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吧 关注:22,554贴子:1,068
  • 10回复贴,共1

三大巴扎的城市表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疆的巴扎最能感染每一个外来人,无论是乌鲁木齐、喀什的大巴扎,还是乡间小镇的小巴扎,欢快的维族、哈萨克族和其他男女老少、琳琅满目的手工制品、色香诱人的美食瓜果都让人难以抗拒,那浓浓的生活气息和维族风情勾画出新疆最动人的景象,而乌鲁木齐、喀什、和田的巴扎则是新疆别具特色的城市表情。 



1楼2006-05-05 23:18回复
    二道桥大巴扎

    循着欢快的手鼓声,初来乍到的游客很快就能找到乌鲁木齐最著名的二道桥大巴扎。二道桥一带是少数民族(主要是维吾尔族人)居住最为集中的区域,店铺星罗棋布,路边摊点纵横交错,人流摩肩接踵。80米的观光塔高耸云天,清真寺气势宏伟,民族宴会厅能容纳1000人就餐。


    2楼2006-05-05 23:19
    回复
      夏末,大巴扎上,小商贩把各种水果码放得整整齐齐,稍微背光的地方,他们用几盏大灯照着水果堆,灯光下擦洗过的水果显得格外水灵,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有又甜又香的哈密瓜,有滚圆的绿皮西瓜,有水灵灵的马奶子葡萄,有红哪哪的吐鲁番葡萄,有皮薄汁多的库尔勒香梨,有露出玛瑙般果粒的和田石榴。石榴,维吾尔语叫"阿娜尔",大的一个就有二公斤,熟透的石榴,里面的籽从裂开的果皮中探出头来。火红的石榴花是妆点维族少女的尤物,不少维族妇女取名"阿娜尔古丽","古丽",即花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 "石榴花"的意思。


      4楼2006-05-05 23:21
      回复
        烤羊肉串是"巴扎"上最火的食品,烤肉师傅们一边熟练地翻动着炉上的肉串,一边大声招呼着过往行人。羊肉在炭火上烤得滋滋作响,再上辣子面、精盐、孜然,老远就能到香味。串肉的铁钎子是特制的,半米长,半厘米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上面穿的羊肉足有半斤重,轻易一把羊肉串,只能吃不了兜着走。巴扎上可以吃到烤包子、烤鸡蛋、烤南瓜,最后的压轴戏是烤全羊。烤全羊一两个人消受不了,一帮猛男侠女饕餮一餐才过瘾。


        6楼2006-05-05 23:22
        回复
          去乌鲁木齐大"巴扎",旁的可以不买,英吉沙小刀一定要买。许多游客一买就是儿十把,千方百计地藏着掖着坐火车带回家送朋友


          7楼2006-05-05 23:23
          回复
            "英吉沙"刀因在南疆小城英吉沙出产而得名。"英吉沙"刀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做工考究,造型美观,刀体平滑光亮,刃口锋利,刀柄分银制、铜制和骨制,四边镶嵌人造宝珠、金属丝、珠贝。无论哪一种刀把,英吉沙的工匠都要在上面镶嵌色彩鲜明的图案花纹,有的甚至用宝石来点缀,玲拢华贵,再配上轻巧的羊皮刀鞘。刀鞘内部为扁薄的木刀室,外裹压花的羊皮,通常为西洋红和玫瑰红,也有黑色、褐色的。 

            正宗的英吉沙小刀由工匠精心挑选特种不锈钢打制成型,制成粗胚和细胚之后,再用挫刀磨光,然后再行淬火。经名师淬火处理过的英吉沙小刀锋利无比,切削铁具刀锋也不会崩口、卷刃。工匠们还在英吉沙小刀的刀身上做标记,如新月、葫芦、石榴花、巴旦木花,或者干脆镜刻上自己的名号。


            8楼2006-05-05 23:24
            回复
              在乌鲁木齐,因为"英吉沙"刀的名气实在太大,所以"巴扎"上出售的各种小刀都一律刻有 "英吉沙"字样,有维吾尔文,有汉文,鱼目混珠。那些手工打造的小刀,配上手工缝制的皮鞘,应该更具 "英吉沙"的秉性。相反,那些玻璃手柄、镀铬工艺制造出的工艺品小刀,倒有些华而不实。 



              在乌鲁木齐的大巴扎里,能见到欧洲人、阿拉伯人、俄罗斯人、印度人的等等,他们用手势和各个语种做生意,他们带来了商品,也带来了文化。巴基斯坦的商品专柜在大 "巴扎"里多而全,又价廉物美,其中锡铜雕刻手工艺品最具代表性。大巴扎里,从10元一件到近万元一件的铜雕艺术品应有尽有。铜雕的瓶、壶、盘以及各种造形的生肖动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还有木雕手工艺品,使用巴基斯坦独有的红木为原材科,雕刻工艺精湛,代表产品为木花架,由整块木头雕凿而成,整体环环相扣,顶部用骆驼头作装饰,底部雕刻有骆驼脚。铜雕、木雕主要出自巴基斯坦的男人,而手织地毯、服饰则主要由巴基斯坦妇女用羊毛编织而成。来自新疆和田、莎车和喀什等地的绣花织品和地毯色泽古朴鲜艳,染料是从动物、树根、葡萄等提炼出来的,不含化学成分,最有名的是一种叫阿娜尔古丽的石榴花地毯,不过因极其珍贵,在大巴扎里很难见到。 

              在新疆,常能见到骑着毛驴的维族人肩膀上挂着一个背后开口的袋子,维语叫"霍尔青",即马褡子、褡裢。"霍尔青"是新疆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以及蒙古族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载用具,多用粗棉、毛线等手工编织而成,中央开口,两端各成一个口袋,口边留有绳扣,可串连套锁,厚重结实,耐磨耐用。每逢赶"巴扎"的日子,身背"霍尔青"的人比比皆是。乌鲁木齐大巴扎也有"霍尔青",只是设计更为花巧、别致。在巴扎里买了东西,顺手再买个 "霍尔青",既装物品,又多一件纪念品。


              9楼2006-05-05 23:24
              回复
                巴扎上,纺织品和皮毛引人注目。除了来自新疆和内地的各种花色布匹之外,大量的是应时的真丝绸和化纤织品,尤其是来自苏州和巴基斯坦的乔其绒,维族妇女争相购买。地毯是巴扎的大宗商品,新疆地毯以优良的质地、精美的图案和鲜艳色泽蜚声中外,而喀什又是新疆优质地毯的主要产地之一。喀什巴扎上出腰刀、日用铜器、木器、陶瓷、花帽、服饰等,大都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做工非常精细,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

                 喀什巴扎最叫响的"品牌"是乐器,如制作精致的独它尔、弹拨尔、热瓦甫、萨塔、扬琴、艾捷克、胡西塔尔、琐呐、笛子、手鼓等。


                11楼2006-05-05 23:26
                回复
                  巴扎像一个迷宫,一个奇妙的套盒,走在其中,才走进了维吾尔族人的生活。和田的大巴扎没有屋顶,就在清真寺前艾依提卡尔路和右江北路交汇的十宇路口,从早到晚都是热闹的。周末,集市沿着路口延伸数里,一派"举秧成幕,挥汗成雨"的景象。修鞋匠整齐地一字排开,摆开工具;使人眼花缭乱的布匹、丝绸;质朴的木碗、土陶;漂亮的漆花箱子、维吾尔、克里雅或哈萨克的帽子;精美得叫人爱不释手的黄全首饰……样样都让游客迈不动步子。再往前,一大群牲口正驯服地张开嘴,接受新主人的挑选。而一转弯,整整一条街都是卖马具的,那些复杂的行头会让每个内地人完全摸不着头脑,又倍感新奇。汗流浃背又一丝不苟的理发师在喧嚣的叫卖声中旁若无人地忙碌着,卖葡萄的人三三两两地扎堆聊天。小吃摊上有酸酸的拉条子、喷香的抓饭、金黄的馕,还有无比爽口的酸奶。"酸奶子,冰酸奶子!"一米多高的冰块就放旁边。 

                  玉龙河水从和田城边蜿蜒而过,春季,昆仑山上的融雪挟着无数石头年注入玉龙河,中国最著名的墨玉就产于此。玉匠终年在河中凭着眼力寻找美玉,也有懂玉的游客在河中摸了块石头,转身就在和田的石头巴扎上卖了大价钱。在石头巴扎,常有人把过客拉到一旁,神秘兮兮地掏出几块石头,滔滔不绝地推销。 

                  和田玉生产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早在商代,和田玉就被从遥远的新疆带到了殷商王都安阳。殷商贵族以用和田玉为荣,生前佩带,死后同葬。到了西周,新疆输入的和田经成为周王朝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论祭祖、各种礼仪,朝见皇帝,都必须用玉,而且有一套完整的规定。从商周开始,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的玉文化定型了。 

                  和田玉质地细腻,柔润如脂,显得十分高雅;而且和田玉非常坚韧,抗压能力可以超过钢铁。和田玉分山产和水产两种。河里找出的叫 "仔玉",质量上乘但产量低。和田玉有白、青、墨、黄四色,不同颜色的玉质量也不相同,"凡看器物白色为上,黄色碧玉亦贵"。中国自古以来,白色为纯洁的象征,所以白色和田玉被视为珍品。大巴扎里卖过和田出产的特级羊脂白玉,质地细腻、滋润,无络,没有杂质,重量在6公斤以上。选一块可人的和田玉坠,挂在项上回家,应该是个好主意。不过鉴定玉石的真伪的确需要过人的眼光,行内人都说:"玉石买卖,是疯子买,疯子卖,还有疯子在等待。"


                  13楼2006-05-05 23:28
                  回复
                    转自 中国文化网

                    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zgwh/2006-04/30/content_81546.htm


                    14楼2006-05-05 23:29
                    回复
                      吧主贴这个出来很诱惑人哦。

                      4楼和6楼的好馋人~


                      15楼2006-05-06 19: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