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
-
128重读《儒林外史》至24回,发现自己许多知识欠缺,读后仍一知半解。特别是细节方面,一不留神漏掉,后面出现照应,还糊里糊涂。像第二回王举人,如果不是第七回提到「昔年那个梦」,真不知道他就是王惠。 还有各种服饰、官职级别,以及古代科举流程,如果不是很清楚,也难以深入理解。 受贴巴 @乌鲁木其 巴友「看着地图读《儒林》」的启发,于是,我又退回第一回,从头看起。遇到一知半解的地方,务必上网捜求一番。一些感观上的东西
-
27据 杨执中 所说 权勿用 有 管 乐 之才 难不成也是在吹牛? 下面那段是写权勿用霸占尼姑庵 慧远 的 徒弟 做老婆吗 ? 萧山县正堂吴。为地棍奸拐事:案据兰若庵僧慧远,具控伊徒尼僧心远被地棍权勿用奸拐霸占在家一案。查太犯未曾发觉之先,已自潜迹逃往贵治,为此移关,烦贵县查点来文事理,遣役协同来差访该犯潜踪何处,擒获解还敝县,以便审理究治。望速!望速!
-
71进士相当于处级干部
-
0世兄在古代一般是对朋友同僚儿子的称呼,世兄,虽然带个兄字,其实一般理解为大侄子的意思。比如红楼梦中贾政的门客称呼贾宝玉为世兄,儒林外史中汤知县称呼张静斋为世兄。这都是长辈对晚辈的尊称,鲁编修为何称呼娄家兄弟为世兄?
-
30严监生的小妾并非一个淳良之人,而是一个善于以表演来达到目的的小人。具体表现如下: “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中,有这样几段描述
-
26读了儒林外史才发现严监生并不吝啬,吝啬的是严贡生,不晓得教科书是怎么写的,冤枉了严监生那么久
-
117整本书中,你们最喜欢谁?为什么?
-
4
-
5郭孝子寻亲从南京出发去四川寻亲,为什么不溯江而上,反而兜到陕西再越秦岭入川?不可思议。
-
21
-
41.监生与贡生有什么区别? 2.明明是进学,夏三甲为什么说中了学而不是进了学?体现了他怎样的人物形象? 3.这本书可以用什么阅读方法来读?最好有一个较完整的问题结构。
-
21给他纳妾,他好像不感兴趣!
-
3马二先生作为八股选编者可以说学识很高了吧,他写的书甚至被书店隆重推荐,可见应该挺畅销的(从匡超人刚出场手捧他的书也可见),但他却挺穷的,有点疑惑
-
121、次日商议写覆呈,王德、王仁说:“身在黉宫,片纸不入公门。”不肯列名。 问题是: (1)、“身在黉宫,片纸不入公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不肯列名是列什么名? 2、府尊也是有妾的,看着觉得多事,令高要县查案。知县查上案去,批了个“知详缴”。严贡生更急了,到省赴按察司一状;司批‘细故赴府县控理。’严贡生没法了,回不得头。 (1)、知详缴是什么意思?严贡生为什么更急了? (2)、细故赴府县控理。是什么意思是?严贡生为什么没
-
13
-
6儒林外史看不懂怎么办,求怎么看《儒林外史》
-
3
-
61一楼给百度。
-
75到15回故事概括。悬赏一百如若嫌少,价格上加。 各位我真的很急,求大家帮帮我!
-
2
-
41严监生在办扶正小妾赵氏的仪式时他的正妻王氏还没有断气啊,他是不是犯了重婚罪?但是从人物性格来
-
0初三生,自读真的很多不能深入理解,呜呜很多社会背景什么的我不了解X﹏X 感谢解读的各位!!
-
3牛浦郎一路假借牛布衣的名混迹于县令商贾之间,吃香喝辣,这是一般人能干出的事? 这个胆量多数人没有,至少我觉得自己没有。
-
12我想起了那个外国人的评价,中国的士大夫对科学技术的贡献为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有价值的贡献。
-
5卫体善对马二的评价若是落到本人耳朵里,马二差不多该是怀疑一下人生了吧。
-
1看到对南京的描写那段,有些惊讶,那明朝的寺庙,茶馆数量也太多了吧。
-
8
-
4
-
0如何看待汤镇台?杜少卿、萧云仙、汤镇台、虞博士、庄征君等人在饯别会上的调侃之语有什么寓意?
-
2哪一回提到严监生发的监生是买来的?
-
12——蘧太守三声“吟诗声,下碁声,唱曲声”-王太守三声“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的对比 《儒林外史》 第八回文中写到---”当下酒过数巡,蘧公子见他问的都是些鄙陋不过的话,因又说起:“家君在这里无他好处,只落得个讼简刑清;所以这些幕宾先生,在衙门里,都也吟啸自若。还记得前任臬司向家君说道:‘闻得贵府衙门里有三样声息。’”王太守道:“是那三样?”蘧公子道:“是吟诗声,下碁声,唱曲声。”王太守大笑道:“这三样声
-
3好久没看到新帖子了,来水一个。庄征君被征辟去京城的的时候,有一个礼部侍郎徐基,对应到历史上,这个礼部侍郎是不是就是徐阶呢?
-
6个人见解,不喜勿喷,欢迎回帖交流——范进不识苏轼应该是实情,因为科举制度考试科目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理论。当时的儒生只是埋头苦读,死记硬背,所谓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当时的“诗词歌赋”等不务正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文中也多次提到赛诗会梨园会,在当时都不是正统,是为当权者和社会主流所不齿的。蘧景玉所说四川老先生在何景明寓所听到的“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明显是何景明的醉
-
29马二先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极为典型的人物,许多小说史中,对马二先生的评价都不甚高,譬如《中国分体文学史(小说卷)》是这样写的:“马二先生就
-
4第八回“算计只有归来是”是什么意思?
-
25第二十八回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 》中写到:正说着,季苇萧走了出来,笑说道:“你们在这里讲盐呆子的故事?我近日听见说,扬州是‘六精’。”辛东之道:“是‘五精’罢了,那里‘六精’?”季苇萧道:“是‘六精’的狠!我说与你听!他轿里是坐的‘债精’,抬轿的是‘牛精’,跟轿的是‘屁精’,看门的是‘谎精’,家里藏着的是‘妖精’这是‘五精’了。而今时作,这些盐商头上,戴的是方巾,中间定是一个‘水晶’结子
-
133-34回 1杜少卿家产丰厚时挥金如+,待人厚道,破产后听从娄太爷的话到了南京,依然保持先前的豪杰本性。圈画这两回中与杜少卿相关的事件并拟写小标题,标上序号,归纳分类,分析这些事件分别体现出杜少卿什么性格特征。 35-36回 1.庄绍光(庄征君)与虞博士是《儒林外史》诸贤人中的至贤之人,他们的“贤”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2.杜少卿、庄绍光与虞博士他们有什么共同点,你更喜欢谁?为何? 37-38回 1.跳读第三十七回祭泰伯祠部分
-
3
-
26太公道:“我站的起来出恭倒好了,这也是没奈何!”匡超人道:“不要站起来,我有道理。”连忙走到厨下,端了一个瓦盆,盛上一瓦盆的灰拿进去放在床面前,就端了一条板凳,放在瓦盆外边。【自己扒上床,把太公扶了横过来,两只脚放在板凳上,屁股紧对着瓦盆的灰。他自己站在中间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让太公睡的安安稳稳】。自在出过恭,把太公两腿扶上床,仍旧直过来。又出的畅快,被窝里又没有臭气。他把板凳端开,瓦
-
79《儒林外史》的时间跨度很大,从成化到万历,中间经历了6个年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起于成化末年(1485),终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共130年。 根据明清科考规定,子、卯、午、酉,是乡试年,乡试次年为会试年。可以大概推算出一些情节的年代。 书中有明确记载的时间不多,比如陈和甫说的弘治13年,牛布衣死时的嘉靖九年八月初三,不过能作为座标,来衡量前后的推算。 现在读到前20回,整理了时间表。后续会陆续
-
2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话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个乡村叫做薛家集。这集上有百十来人家,都是务农为业。村口一个观音庵,殿宇三间之外,另还有十几间空房子,后门临着水次。这庵是十方的香火,只得一个和尚住。集上人家,凡有公事,就在这庵里来同议。 那时成化末年,正是天下繁富的时候。新年正月初八日,集上人约齐了,都到庵里来议闹龙灯之事。到了早饭时候,为头的申祥甫带了七八个人走了进来,在殿上拜了
-
11儒林外史讽刺科举是现代意识形态下的产物,依据无非是范进中举还有周进之类的,所谓讽刺科举制度下人性如何如何。 问题是,儒林外史里那些不走科举这条路的读书人就好得到哪儿去吗?我看讽刺得比周进范进还不如吧
-
3向鼎算是官场中的正面人物吗?
-
3拜问各位年兄,万雪斋家匾上刻着“课花摘句”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