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正法辨正吧
关注: 16 贴子: 687

法义辩证,不偏不倚

  • 目录:
  • 其他
  • 8
    几千年前有一个禅宗的公案。 一个师傅问弟子,你是谁?我是我。谁在回答我?我在回答你。谁知道你在回答我?我知道我在回答你。 师傅第一句问你是谁?然后弟子说我是我,比如说现在有人问你你是谁,或者你到一个陌生的团体,你要让人家知道你是谁,你会说些什么?都是一些标签、符号。如果我试图告诉别人我是谁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寻找很多离开自己,在过去的生命经验里、或者在城市、在父母、在孩子,然后找出一堆的标签,来区别我
  • 17
    佛陀的圣弟子的财宝不是世间的金、银、珍珠、宝石、地产或房产,它也不是世间的权力与荣耀; “圣弟子的七圣财: 信心、戒德、与惭、愧, 闻法、施舍、与正见, 具此圣财不贫困, 此世不缺珍希物, 他应如此去理解, 精勤培育信与戒 清晰彻见于圣谛, 理解者正念于法。”
  • 2
    http://www.fjdh.cn/wumin/2013/02/114930210269.html 显然是佛教导航小编自己搞错了,你仔细看这个页面引用的图片,写明了【叶俊居士】 另外点击目录中的 【玛欣德尊者译:清净道论 译者简介】 进去之后,就可以看到 译者介绍的是叶均尊者,正文内容玛欣德尊者根本一字未提。 我找不到 玛欣德尊者译 字样的电子书或实体书,贤友给找一个! 明明是谣言误传!不要罔顾事实,信口诽谤!
  • 2
    吧主欲要如何才能停止转载这些污蔑的帖子? 我没空一一反驳你转载的帖子,这样,你认为哪些比较有道理,我来举出依据进行破斥。 阁下若是不在理,便放弃这种行为,可好?
  • 9
    我入佛门起初是由于家里供有观世音菩萨像。后来又经过亲戚介绍才入佛门。
  • 5
    当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以后,考虑到乞食能降服慢心、破除对美食的贪求,助于专心办道。比丘以托钵乞食为正命。此外,佛也规定比丘不许耕田掘池伐 木,恐怕伤害生命。(事关慈悲,菩萨更应如此)《四分僧戒本》:"若比丘自手掘地、教人掘地,波逸提。" 波逸提是比丘重戒。 十诵律:波逸提者。煮烧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不忏悔不能成就,严重到这种地步的重戒。) 百丈清规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评论: 戒律乃唯佛能制
  • 5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那兰达的巴瓦利咖芒果林。当时,村长绑刀氏之子来到世尊的地方,来到之后,礼敬世尊,然后坐在一旁。 坐在一旁的村长绑刀氏之子对世尊这样说:“尊者,在西部地区的婆罗门带上水罐、佩戴水草鬘、浸入水中,奉祀圣火。他们被称为能使死者、命终者上生者,称为能指引、进入天界者。尊者,世尊是阿拉汉、正自觉者,若希望的话应该能使一切世间的身坏命终者往生善趣、天界吧?” “村长,我就这个问题反问你
  • 2
    十善业与六度之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五度关系
    沈郁磊 8-5
  • 2
    菩萨戒的内容与分别 作者:净慧 何谓菩萨 我们通常都可以听到“菩萨”的称号,乃至也可以将“菩萨”二字作为恭维他人的美誉。所以,菩萨一词对于一般人的印象,既是崇高伟大的,也是平易近人的。既是神圣莫测的,也是简单普通的。其实,能够真正了解菩萨的层次及其境界的人,并不太多,尤其是从未听过佛法的人们,认为凡是泥塑木雕或石刻彩画的一切神像鬼像,都是叫做菩萨,那更是属于莫知所以的观念了。 菩萨,原是印度梵文(Bodhisat
    沈郁磊 8-5
  • 0
    自认为做到了九品往生条件,对人说自己现在就是这个情况,已经有把握往生算不算妄语?说自己现在就是上品下生,因为认为自己符合经书上上品下生的条件。本人认为这种话随便对人言,却不能做到立即往生即属妄语。而且属于未证言证的大妄语。可是某吧主却认为符合大安法师解说的九品往生,信愿者绝不可以有怀疑,所以这么说不是妄语。请诸位高人依经论说说这究竟犯没犯妄语戒,请注明经论出处,释义。 本人质疑:第一,该人怎么确定自
    沈郁磊 8-2
  • 0
    莲池、藕益、憨山大师论三教
    沈郁磊 8-1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