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
-
11.1 斯宾诺莎哲学里,存在两种不可分: (1) 无限物不能按照量来分(分为部分). (2) 存在(物)不能按照性质或者属性来分(分为独立的存在物). 1.2 无限物不能按照量来分: 有限物之间是可以相互限制的(参看斯宾诺莎伦理学第一部分界说二:凡是可以为同性质的另一事物所限制的东西,就叫做自类有限),这是因为有限物是可量化的,比如一个房间内可以放一个箱子,因为房间的体积在空间(的量)上比箱子更大,因此可以说箱子被房间限制或者包含. 而有限
-
0
-
0PROP. XII. No attribute of substance can be conceived from which it would follow that substance can be divided. 第一部分命题十二 由实体的属性推出实体可分,是对于实体的属性没有得到真正的认识. 原文解析—— (1) 非量化性与量化性—— 属性不可分,并非是因为属性在量的层面上是无限大的而不可分,因为即便是无限大的量,也可分,或者说,也有部分,比如无限大的空间,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个小的球体空间,然后说,这个无限大的空间,是由这个小的球体空间和剩下
-
0
-
01.1 自类有限-有限: II. A thing is called finite after its kind, when it can be limited by another thing of the same nature; for instance, a body is called finite because we always conceive another greater body. So, also, a thought is limited by another thought, but a body is not limited by thought, nor a thought by body. 第一部分界说二 凡是可以为同性质的另一事物所限制的东西,就叫做自类有限.例如一个物体被称为有限,就是因为除了这个物体之外,我们常常可以设想另一个更大的物体.同样,一个思想可以为另一个
-
01.1 (1) VI. A true idea must correspond with its ideate or object. DEFINITION IV. By an adequate idea, I mean an idea which, in so far as it is considered in itself, without relation to the object, has all the properties or intrinsic marks of a true idea. Explanation.--I say intrinsic, in order to exclude that mark which is extrinsic, namely,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idea and its object (ideatum). 第一部分公则六 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 第二部分界说四 正确观念,我理解为单就其自身而不涉及对象来说,就具有真观念的一切特性及内在标志
-
0第三部分命题七:一物竭力保持其存在的努力不是别的,即是那物的现实本质. 证明:从每一事物的某种本质,必然有某种结果产生(据第一部分命题三十六),并且,任何事物除了按照其一定的本性所必然产生的结果外,亦不能做出别的东西(据第一部分命题二十九).故一物活动的力量,或被迫而不得不作某事的努力,不论出于自己或是出于与他物合作——这就是说,(据第三部分命题六)一物竭力保持自己的存在的力量或努力不是别的,即是那物自身的某
-
0(1) 康德对于泛神论的批判,是从其基础开始的,而其基础,就是神的存在性,因为取消了主词,也就取消了谓词,取消了主体,也就取消了主体的性质. (2) 实际上,康德的哲学,是从主体出发的(先验),那么相对的,泛神论是从客体出发的(神),二者在认识论的层面上是对立的,但是,就斯宾诺莎哲学而言,斯宾诺莎的哲学表面是从客体(神)出发的,实际上是从共性出发的,因为主体与客体有联系,那么二者就必然存在共性,而这个或者这些共性,就
-
31.1 (1) 斯宾诺莎哲学是这么?问一种哲学是什么,至少问题本身就表明了这是一种哲学. (2) 但是斯宾诺莎哲学却并不只是单纯的哲学,因为斯宾诺莎哲学的目标是提出一种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宗教信仰,因此,学术是这种宗教信仰被阐述出来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也因此,斯宾诺莎哲学除了是哲学,他还是一种宗教. 1.2 (1) 那么什么是宗教?宗教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固然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在于选择好的纯正的生活方式),我
-
11.1 通常人们认为斯宾诺莎的哲学就是唯物论, 这主要是因为斯宾诺莎哲学里的一句名言:神即自然, 但是并不是这样—— 1.2 (1) 斯宾诺莎的哲学遵循的是唯理论的方法,因此用几何学的方式必然得出圆满性的概念; (不管是属性的自类圆满,还是神的绝对圆满) 但是唯物论使用的是经验主义和分析综合的方法,所以唯物论无法得出关于这个世界的圆满性的概念。 因此斯宾诺莎的神与唯物论在概念和范畴上并不是一回事。 (2) 在斯宾诺莎的泛神论里,
-
7吧友们,《伦理学》哪个版本值得看?商务印书馆那版怎么样?
-
13
-
01.1 在斯宾诺莎书信集第65封信里(第63、64封信也在探讨这一问题),谢恩豪斯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将其原话摘录如下: 论点1: 虽然我从它们得出世界确实是一个,然后从它们也同样清楚地可以推出世界表现在无限的样态中,因而每一个别事物也表现在无限样态中.(因此,在论点1的基础上,谢恩豪斯得出自己的论点2——) 论点2: 因此也似乎可以推出,构成我的心灵的那个分殊和表现我的身体的那个分殊,虽然是同一个分殊,然而却表现在无限的样态
-
1
-
01.1 关于共性: (1) 共性的定义:凡一切事物所共同具有的,且同等存在于部分内和全体内的. (据个定义是据第二部分命题37、第二部分命题38而来). (2) 凡一切事物,就是样式,样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立在神的属性上的样式,这类样式也是无限永恒的,也就是,不可量化的、不可分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恒定不变的(同意词)样式,而另一类样式,则是有限变化的样式,也就是,可量化的、可分的、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不断变化的(同意词)样式.其中
-
11.1 通常我们说一个事物是美的,指的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情绪感受,从这个角度讲,所谓客观的美,是一种悖论,因为客观的美,顾名思义,就是要将主体的情绪感受排除在外,这也就相当于将主体排除在外了.但是这种悖论是可以调和的,我们可以说,所谓客观的美: (1) 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情绪感受,并且还有第二个层面的意义: (2) 它是一种价值判断.只不过这种价值判断,不是以主体的情绪为依据,否则它就和第一点一样了,而是以客观判断为
-
11.1 我将斯宾诺莎伦理学第一部分界说二与界说五摘录如下: (1) 界说二 凡是可以为同性质的另一事物所限制的东西,就叫做自类有限in suo genere finita.例如一个物体被称为有限,就是因为除了这个物体之外,我们常常可以设想另一个更大的物体.同样,一个思想可以为另一个思想所限制.但是物体不能限制思想,思想也不能限制物体. (2) 界说五 样式modus,我理解为实体的分殊affectiones,亦即在他物内inalio est通过他物而被认知的东西per alium concip-itur. 接下
-
01.1 斯宾诺莎伦理学的四种翻译版本: (1) 伦理学 贺麟 译 (2) 伦理学 陈丽霞 译 (3) 伦理学 云汀 张媛昕 译 (4) 伦理学 英文版 备注:孔夫子上都能买到
-
01.1 我们将斯宾诺莎伦理学里的两个界说摘录如下,以方便探讨: 伦理学第一部分界说一:自因,我理解为这样的东西,它的本质即包含存在,或者它的本性只能设想为存在着. 伦理学第二部分界说二:所谓一物的本质,即有了它,则那物必然存在,取消了它则那物必然不存在;换言之,无本质则一物既不能存在也不能被理解,反之没有那物,则本质也既不能存在又不能被理解. 1.2 (1) 现在我们探讨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首先,明显的,根据伦理学第二部
-
3
-
01.1 神的属性是具有唯一性的,因为如果说神具有多个相同的属性,那就相当于是说可以有多个神,这显然是矛盾的. 1.2 (1) 绝对无限-自类无限-无限的辩证关系: 我们知道,神是绝对无限的,因为神具有无限数目的属性; 而属性是自类无限的,因为一个属性不能被其它事物限制,也就是属性是在自身内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 建立在自类无限的属性上的,首先是无限永恒的样式,依次类推,直到过渡到有限变化的样式. (2) 那么现在我们就需要提出一个
-
1
-
01.1 斯宾诺莎哲学研究 洪汉鼎 著 1.2 斯宾诺莎与表现问题 吉尔.德勒兹 著 1.3 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 列奥.施特劳斯 著 Leo Strauss 1.4 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 吉尔.德勒兹 著 1.5 野蛮的反常 安东尼奥.奈格尔 著 1.6 斯宾诺莎与政治 艾蒂安.巴利巴尔 1.7 斯宾诺莎 Diane Steinbeig 1.8 斯宾诺莎 罗斯(英) 著 1.9 天人之境——斯宾诺莎道德形而上学研究 2.0 斯宾诺莎的理性启蒙 吴增定(北大) 著 附释 按照重要性、思想性排序. 可在孔夫子购买.
-
0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或者说,最重要的著作显然是伦理学. 但是考虑到这本书是用几何学的方式写成的,颇为晦涩,那么人们总是需要一些相关的书籍来参考.而历史后人写的相关著作里,最适合于这一目标的,莫过于洪汉鼎先生写的斯宾诺莎哲学研究了.不是说这本书比其它斯宾诺莎相关的书好,而是这本书最适合于研究斯宾诺莎哲学的人们作为相关解读参考来读. 这是基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考虑到其它相关的书的特性:有的是侧重于某个方面,甚至
-
0这其实很怪的是往往人们喜欢把斯宾诺莎远离人群理解为怪癖,理解为宅。但确实这和我理解他他生活不符,他本身就出生在欧洲的30年战争时期,荷兰也刚在80年战争中从西班牙独立,斯宾诺莎家族是从西班牙逃到荷兰的犹太人,他所属的犹太团体一直包含着对西班牙帝国的仇恨和报复心理,而很快荷兰又要面对他的灾难年被法国和英国入侵,荷兰人要用他们的仇恨和狂热对抗这次危机。 然后宗教改革是一个非常血腥的时代,狂热和农民教士贵族都
-
11.1 关于生活方式: (1) 当我一开始接触斯宾诺莎哲学的时候,我主要是被他哲学里的逻辑和体系所吸引,但是随着年纪的成长,我才知道,斯宾诺莎特别关注一件事情,那就是,什么是正当的生活方式.终于,我放下他的伦理学这本书,我开始去更多的接触他的其它著作,尤其是他的简论上帝、人及其心灵健康这本书(为方便起见,后面将这本书统一称为简论),当然还有书信集.这苦涩的人生经历终于让我学会了换一个角度看这位才智卓绝的哲学家的思
-
3511岁,我上初一。那时班上的女孩们流行左手琼瑶右手亦舒,边抹鼻涕边擦泪儿。我为了显示自己做人很有格调,就左手《诺贝尔文学奖全集上》,右手《诺贝尔文学奖全集下》。可惜的是,第一篇就因为意识流太多而看不懂。过! 直接翻到最后一篇,美国作家辛格的《市场街的斯宾诺莎》,还好,这回看懂了:居住在市场街嘈杂环境中的菲谢尔森博士潜心研究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他克制住七情六欲,只为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之乐。然而随着年龄
-
75无情的人,纯理性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危险的,杀人不眨眼,杀人不见血。考虑到斯宾诺莎直接导致黑格尔,而黑格尔直接孕育希特勒,我就一直为罗素批
-
18
-
2
-
01.1 树状结构: 我们这里用计算机专业的树状结构来描述斯宾诺莎哲学的基本模型: (1) 斯宾诺莎的实体和属性的关系,是一个树状结构,实体是根节点,一个实体对应多个属性(无限数目的属性),这就是说,这些属性是二级节点. (2) 作为二级节点的属性,构成永恒无限的样式的本质,这些永恒无限的样式,就是三级节点,依次类推,直到过渡到有限变化的样式. 1.2 (1) 独立性: 但是我们这里仅仅只考虑实体和建立于实体之上的属性,这些属性之间是
-
01. 树状结构: 我们这里用计算机专业的树状结构来描述斯宾诺莎哲学的基本模型. (1) 斯宾诺莎的实体和属性的关系,是一个树状结构,实体是根节点,一个实体对应多个属性(无限数目的属性),这就是说,这些属性是二级节点. (2) 作为二级节点的属性,构成永恒无限的样式的本质,这些永恒无限的样式,就是三级节点,依次类推,直到过渡到有限变化的样式. 2.1 质的节点累积一致性原理: (1) A. 我们将根节点,也就是实体忽略掉,而是将某个神的属
-
1
-
2《子一哲学》 简介 如果你接触或学习过西方哲学,如果你又读完过本书,那么你就应该会感觉到:《子一哲学》是一部“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哲学。《子一哲学》可以堪称是人类最伟大的哲学,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呢?因为它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哲学,因为它有如下六个最大的特点: 第一是因为《子一哲学》有最大的体系。西方哲学可以说是盲人摸象的哲学,虽然西方有很多哲学家,但是他们都很偏颇,不够全面
-
01.1 树状结构: 我们这里用计算机专业的树状结构来描述斯宾诺莎哲学的基本模型 (1) 斯宾诺莎的实体和属性的关系,是一个树状结构,实体是根节点,一个实体对应多个属性(无限数目的属性),这就是说,这些属性是二级节点 (2) 作为二级节点的属性,构成永恒无限的样式的本质,这些永恒无限的样式,就是三级节点,依次类推,直到过渡到有限变化的样式 1.2 关于自因: (1) 关于自因的定义: 自因,我理解为这样的东西,它的本质即包含存在,或
-
11.1 (1) 一个概念如果没有具体对应的对象,在数学层面上,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虚概念. (2) 一个概念如果它有具体的对应的对象,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实概念. 1.2 (1) A. 在数学上,将诸多元素抽象归纳到一起,我们便说这些元素是一个集合. B. 集合在数学上就是一个虚概念,因为不存在一个集合概念所对应的客观存在的对象,客观存在的仅仅只是集合里的元素. (2) 组成与构成: A. 对于组成这个概念,比如说数学里的集合的元素组成了这个集
-
01.1 树状结构: 我们这里用计算机专业的树状结构来描述斯宾诺莎哲学的基本模型: (1) 斯宾诺莎的实体和属性的关系,是一个树状结构,实体是根节点,一个实体对应多个属性(无限数目的属性),这就是说,这些属性是二级节点. (2) 作为二级节点的属性,构成永恒无限的样式的本质,这些永恒无限的样式,就是三级节点,依次类推,直到过渡到有限变化的样式. 1.2 静态对应与动态对应: (1) 静态对应:如果两个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恒定的不变的
-
13斯宾诺莎哲学的要害是无情,是理性,是克制,是绝望,是存天理灭人欲,是秩序,是按部就班,是冷漠,是行尸走肉,是伟大的安宁,是万古不变的决定论。
-
01. 〖命题一〗实体按其本性必先于它的分殊。 〖证明〗据界说三及界说五此理自明。 界说三:实体substantia,我理解为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换言之,形成实体的概念,可以无须借助于他物的概念。 界说五:样式modus,我理解为实体的分殊affectiones,亦即在他物内inalio est通过他物而被认知的东西per alium concip-itur。 2.1 证明里说,据界说三及界说五这是自明的,但是我们还是会感到疑惑,这难道真的是自明的? 所谓证明,就是一个链条
-
1假定直线是最短距离
-
11. 树状结构: 我们这里用计算机专业的树状结构来描述斯宾诺莎哲学的基本模型: (1) 斯宾诺莎的实体和属性的关系,是一个树状结构,实体是根节点,一个实体对应多个属性(无限数目的属性),这就是说,这些属性是二级节点. (2) 作为二级节点的属性,构成永恒无限的样式的本质,这些永恒无限的样式,就是三级节点,依次类推,直到过渡到有限变化的样式. 2. (1) 独立性: 但是我们这里仅仅只考虑实体和建立于实体之上的属性,这些属性之间是相
-
5求斯宾诺莎的作品集及相关书籍,贴吧好多精品贴没了,求个百度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