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微大道门吧
关注: 23 贴子: 344

集聚修仙修真的真心爱好者、正确的理论知识

  • 目录:
  • 道教
  • 1
    人生事,祸福相依,忌急; 天地道,阴阳轮回,宜逆。
    哈子248 1-12
  • 1
    真正决定人高低的,是觉悟。绝不是什么身份地位学识成就,等等。 所谓觉悟,你说是顿悟也好、渐悟也好,或者说是开悟明悟也好,等等,都一个意思。悟了就是悟了,自己知道。 固执、沉迷者,不悟,难悟,所以叫执迷不悟。古人用这四字就概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那么想要觉悟,就要警惕我执、我迷、我慢。 ———————————————————— 这个世界的魅力、美好在于什么?在于变化。 有了变化,才有生生不息的无穷衍化,
    哈子248 1-3
  • 1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哈子248 1-2
  • 1
    天不言,日夜交替,四时轮转。 地不语,厚德载物,生息繁衍。 人心死,勤修苦练,得道成仙。
    哈子248 1-2
  • 1
    世上的人, 得闻大道, 或因愚不可及而嗤之以鼻, 或因聪明过头而自以为是。 此二端, 皆属与大道有缘无分之辈也。 唯不是太笨也不是非常聪明的那种怀有道心的常人, 此生有望与道结缘,得道成真。
    哈子248 1-2
  • 1
    存仙佛之心, 了凡俗之情。
    哈子248 12-22
  • 1
    利益之争, 是造物主给人类生生世世繁衍发展所设定的原动力和死循环。 故无欲无求者, 也即可盗天地、夺造化, 直登神奇彼岸。
    哈子248 12-17
  • 1
    心花圣洁,自然灿烂。 心光明亮,自然耀眼。
    哈子248 12-12
  • 1
    心浮气躁,莫想事好。 心平气和,怡然自得。
    哈子248 12-10
  • 1
    杂念如林,何以专精? 心平似镜,自然光明。
    哈子248 12-6
  • 1
    抱着体验的精神入世,不过分索求,不过多拥有; 怀着永生的热望出世,与天地同寿,与大道合真。
    哈子248 12-5
  • 55
    很多人认为,丹道大法是无为之法,只要一心不动,乖乖守静,什么都不想,就能静中生慧,从而得道。这种理解是很不恰当的哦。 人体修练成仙得道的过程是一种逆法,是一种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是智慧的体现。因此,不是顺其自然成为大自然的奴隶。《悟真篇》讲:“一粒金丹吞入口,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参同契》等古典丹经,都是完全排除了神的观念而强调的是人怎么做,怎么修练,也就是怎么改造的。 “始于有做人难见, 及至无为
  • 2
    杂念是指在当前心意状态下自然的、合适的意念、意境之外的杂乱的心思和念头,它对当前良好的或期望达到的良好的功境产生干扰、牵制、冲击,使人达不到较好的功态,就是做不到神不外驰、意专,得不到真静。杂念产生的具体原因与克服办法梳理如下: 1. 行功中意志力不强,定不住正念而生杂念。正面的力量需要心志的坚持才能树立起来;对杂念的克服措施也是需要相当的意志力的支持为基础来实施的。所以,功中只要是合适的意念就要在一
    哈子248 6-3
  • 3
    当我们开始修行,并非意味着你从此与众不同,需时刻警醒并放下修行中的种种虚荣之心! 1.放下修行的时间。时间的长短并不代表一个人修行的成就。 2.放下诵读的经文。读经的多少并不代表一个人修行境界的高低。 3.放下自以为是的修行经验。成就佛道的方法如恒河沙的数量一样多,你所体悟的,未必别人也一定要走。就算同样的路,因为走的人不同,感受也会不一样。不要急于去否定别人,证明自己。 4.放下别人与自己观点不同时的争执。无诤
    哈子248 6-3
  • 2
    号称“万古丹经王”的《同易参同契》云:“思之务令熟兮,反复视上下;千周粲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兮,心灵忽自悟;探端索其绪兮,必得其门户。”这就将求取丹道真传的方法揭示得一清二楚。 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注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百遍且然,况千遍万遍哉!故诵之万遍,妙理自明,纵未得师授口诀,久之亦当自悟。其悟多在夜深或静坐得之。盖精思熟味,反复玩诵,蓄积者多,忽然爆开,便自然通,此之谓‘神
    哈子248 5-31
  • 2
    《庄子》说:“宇泰定者,发乎天光”,道人深入大定,可使量如天空一样广大的本性光明发露出来。 宇,心也;天光,慧也。所以在这个角度上,又称本性之光为“慧光”“性光”等。 但可笑的是,后世许多学人只在眼前见到一点光明,便自我鉴定为“性光发现”了。甚至许多成名的“大师”也如是说,以讹传讹,误人不浅。 需知真正“天光发明”,其心量是很大的,心光透脱,穿越血肉色身之局限,辐射至体外,与虚空同大,其时连一丁点肉身
    哈子248 5-31
  • 3
    大文豪苏轼临终之前写下了最后一首诗《庐山烟雨》。该诗虽然只有短短的28个字,却道尽人生的无常! 全诗如下: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细细品味,别有韵味、深意。。。
    哈子248 5-15
  • 3
    丹法由于修炼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内丹与外丹两个方面。 外丹术是丹法最早的存在形式,在唐代以前的修炼者,多以外丹术修炼为主,明修外丹,而隐炼内丹。 唐宋以降,世人畏外丹术之繁难,遂转入内丹术之修炼,而外丹术也逐渐不为修炼者所重视,故而从事外丹者日少。 到今日徒闻有外丹之名,而鲜有知外丹之旨者。 不遇真师,不得外丹修炼之道。修炼不全,难竟全功。
  • 4
    古人为什么会修道? 古人通过修道去感悟,通过修道去修心,修一颗纯净、安宁、和谐、大爱、包容和宽容的心,修的是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包容他人的一颗心,修的是天人合一的一颗心。 而我们现代社会,来自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每天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导致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 压力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应正视压力,学会释放压力,分析造成压力的原因,解决后,压力自然朝着自
  • 3
    【 马湘,字自然,唐代云游道士。】 一 大海东头红日轮,青山几度碾为尘。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生多少人! 二 九转灵丹非五金,若无神授恐难寻。 欲勿子母真仙诀,炼药先须学炼心。 三 何必烧丹学驻颜,闹非朝市静非山。 时人欲觅长生药,对境无心是大还。 四 速养丹田速养身,好将阴德济斯民。 此身不向今生合,更向何生度此身? 五 欲得长生调伏心,莫观往古与来今。 但向静中神气合,何愁不到大仙林。
  • 2
    丹功修炼中,用的是先天精气神,乃无形无象之物; 后天有形有象之交感精、呼吸气、思虑神,均弃置不用。 所谓“用之不可见,见之不可用”,也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丹功修炼的重点,也是难点、关键。 因为丹道修炼之精气神均不是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而是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的。 在修炼中要掌握积精累气之法,就必须有“捉雾拿云”的手段,“于恍惚中求,杳冥内寻,庶几近焉”。 此乃丹道有成之关键,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 2
    我也是醉了,这什么规定?好奇怪啊! 唉,只能努力奋斗,争取早日符合做吧主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了。。。
  • 9
    修仙之法,在乎凝神入气穴。 气穴即元关一窍。此窍前对脐轮后对肾,乃生身立命之根蒂。 先天一炁凝而为性,后天一气结而为命,性命之源,生死之蒂,人之寿夭,皆禀于斯,仙圣之种,亦含于斯。知此窍而摄心调养,则命在于我;昧此窍而任心所为,则命由于天。 如下手之时,以心注定玄关一窍,即以心息相依之法,吸气入之,进则绵绵,出则微微,出息未已,即以入息继之。 若心不守窍,则息虽入,而神不注,则其关不开。必念念不离而后
  • 2
    阴跷穴在经脉上是处于重要位置的。它在两阴之间,中医称为会阴穴,丹道修炼中称之为生死根、虚危穴、归根窍,复命关。因它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冲由会阴而行足少阴,此窍一动,三脉皆通。 同时它又是奇经八脉的总源,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采之惟在阴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故
  • 10
    芸芸众生之中,总有些人一心向道,尤其是那些身体出了问题者,知道了修道的好处,极其渴望学道。只是丹经道书多如牛毛,却看不到下手功夫究竟在何处,也不知道高道真师在哪里,徒叹岁月悠悠,苍天无眼。 其实只要真正明确了方向,肚子里再有点存货,就可以踏上修行之路了。你是那个人,必有真师遇! 千万别以为网上文字视频啥的自己看看就能行了,祖师已说过,圣人皆有真师,凡流偏爱自悟。又有紫阳祖师诗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
  • 2
    生活在现时代,几乎每个人都过得忙碌而紧张,加上空气、水质、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品质节节下降,电力的发明使黑夜可同白昼,一个人要想活得健康,实在不再是一件易事了。 然而最要命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情色诱惑。 现在人人都受到色情媒体的包围,色情广告、色情电影、色情书籍、色情杂志、色情电视节目……这些无处不在,举手可得,触目皆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要想见色而不动心,可谓“戛戛乎其难哉!” 秉性恶劣者,便开始
  • 4
    金丹之道,贵得于真神、真气、真精,而后能成造化。然不用其真心,亦不能得此真精、真气、真神也。 真心者,识念未起之前,人欲未交之会,阴气未染之萌也。修身妙道,全在定静中下手。 学人练己未纯,惟有此着功夫,稍能济事。兵家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时也。当心地偶清之际,我则闭塞三宝,凝神调息,内想不出,外想不入,此时欲念未发,有功即致,乘识神之未用,而可以见其真神矣!乘浊气未扰,而可以养其真气矣!乘淫精之未播,
  • 6
    大道至简至易!就一静字下手。 只要能入静,人人可修,个个可成! 静有以下几种情形层次: 1.身体不动谓之身静,是为修精之本; 2.念头不起谓之心静,是为修炁之本; 3.不知有我谓之意静,是为修神之本;(无我) 4.无无我谓之真静,是为还虚之本;(即连无我的感觉都没有) 5.无无有谓之静极生动,否极泰来是为合道之本。(即无到尽处则真空妙有)
    萧大侠 4-28
  • 1
    如何获取能量?实际上,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获取与释放的过程。 除了从饮食中获取能量外,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还可以从虚空中获取能量。这个能量的获取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虚、静”二字而已。虚极、静笃是道家修炼的最高层次。 在这个状态下,天地的能量可以随时为我所得。首先你要静下来,静下来,代表你开始减少能量的消耗,而虚,才能开始从太空宇宙中吸收能量。 而能吸收到什么样的能量,则取决于你的内心,你有
    萧大侠 4-27
  • 1
    现代物理学有一个最伟大的发现,就是物质就是能量。这也是爱因斯坦对人类所作的最大贡献,他向我们揭示,物质只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物质的本质是波粒,是很多个微粒的组合,微粒不断的解析,就是心念。 所以物质也是能量,是我们的心念。 因此,不管你现在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是穷困潦倒,是障碍重重,是身无立锥之地,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心念。 只要你的心念改正了,那么感召的都是正能量,假以时日,命运就会向好的方向转
    萧大侠 4-20
  • 3
    修真是从生活的烦杂中体悟出万物之真,而不是抛却红尘不顾,却只乐得深山老林里的了无挂碍。 南华真人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修行路上的自度与度人是合二为一的。任何形式的舍弃与偏执,都是对大道阴阳的误解。 学神仙是修行的目标,但在学神仙的同时还能够以自身的道果去感化身边的一切,这便是做神仙的第一步。 初入道门者,切不可在一开始的修行中就被“修仙之大欲”牵引而去。 修道原本是真真实实的生活,并非
    萧大侠 3-20
  • 1
    修道之人,要多—— 清静以收心、寡欲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诵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切记:杀住心头大,智慧自然生。 注意睡眠,以养神性。 修道比什么都重要,人生都是被功名利禄所误。 一生之中,由幼而少、而长、而老,一瞬而过,不知、不识、不见的事太多,应努力修道、修心、行道、积德。 要知善恶、因果报应是如影随形的,行道积德才是真正利于生存生活好的。
    萧大侠 3-14
  • 1
    筑基者,筑丹之基。如人建房,要将地基打牢。 炼己者,即炼去杂质,使心身变得清明,清明则能找到我之主人。 筑基在形身精气上下功夫,而炼己则是在气质心神上下功夫。二者相辅相成,缺一则不可成其功。此一己清修之筑基炼己之含义也。 炼己者,炼去气质之性,显现本来天性。 天性显,炼己成,则万物不能惑乱我心,得失皆可不放在心上。 比如,你有一最心爱的外物忽然失去,当时虽心痛,但转眼即不伤心。处理万事皆不慌不忙而心无犹
    zhihang 3-27
  • 4
    丹家以“人身三宝”精、气、神为“药物”,先炼后天精、气、神,促生先天药物。 “初关”仙术即“炼精化气”,又叫气通“小周天”。精气初生时称“外药”,外药先生而后采。待“活子时”到来初生元精又称“小药”“真种子”,采入“炉”中“烹炼”,生成“内药”,故内药先采而后生。 “中关”仙术即“炼气化神”,又叫运行“大周天”。在小周天生成内药的基础上,炼化产生“大药”,即精、气、神凝结为一,结成“圣胎”,故大药又
    萧大侠 3-6
  • 1
    汉代史学家司马谈(司马迁之父)曾总结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这或可说是对道家从简精神最合适的概括。 “至道不繁”,从简使自己和他人都能有一个轻松的心情,相互交往也就没有那么的机关和算计,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唐代上清派祖师司马承祯说,“简则益生”,也就是说,从简而行才能健康心身。以简处事,简单生活由心灵的虚闲开始,抛弃不必要的牵绊,让思想自由地飞
    萧大侠 3-3
  • 1
    宗师学者饶宗颐先生曾说过,全面造就自我之道在于忍耐和精进。 忍耐才能坚持到底,进而豁然开朗。 而精进则是人内心实现超越必然之路,每天进步一点点,某天必然会实现飞跃。 在浮躁与麻木之间,人的“现实”不是错,但“太现实”的话,就很容易迷失自我了,因此,人生需要有方向、有格局,然后不断提升自己,全面造就自我,修炼自己的气场,形成自己独特的名片。。
    萧大侠 2-27
  • 1
    真正的道场不是道观、寺庙、禅堂,不是荒山野岭、深山老林,而是每一个当下眼前的存在和每一个念头。 修行不是一种逃避;更不能成为一种心灵的娱乐,或是争权夺利。修行要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是入口。 每一个问题是道场,每一件烦恼的事是道场,每一次情绪的旋风是道场,每一次恐惧的到来是道场,每一个念头是道场。 能以平心静气处理而心不妄动,就是真修行。 如果你婚姻有问题,有问题的婚姻就是你的道场。如果你和
    萧大侠 2-26
  • 1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考虑的大都是身外的事和物,因而神总是外驰的。 由于神常外驰,体内的真气便向外耗散,“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庄子》)。 如将神收回来,使神与身合,气便回到体内,内气巩固,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得到调整与加强,祛病健身自不在话下,智慧亦可得到开发。 正如《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所以千功万法,总不离通过形神相守来达到养生之目的。 形体放松后,意守全身,将
    萧大侠 2-25
  • 1
    所谓仙道,就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元始天尊──伏羲氏所传下来的道法。 传说中,伏羲氏传给广成子和神农氏,他二人再传给黄帝,黄帝传给老子,老子再传给春秋、战国时代的庄子、列子、关尹子等等,如此代代相传。 到了重视禅学及朱子学说的北宋时期,以主张禁欲的全真教最具禅的修养,使得宋代仙道更重视实践性、分析性。 明清出现的伍柳二人之辈,更奠定了仙道具体化、近代化的契机。这一点,由赵避尘以近代生理学解释仙道的立场,可以
    萧大侠 2-24
  • 2
    行善积德能获取自然能量的光芒,有如草木的光合作用! 人本天地媾精阴阳和合化育而成万物之灵,本是来自虚无之中的一缕灵光,自性原本光明,只因后天尘缘习染,欲望纠缠,蒙昧愚顽不显罢了。 阳光普照大地,日月星辰罗布寰宇,都是为了无私给予自然万物光明与能量,这种光明与能量,道祖称之为德,德就是来自虚空的能量,一种无私的利他精神。 天地之间,唯有德能改命,就如光合作用一般。行善积德的人,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芒,增加自
  • 1
    为人之道:层次低的人复杂,境界高的人简单。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颜色太多让人眼花缭乱,声音太多让人耳朵分辨不出,味道太多让人感觉失调,纵情打猎让人身心张扬发狂,稀奇的宝贝,常常让人为了得到而不择手段。 所以圣人只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选择性地取舍。 简单的人,想的事少,对待一件事、一个人更专心,不会搞弯弯绕绕。 简
    萧大侠 2-21
  • 1
    真修行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就是时时刻刻在为众生谋福利,能够勇猛精进、不知疲倦,更不会埋怨。 所以平时你去观察,真修行说出的话永远都没有自私自利,不会说你怎么这样对我,而是出发点都在大众的利益上,做出的事情永远都在大众。 在修行路上为大众的事情上,就是为大众利益上,他永远不会埋怨,也没有后悔心,只有永远的心、永恒的心,这种坚定,这种心心念念只在众生的愿力勇猛的精进上。因为,他已具备智慧。什么是他的智慧,
    萧大侠 2-20
  • 1
    一个人的构成,可分成三个元素——身、心、性。就是说,在“身”和“心”之上还有一个“性”。确切地说,生命就是由这三个层面(三个元素)构成的。 在人生命的这三个元素里面,每一个元素所占的权重是不一样的。性、心、身三者是有机联结的统一体: 人非此三者不能生。 身为物根,心为命根,性为德根。 三者运行起来,彼此依存,相互制约,不能分割。 但在运用时,有主次轻重之分。 比如说,你对“身体”做到了100%好,但相对于整个
    萧大侠 2-19
  • 2
    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 当你充满欢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能量会源源不断地流入你的身体; 当你打开智慧之门,法喜充满的时候,你获得的能量将超乎你的想象。 当一个人真正发一个大的善愿后,他会在瞬间得到无限的能量。 反之,当你内心充满怨恨、恐惧、无奈、嫉妒、烦恼的时候,你的能量会迅速流失,加速衰老与死亡,尤其是恐惧,它会让你的能量顷刻间丧失殆尽,失去生命。 知道了这个秘密,你该知道了如何让身体健康
    jhz1862 2-17
  • 3
    《道枢》云:“坐忘者长生之基也,故招真以炼形,形清则合于气 ;合道火炼气,气清则合于神。体与道冥,其谓之得道者矣。” 《道枢》卷三又云:“学道以清静为宗,内观为本者也,于是深根固蒂,使纯气坚守,神不外驰,至于坎离交际而大药可成矣。” 据有关资料介绍,87岁的郭沫若和活了101岁的少帅张学良在年轻时都常习打坐,故而长寿。 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陆游命终时85岁,他年轻时修道学禅也常习打坐,所以直至晚年身体都十分健壮并
  • 3
    1.起居方面须断绝性生活,尤其是50岁以上的男子。 2.饮食方面须戒去腥臭之物,如葱、韭、大小蒜、薤、牛羊肉、狗肉等。总之,要清淡少食。 3.日常生活中存 “三心”,即善心、柔心、童心(此心战胜美色有神效)。善心,即心存友善、助人、崇敬、和平;柔心,即常想遍身柔软如棉、温柔恬静;童心,即见美色则心动者,应急思其为自己之姊妹,妄念自消矣。
  • 1
    现代社会是一个所谓的信息化社会,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即所谓的“地球村”。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在片刻之内传遍全世界,让地球每一个角落的众生,都能马上照葫芦画瓢。 古人作恶,最多只有身边的一些人能受到影响、染污;而今人作恶,则能通过报刊、影视、印刷品、网络……影响、染污到无数人的六根。故,同样一件恶行,今人应受的报应,要大过古人不知多少倍;而福报,却又逊于古人不知多少倍。两头极度反差,则今人的报应,
    萧大侠 2-15
  • 1
    吕祖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中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邱祖云:“从正修持须谨慎,扫除色欲自归真。” 又云:“割断丝萝乾金海,打开玉锁出樊笼。” 此皆祖师大慈大悲,教人去色欲而趋生路也。 夫色欲一事,为人生要命第一大关口,最恶最毒。何以知其为要命关口?凡人一见美色,魂飞魄散,淫心即动。淫心一动,**即起,气散神移。形虽未交,而元精暗中已泄,性已昧,命已摇。而况在色场中,日夜贪欢,以苦
    萧大侠 2-12
  • 1
    通天彻地,光照大千。 松静坐卧一心专, 闲是闲非抛一边。 若到恍惚杳冥时, 后天气自接先天。
    萧大侠 2-11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道友

目录: 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