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吧 关注:26,858贴子:1,340,862

一个方言想有活力一定要有造词能力 早期的上海话就有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海话里一些俚语的由来
今天终于在网上找到这些词的由来,原来都是从英语跑过来的,呵呵,有趣。
来三:行,可以
瘪三:小乞丐,也可以指没出息
肮三:层次很低;不好办
拉三:作风不太好的小姑娘
阿三:通常组成词组“红头阿三”,指印度人
不知道大家在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用这样的词语来表达这些意思呢?会不会是有来源的?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来三:《汉英吴方言词典》中注释为:capable
清朝,王有光的《吴下谚联》中曾提到“来三”与考试作弊有关。当时科举考试卖文凭之风盛行,一个秀才可卖白银300两。每个参加考试的人都被各自安排进一间单独的考房里,然后要在里面待上三天,直到考试结束以后才能出来。每一排的考房都是有编号的。其中一般“来”字第三间考房都是用来作弊的,被安排进这间房间的人都是买文凭的,换言之一定会考中。后来就把考试成功的人称为“来三”,上海话里一些俚语的由来_文档下载https://doc.xuehai.net/b6a7e4d381a9ca3be38c05871.html反之称为“不来三”。现在也作“来事”,“不来事”。
瘪三: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有这样一段话“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言之无味,象个瘪三,上海人叫小瘪三的角色,也象我们的党八股,干瘪的很。”选集中对“瘪三”一词注释为“城市中没有正当职业的以乞讨和偷窃为生的无业游民”。“瘪三”一词后来被收入了普通话中,但实际上选集中的这一注释是不确切的。
“瘪三”实际来源于pennilness(身无分文的),初音译为“毕的生司”或“瘪的生司”。后来读快了逐渐简化为“瘪三”。故它的本义在吴方言中是身无分文的,并没有贬义。
肮三:来源于on sale(打折,促销)。初翻译为“盎三”,后引申扩大了词义,不仅指便宜,差的东西,也指档次低,品位差的人,所以后来改为“肮三”,肮有脏,差的含义。
拉三:来自于美国的俚语lass,指的是和美国水兵鬼混的小姑娘。“拉三”即lass音译,现在用的就是其引申义。
上海话里一些俚语的由来_文档下载https://doc.xuehai.net/b6a7e4d381a9ca3be38c05871.html


1楼2019-11-20 14:19回复
    还有的 司拨灵(门锁) 四门汀(水泥) 洋灯(电灯) 洋机(缝纫机)等等
    反观现在 造词造了多少 古人不知道 支付宝 电脑 4g 等的
    吴方言的传统词汇和农耕 小农 有关的 现在有些不用了
    社会结构调整 新东西日新月异 只有造词跟上去 然后方言才能有活力 能让大家感到有词说


    2楼2019-11-20 14:28
    收起回复
      一个方言想有活力一定要有造词能力
      不要整天就说方言不乐观 没有造新词跟上社会时代发展啊


      3楼2019-11-20 14:29
      收起回复
        抛砖引玉 有些语言学家别研究音了 研究下对应新事物的方言造词
        不然只能说普通话 上网只能说 装 路由器 或 猫 不然你能说啥啊
        方言里又没对应的词 有些必须说英文 CPU 等等 人家造的
        一个方言想有活力一定要有造词能力


        4楼2019-11-20 14:40
        收起回复
          网上的东西不能轻信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11-20 18:04
          收起回复
            据说这些词的英文来源好多是假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1-20 21:08
            收起回复
              别盯着网文看 主要思考造词方面的
              吴语 好久没清词汇了
              只能用普通话或英文


              9楼2019-11-20 21:14
              回复
                吴方言的传统词汇和农耕 小农 有关的 现在有些不用了
                老虎灶 小尖 扎拉 稀路钉耙 大锹 小尖 风箱 火钳 洋风炉子 煤球 等等
                哪里还用啊 都现在化了 所以方言不是口语了 越说越少了


                10楼2019-11-20 21:20
                回复
                  吴方言的传统词汇和农耕 小农 有关的 现在有些不用了
                  社会结构调整 新东西日新月异 只有造词跟上去
                  然后方言才能有活力 能让大家感到有词说
                  伊个才是我说的重点 1楼的网文别看了 在只是在抛砖引玉


                  12楼2019-11-20 21:27
                  回复
                    上海话直到文蛤,还有相当的造词能力。譬如:翻跟斗、打桩、拉纲(讲)等。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11-21 07:40
                    回复
                      那时候华洋杂处,会造出很多词汇,就像现在的网络语,游戏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11-21 12:35
                      回复
                        上海的作家们意译或者音译很多英文单词,用到书面文本中去,通过当时上海极其发达的各种平面媒体进行传播,然后被普通话吸收——马赛克(mosaic)、白脱(butter)、凡士林(vaseline)、沙发(sofa)、雪茄烟(cigar)、茄克衫(jacket)、维他命(vitamin)。吴语固有词引入普通话的则有“尴尬”、“赤佬”、“煞有介事”等。


                        18楼2019-11-21 14:16
                        收起回复
                          电热水壶 早期 造的字 电调子
                          我们还用 就不说电热水壶
                          有些为何不能造啊


                          20楼2019-11-21 15:37
                          收起回复
                            电热毯 也不说 电热毯


                            21楼2019-11-21 15:39
                            收起回复
                              对个,昶朞个新词,无何物好个。
                              北方能力有限,
                              还是需要江浙造词。


                              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19-11-22 16: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