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吧 关注:112,865贴子:7,897,286
  • 1回复贴,共1

精神类疾病统一治疗新体系简略(草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是否需要直接干预人的生理因素?
无论是焦虑、抑郁,还是双相、精分,与疾病有关的因素都可以分为环境、心理与生理三个方面的因素,只是不同类型不同个体之间三个方面所占的比例不同罢了。就连整体上来看最严重的精分,在遗传学上也是没有定论的,只能说某些个体比其他个体更容易患精神疾病。因此,治疗精神类疾病是否需要直接干预人的生理因素也不应该是确定的。
一个极其复杂且综合性很强的疾病
精神病学源于传统医学,也许正是受其起源的影响,精神病学几乎从来没摆脱过医学视角。实质上,精神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综合性很强的疾病,其所涉及的领域要远超出生理学、遗传学、(传统)精神病学以及心理学的范畴。
人类的意识是怎么来的?
这在以前应该是一个异常难于回答的问题,但是现今却有了答案。《起源:万物大历史》(美国,大卫.克里斯蒂安)这本书上讲,人的精神、意识起源于社群生活。另一本书《人的自我理解》(瑞士哲学家,爱尔马.霍伦施泰因)中又提到“自我意识取决于主体间体验”。一本老美的书,一本书瑞士人的书,两方验证,再加上我自己的已有知识体系,综合判断就基本上确定人的精神与意识的起源问题了。
一切学科都是精神病学
精神与意识起源于社群生活,而后人类产生了相互协作,产生了语言以及其后的各类学科,因而从这一点讲,一切学科都与精神和意识有关。而精神类疾病又是人的精神和意识出问题了,因此也可以进一步推论,一切学科都与精神类疾病有关。因此,广义上说,一切学科都是精神病学。
人是硬件+软件的
基因就是人的硬件,心理就是人的软件,环境是人类交互的对象,也是基因与心理的最初来源。
基因是怎么来的?
如果追根究底的话,基因也是来源于环境的。宇宙大爆炸之后,先是形成了星系,然后产生了有机物,再就是初级生物...哺乳动物、人类。这一路的演化过程,如果展开确实很长(感兴趣的可以看《起源:万物大历史》),但从整个演化路径来看,基因是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有型结构或模式的一种固化、保存,以便方便生物接下来的复制与延续。
那么,心理又是怎么来的吗?
从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那一刻,心理就开始产生了。心理的形成源自于基因与环境的不断交互,经常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模式会形成一定的心理模型,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会发生这一过程。
环境及其特点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人体内环境。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工具等的发达,人类改造、控制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这大大增强了人类的生存能力和生存空间。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越来越复杂,变化越来越快,基因的进化已经明显跟不上环境的变化,人类越来越需要依靠后天培养的技能去适应社会。
社会进化超越自然进化
在人类社群形成之前,人类的进化主要遵循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但随着人类社群的产生与发展,尤其是语言产生以后,人类在社会与文化方面的进化能力逐渐提升,速度越来越快,并且远超自然进化对人类的影响。
文化与社会对人的精神与意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自然进化的结果以基因的形式保存与传递,社会、文化方面的进化以人的心理、书籍、电子数据等形式保存与传递。但近几千年来,人类在基因方面的进化基本上停止了,而在文化、社会方面的进化则突飞猛进。由于文化与社会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相应地文化与社会对人的精神与意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但是当硬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许就不怎么需要硬件再做大的突破了,至少是不需要全靠硬件来突破了。因为软件不仅可以增强硬件的功能,也可以重新定义硬件的功能。
软件重新定义硬件的功能
买来一台电脑,硬件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但是这台电脑是用来打游戏、看电视、写代码、还是绘画,取决于其上安装了什么软件。电脑实现了可以用软件重新定义硬件的功能。特斯拉的汽车也是如此,人类其实早就如此了。
人类突飞猛进的主要原因
近几千年来,带来人类在社会、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突飞猛进的,不是人的硬件(基因)方面的进化,而是人的软件(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在不断地升级。
造成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主要原因
绝大多数人(除了生下来就缺胳膊少腿的)生下来时硬件(基因)都差不多(人与大猩猩的基因也只差4%),以至于一个人后来的成就大小、情绪如何,包括是否有精神障碍,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此人的人生经历给他安装什么样的软件了以及环境本身具有的某种不确定性双重原因决定的。
精神科医生只能算是个不合格的“人的硬件运维人员”
精神科医生搞人的硬件。当前,精神科医生主要是通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障碍患者,此处不谈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及无法精确用药与药物依赖导致的各种问题,单说这种治疗原理。精神科医生用药直接干预人的生理因素,即干预人的“硬件”。但人的硬件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精神科医生只能算是个不合格的“人的硬件运维人员” ,还不能称其为“人的硬件工程师”。
精神类疾病统一治疗新体系简略
新体系的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是先从环境入手,然后再到心理,接着再是生理,最后再回到心理与环境的一个迂回型治疗过程。具体说来如下:
一、通过与患者本人及其家庭的充分交流,细致观察,识别出所有可能对患者产生强烈刺激的刺激源,然后把这些刺激源暂时从患者的生活中全部屏蔽掉;
二、对患者及其家庭进行心理模式、认知模型等训练升级,促进其成长与成熟,使得原本以前可以对患者形成刺激的刺激源,患者现在可以从更高的视角俯视它,从而使这些刺激源不再对患者形成刺激;
三、如果前两步做得足够好,患者不但会很平静,状态也会越来越好转。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在不断提升心智模式、认知水平的训练中,患者的生理方面得到了保护,避开了刺激,也减少与减弱了起起伏伏的剧烈变化。此时,人的内在免疫系统,内循环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会逐渐恢复正常功能,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从而开启了人的内在自我恢复能力,使得人各方面的状态不断好转,正向循环;
四、不断增强的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逐渐使得患者抗外界刺激能力不断增加,患者需要屏蔽掉的外界刺激也会越来越少,最终可以达到不再需要屏蔽任何原有刺激源的状态。
新体系启动阶段可能会慢一点儿,但是后面会逐渐加快。通过新体系中的训练,患者及其家庭获得了成熟及成长,不存在药物副作用,也不需要依赖于药物,对身体各器官只有加强没有损伤。
这套新体系为什么可以行得通?
一、基因不是决定论。基因给人的是一种可能性概率以及可供选择的范围与表现形式,具体基因如何表现以及表现到什么程度、何时表现,基因会根据人体细胞内环境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做相应调整。因而可以通过正向影响人的内环境进而促使基因尽可能按照人们所期望的方式呈现;
二、人是硬件+软件的。几千年来,基因基本上没多大变化,而人类社会却突飞猛进。因而改变人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变或升级人的软件;
三、人的精神、意识起源于社群,这一观点至少说明,人的“软件”对精神与意识的影响很大。原因同第三条;
四、软件可以增加硬件的功能,包括重新定义硬件的功能。因为软件异常强大,所以通过只改变或升级人的软件有望解决精神障碍的问题;
五、精神类疾病,在遗传学上没有定论,只是一种倾向性。这可以说明基因并没有决定(至少目前不确定)精神疾病绝对地无法防御或改变;
六、环境是人的“硬件”与“软件”的最初源头,也是刺激人类诱发疾病的外在因素,因而可以先从环境入手解决精神疾病的问题;
七、各类精神类疾病都可以分为环境、心理、生理三个方面的因素,不存在本质的区别,不同的只是外在表现形式及程度上的差别。因此,这套新体系的适用范围较广,不限于某一单个精神疾病(注:已经发生不可逆的器质性损伤的除外)。


IP属地:云南1楼2019-11-13 05:50回复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1-13 06: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