,而不会让李严加入,马良22岁就当了州从事,而廖立30岁当长沙太守就已经算被重用了,当时刘备只有五个郡,冯习前期督四,五万军队,也算是蜀国统领大军队屈指可数几个
-
5
-
75三校的目的就是要讓舊的二校沉入汪洋大海,所以就不要再求舊校本了……
-
3蔡瑁张允黄祖之流受重用的真的很菜吗?这么菜至于一个江夏老孙家都打这么费劲?一直熬到刘表死那年才给孙权搞下来?
-
343为什么诸葛亮死后,魏延会被杨仪姜维暗算,按道理魏延假节凭什么要听杨仪他们的?
-
651L给百度
-
90求助,孙权为什么会签订湘水之盟? 孙权在已经攻陷三郡,甘宁拦截关羽的情况下签订了一个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的盟约,还间接放弃了江陵的所有权。
-
22坐违禁/贱请驴/伏法 出自《三国志 卷二十一》:"至十九年,粹转为秘书令,从大军至汉中,坐违禁贱请驴伏法。太子素与粹善,闻其死,为之叹惜。及即帝位,特用其子为长史。" 这句应该怎样解释?请多指教!!!!!!!!!!
-
30假如问一般人,你对关公的印象有甚么?演义中的单刀赴会是其中一个答案。不过,用单刀赴会来形容张辽只身往三公山,也同样适用!张辽是有识人之明,不错,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诸葛亮也有看错马谡的时候,谁敢保证这先后五反的人渣昌豨,不会临时变卦?! 事后曹操那些话,只是其爱惜手下大将的表现,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详细情形还是当是人张辽较清楚。何况军中还有夏候渊,就算张辽一去不返,也不会导致群龙无首的糟糕状态。
-
178
-
48郭女王究竟是怎么死的?是曹叡逼杀的?还是自然病死的? 魏略和汉晋春秋都说是曹叡逼杀的,而魏书又说曹叡对郭女王之死“扣心擗踊”。如果是前者,为什么让她多活了八年?求大佬解答。
-
486
-
14曹腾与收养的曹嵩的关系,可能有点像贾充与收养的贾谧这一类收养的关系,因为没有从宗族里选继承人,不合乎礼法,为世人指指点点,所以索性就写“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可以免去议论。 查史料,曹腾其实是有亲兄弟,贾充因为惧内等原因没从兄弟贾混本族那选立后嗣而从外亲里选,曹腾是不是也是类似的原因呢?莫非曹腾的母亲出自夏侯氏,于是就选立了舅表兄弟夏侯氏的小儿子(这个小儿子是曹嵩,另一个大儿子是夏侯惇的父亲),无从
-
142近半年完成了一个大工程,如题。 主题参考严耕望的两汉太守刺史表,兼查证资料,某些汉简吴简实在找不到,希望有了解的朋友提供更详细的资料。 部分年份以及接替关系属于猜测。欢迎大家指出错误,加以讨论。 https://pan.baidu.com/s/1pLoRTyV
-
19三国正史上魏马钧,蜀有诸葛亮是发明家。唯独吴没有任何发明?
-
38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原链接以不好使,现发布新连接,希望下载的兄弟,别顺便再点举报,还得重新搞 为了方便广大吧友,本人把友盟李飞大作《三国参考文献比较与入门》http://tieba.baidu.com/p/3449187047所列图书整理收集,发布于百度网盘(有特殊版本附介绍,无介绍者为普通影印版,所缺图书或自己所加图书皆有说明) 百度网盘地址:http://pan.baidu.com/s/1o81zzWA 密码: 734d 其中多加图书有: 《三国志集解》 (共发了三种,第一种为古籍社的大字无句读版
-
27曹丕在辞禅让时说的“犹猎,还方有令。”是什么意思?请知者赐教。谢谢!
-
103一楼送百度
-
6裴注版的《三国志—明帝纪》有这么一句话:“昔华乐以厚敛致讥,周人以豫凶违礼”。 可有人知道“华乐厚敛致讥”的典故是什么,在网上根本查不到。如有大神知晓,望请不吝赐教!
-
16我记得只用到了从弟、从兄,如果真的是,为什么汉末三国的人独独不用从祖弟/从父弟、从祖兄/从父兄呢
-
14目录帖 http://tieba.baidu.com/p/402245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