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谈文论道】诗词典故常用名词大全
【得鹿梦】《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日:‘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日:‘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O咏世事无常,如梦如幻。宋陆游《赠镜中隐者》:“得鹿梦回初了了,吠獒声尚狺狺。”另参见动物部·走兽“得鹿”、植物部·草本“鹿蕉”。
蝶梦
【蝶梦】《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蓬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O咏梦。唐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之二:“有蝶堪成梦,无羊可触藩。”另参见动物部·虫豸“庄蝶”。
几两屐
【几两屐】参见器用部·衣冠“阮家屐”。宋苏轼《岐亭》之四:“人生几两屐,莫厌频来集。”
汉机
【汉机】《庄子·天地》:“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昂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挚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O指有机心,想投机取巧。唐卢照邻《山林休日田家》:“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另参见器用部·器皿“抱翁”、人事部·真性“汉阴灌”。
投璧负婴儿
【投璧负婴儿】《庄子·山木》:“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O喻重自然联系,轻身外之利。宋黄庭坚《次韵子瞻与尧舒文祷雪雾猪泉唱和》:“林回投璧负婴儿,岂闻烹儿翁不哭。”另参见伦类部·亲眷“投璧负婴”。器用部·珍宝“弃白璧”。
忘机
【忘机】《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往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O喻思想纯朴,与人交往没有机心。唐李商隐《赠田叟》:“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另参见伦类部·师友“鸥伴侣”、动物部·飞禽“忘机鸥鸟”、人事部·雅逸‘狎鸥”。
贴吧:词韵诗风作者:词韵诗风 2012-11-17 17:46
第1167章 血芒之主
  七十余个大学士和五个翰林一起前行,很快抵达通往镇罪殿正门的道路路口。      前面的道路由
贴吧:儒道至圣作者:榊无爱 2015-12-25 07:02
主题诗词之八十二——琴棋书画,雅士生活
主题诗词之八十二 琴棋书画,雅士生活 序 诗 琴 曲径通幽漫步行,忽闻楼上奏琴声。 悠扬欢快时新调,
贴吧:古体诗词作者:石诗斋主人 2016-08-30 06:42
回复:阜城县诗词学会成员名单
我作诗词之观点
留馨室主
3位粉丝
1楼
我作诗词之观点
雪月风花无意狂,真情实感最淳良。
时代日呈新气象,语汇何妨更主张。
宵寐匪祯贻笑料。清醇质朴见肝肠。
可哀可怒可歌乐,海纳百川汇大洋。
贴吧:阜城诗词作者:阜城午报 2010-09-22 14:58
【云雅】关于“诗意临大”原创诗词达人赛
关于“诗意临大”原创诗词达人赛征稿通知 诗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也是阐述心灵的艺术。作为
贴吧:临沂大学作者:三更灯火free 2016-03-30 09:36
【06-29 诗词曲赋】国足臭豆腐(接龙如梦令)
中华特色食物, 臭名早已昭著。 国足走来处, 深感自愧不如, 豆腐,豆腐, 也被国足折服。 也被国足折服, 从此归隐身躯。 国足所到地, 突觉肠胃不
贴吧:中华诗魂作者:梅屋泣泣女 2013-07-01 16:39
回复:【小熙吧女神墙】丽质佳人舞翩纤, 诗词歌赋迎新年
明天就是元宵节啦,一直只知道元宵节要吃汤圆,原来元宵节还有两个传说的。【图片】一: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图片】二: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来历,汉族民间还有种有趣的传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传统。
贴吧:沫儿小熙作者:mydcn3648 2017-02-10 15:13
回复:【国诗刍议】By 徐晋如(胡马)
综上所述,则知新文化派强命诗、词曰旧体,而自居新名,其心可诛。梅光迪先生指出,“彼等最足动人听闻之说,莫逾于创造。新之一字,几为彼等专有物。凡彼等所言所行,无一不新。”又曰:“彼等以推圞翻古人与一切固有制圞度为职志,诬本国无文化,旧文学为死文学”,放言高论,其目的乃在“骇众而眩俗”。所以,以胡适为代圞表的新文化派“非学问家,乃功圞名之士”,盖“专圞制时代,君主卿相,操功圞名之权,以驱策天下士。天下士亦以君主卿相之好尚为准则。民国以来,功圞名之权,操于群圞众,而群圞众之智识愈薄者,其权愈大。今之中小学圞生,即昔之君主卿相也。否则功圞名之士,又何取乎白话诗文,与各种时髦之主圞义乎?盖恒人所最喜者,曰新曰易,幼稚人尤然。其于学说之来也,无审择之能,若使贩自欧美,为吾国夙所未闻,而又合于多数程度,含有平民性质者,则不踁而走,成效立著。惟其无审择之能,以耳代目,于是所谓学问家者,乃有广告以扩其市场。”[6]新诗的定名,是一次针对低智识的大众的行销活动,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极其成功,但却经不住学问上推敲。
旧体诗词之说,既然站不住脚,自上世纪八圞九十年代以来,便不断有人提出要为诗词正名。据说当时当时提出的用以取代“旧诗”名字的有“国诗”、“汉诗”、“中圞华诗词”、“传统诗词”、“诗词”、“古典诗词”等等,名目繁多,且各有理由。[7]
近年来,又有网络诗人嘘堂,提出了文言诗词的概念:
“文言诗词……强调的是,我们是在写诗,这才是本质。而诗,只有好坏、真圞伪,没有新旧。唯一存在的区别或特征,仅是这种诗以文言为载体,而非白话。”[8]
诗、词这两种诗体,其与新诗在形式上的最大分野不是在是否采用文言创作。事圞实上唐诗里的王梵志是用白话写诗,宋词里白话体更多。作为民圞族诗体的诗、词,和新诗在形式上最大的分野在于,前二者均有“韵”(叶韵)、“声”(平仄)、“调”(四声)的格律或范式要求,其“韵”、“声”、“调”又脱离了地方性、随意性,而使用通用的文读语圞音标准。比如诗依《平水韵》、词依《词林正韵》。洛地先生说:
民间文艺(如“曲子”),方言为语、信口成辞、随心行腔,本来是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地方性及“粗俗”不饰;渐脱地方性、随意性,渐趋于格范、程式、规则化,乃一切(古典)文艺发展的必然定势。使原先漫漶之辞式演化为一类有所格范的文体,使原先各处方言用语演化为使用通用的文读语言的“韵”、“声”、“调”,从而使原先具有各个特定色彩的地方唱腔演化为一类“以(通用之)文(体)化乐”“依(通用韵谱之)字声行腔”的唱,其过程往往由文人为之。其结果,则使“民间文艺”上升成为民圞族文艺———首先是使民间各种原无确定格式的文学辞式上升成为全民圞族的文学体裁。)[9]
正是因为诗、词具有严格稳定的“韵”、“声”、“调”三位一体的韵圞律系统,她们才得以成为全民圞族的文学体裁。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国诗之名,才能副“全民圞族的文学体裁”之实。
诗、词不能统称做中圞华诗词、传统诗词、古典诗词,因为根据汉语的习惯,多音节的词远不及双音节词来得方便。
为什么不能叫汉诗呢?汉诗原指汉代之诗,如清代费锡璜、沈用济即曾合撰《汉诗说》十卷,为汉诗之总集与诗文评。而在今天的语境中,“汉”之为词也,站在西圞方的视野看圞中圞国也。西圞方研究中圞国学叫汉学,西圞方研究中圞国学的学者叫汉学家,西圞方学者,是把凡是用汉语写的诗都叫汉诗,用汉诗指称老祖圞宗传下来的诗、词两种古典的诗体,同样用汉语写作的新诗人是不会答应的,以为汉诗一词可以把新诗排圞斥在外,那显然是掩耳盗铃。所以,诗、词宜通称为国诗,而若不考虑汉诗的传统意义,国诗和新诗或可通称为汉诗。但不管怎样,汉诗不能也不应作为诗、词的通称。
贴吧:杜甫作者:被和谐的仙君 2011-09-02 20:35
回复:【国诗刍议】BY胡马
综上所述,则知新文化派强命诗、词曰旧体,而自居新名,其心可诛。梅光迪先生指出,“彼等最足动人听闻之说,莫逾于创造。新之一字,几为彼等专有物。凡彼等所言所行,无一不新。”又曰:“彼等以推圞翻古人与一切固有制圞度为职志,诬本国无文化,旧文学为死文学”,放言高论,其目的乃在“骇众而眩俗”。所以,以胡适为代圞表的新文化派“非学问家,乃功圞名之士”,盖“专圞制时代,君主卿相,操功圞名之权,以驱策天下士。天下士亦以君主卿相之好尚为准则。民国以来,功圞名之权,操于群圞众,而群圞众之智识愈薄者,其权愈大。今之中小学圞生,即昔之君主卿相也。否则功圞名之士,又何取乎白话诗文,与各种时髦之主圞义乎?盖恒人所最喜者,曰新曰易,幼稚人尤然。其于学说之来也,无审择之能,若使贩自欧美,为吾国夙所未闻,而又合于多数程度,含有平民性质者,则不踁而走,成效立著。惟其无审择之能,以耳代目,于是所谓学问家者,乃有广告以扩其市场。”[6]新诗的定名,是一次针对低智识的大众的行销活动,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极其成功,但却经不住学问上推敲。
旧体诗词之说,既然站不住脚,自上世纪八圞九十年代以来,便不断有人提出要为诗词正名。据说当时当时提出的用以取代“旧诗”名字的有“国诗”、“汉诗”、“中圞华诗词”、“传统诗词”、“诗词”、“古典诗词”等等,名目繁多,且各有理由。[7]
近年来,又有网络诗人嘘堂,提出了文言诗词的概念:
“文言诗词……强调的是,我们是在写诗,这才是本质。而诗,只有好坏、真圞伪,没有新旧。唯一存在的区别或特征,仅是这种诗以文言为载体,而非白话。”[8]
诗、词这两种诗体,其与新诗在形式上的最大分野不是在是否采用文言创作。事圞实上唐诗里的王梵志是用白话写诗,宋词里白话体更多。作为民圞族诗体的诗、词,和新诗在形式上最大的分野在于,前二者均有“韵”(叶韵)、“声”(平仄)、“调”(四声)的格律或范式要求,其“韵”、“声”、“调”又脱离了地方性、随意性,而使用通用的文读语圞音标准。比如诗依《平水韵》、词依《词林正韵》。洛地先生说:
民间文艺(如“曲子”),方言为语、信口成辞、随心行腔,本来是具有相当大的随意性、地方性及“粗俗”不饰;渐脱地方性、随意性,渐趋于格范、程式、规则化,乃一切(古典)文艺发展的必然定势。使原先漫漶之辞式演化为一类有所格范的文体,使原先各处方言用语演化为使用通用的文读语言的“韵”、“声”、“调”,从而使原先具有各个特定色彩的地方唱腔演化为一类“以(通用之)文(体)化乐”“依(通用韵谱之)字声行腔”的唱,其过程往往由文人为之。其结果,则使“民间文艺”上升成为民圞族文艺———首先是使民间各种原无确定格式的文学辞式上升成为全民圞族的文学体裁。)[9]
正是因为诗、词具有严格稳定的“韵”、“声”、“调”三位一体的韵圞律系统,她们才得以成为全民圞族的文学体裁。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国诗之名,才能副“全民圞族的文学体裁”之实。
诗、词不能统称做中圞华诗词、传统诗词、古典诗词,因为根据汉语的习惯,多音节的词远不及双音节词来得方便。
为什么不能叫汉诗呢?汉诗原指汉代之诗,如清代费锡璜、沈用济即曾合撰《汉诗说》十卷,为汉诗之总集与诗文评。而在今天的语境中,“汉”之为词也,站在西圞方的视野看圞中圞国也。西圞方研究中圞国学叫汉学,西圞方研究中圞国学的学者叫汉学家,西圞方学者,是把凡是用汉语写的诗都叫汉诗,用汉诗指称老祖圞宗传下来的诗、词两种古典的诗体,同样用汉语写作的新诗人是不会答应的,以为汉诗一词可以把新诗排圞斥在外,那显然是掩耳盗铃。所以,诗、词宜通称为国诗,而若不考虑汉诗的传统意义,国诗和新诗或可通称为汉诗。但不管怎样,汉诗不能也不应作为诗、词的通称。
贴吧:宋词作者:殡天散人 2011-07-12 20:52
回复:【小熙吧女神墙】丽质佳人舞翩纤, 诗词歌赋迎新年
朱元璋的北伐檄 作者:朱 升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鸠兄,至于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仪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
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抱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乃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方今河、洛、关、陕,虽有数雄: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假元号以济私,恃有众以要君,凭陵跋扈,遥制朝权,此河洛之徒也;或众少力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志在养力,以俟衅隙,此关陕之人也。二者其始皆以捕妖人为名,乃得兵权。及妖人已灭,兵权已得,志骄气盈,无复尊主庇民之意,互相吞噬,反为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主也。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式之地,得长江天塹之险,今十有三年。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丐,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贴吧:沫儿小熙作者:mydcn3648 2016-08-27 09:46

大家都在搜

  • 女主穿越以诗词为主
  •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
  • 陈后主的诗词
  • 主席诗词雪
  • 主席诗词最后一首
  • 主席诗词名句
  • 穿越女主与人比试诗词
  • 主席诗词精选
  • 主席经典诗词
  • 赞美主席的现代诗句
  • 李后主的诗
  • 赞美主席的诗句
  • 唐诗女主
  • 南唐后主的最后一首诗
  • 诗词
  • 苏轼的诗词
  • 经典诗词
  • 诗词名句
  • 古诗词大全
  • 诗词大全100首
  • 赞美主
  • 古诗
  • 绝句古诗
  • 风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