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贴吧知道视频音乐图片地图文库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吧内搜索

本吧头图、背景、导航顶部以及页面右侧信息由第三方提供,可能存在广告,请您仔细甄别。
中国吧
关注:930,922贴子:26,980,516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2月08日漏签0天

中国(China),位于东亚,是一个以华夏文明为主体、中华文化为基础,以汉族为主要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中国疆域内的各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中国,又以“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等的代称出现。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

  • 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 专题:国家宪法宣传日专题:国家宪法宣传日
  • H5专题:弘扬宪法精神H5专题:弘扬宪法精神
  • IP嘉年华开放日活动IP嘉年华开放日活动
  • 看贴
  • 图片
    0
  • 视频
    0
  • 精品
    0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中国吧
>0< 加载中...

文化水路 京韵流芳(解码·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故事)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创意活动大使
  • 楚汉之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段绿树成荫。
  通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傍晚的大运河北京通州段。
  马文晓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大运河滋养着北京,北京也呵护着这条河。作为大运河的最北段,北京段全长占比不到1/10,但沿线文物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保护、传承、利用难度不小。


  运河的文化符号,孕育出丰富的非遗资源,闪耀在人们当下的文化生活里。如今,文物腾退、文保修复、文化设施、生态建设以及历史风貌恢复等工作全力推进,北京正努力走出一条特色的传承弘扬运河文化之路。
  
  2014年,举世闻名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中国大运河遗产河道全长1000多公里,北京段为82公里,占比不到1/10,但沿线文物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流动的河水与文化联结起了沿线的8个省份,保护工作自然也是各省市共同的责任,其中北京要如何发挥示范作用?


  2017年,北京成立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包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在内的8个专项工作组成立。重点文物腾退、文物保护修缮、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历史风貌恢复等工作扎实推进,北京正努力走出一条特色的传承弘扬运河文化之路。


  各地文化沿河而来,京味文化流向八方


  老北京人常说“大运河漂来的北京城”,形象地说明了北京城与大运河密不可分的关系。历史上的大运河,不仅是供应北京漕粮的经济补给线,还是影响北京城市气质的文化交流线。


  北京市文物局2012年发布的《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北京段)》显示,北京大运河共有现存遗产资源40处,运河文化深深嵌入水道、码头、仓场、闸坝、官署等。到通州区北运河源头瞧瞧1400多年历史的燃灯佛舍利塔,运河古韵扑面而来;再看看东四十条600岁的南新仓,这座全国仅有的皇家仓廒,满满都是漕运文化。


  水的灵秀滋养着运河两岸人们的生活,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浓郁地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北京市文化部门统计,大运河北京段所涉6个区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6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7项,运河的文化符号生长在了北京的各个角落。


  大运河在五大水系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来自各地的文化荟萃于此,造就了海纳百川的北京文化,京味文化也由此流向四面八方。


  作为北京面塑重要代表的“面人汤”面塑,据说创始人汤子博的技艺就是向山东菏泽(曹州)的面塑艺人学的,而这位师傅正是经由运河来到通州谋生;漷县镇张庄村的通州运河龙灯会所舞的两条蛟龙代表“水”的蓝色,是鲜明的运河文化的印记。


  国粹京剧的出现也离不开这条文化水路。清朝乾隆年间,各地戏班齐聚扬州登台献艺。演出结束后,各戏班沿运河北上,每经过一个城镇,就拢船登岸,就地搭台演出,走一路演一路。一路上不同的戏曲班子同台演出,互相借鉴。1782年,这支荟萃了不同地方戏曲品种的队伍到达北京。1790年,“四大徽班”沿运河入京,经过几十年发展,京剧诞生。就像用水和面一样,大运河把各个曲种融合在一起。


  深入挖掘文化遗存,彰显运河文化底蕴


  “漕运昼夜不停,运河号子连天。”这是当年通州大运河鼎盛时期的景象。随着“运河断航,船工转行”,胜景不再,令人惋惜。去年11月,通州大运河上最后一位老船工、北运河船工号子唯一的非遗传承人赵庆福老人去世了,所幸的是,通州运河号子并没有因此而成绝唱。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大运河文化的重要节点,当地人对大运河有着深厚的情感,很多老百姓都能讲出一段段运河故事。通州区也历来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保护,组织对当地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保护。


  今年76岁的常富尧是土生土长的通州人,退休前一直在通州文化馆工作,挖掘整理了最能反映通州特色的运河号子。“会唱的人很多都不在世了,但再难我也得把历史的声音留存下来。”常富尧几乎跑遍了通州运河两岸所有村落。一顶草帽、一支钢笔、一个暖水壶、一台老式的录音机、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成了他寻访“历史声音”的全部家当。


  开船的时候有起锚号,船行到水深处有摇橹号,卸装货的时候有出舱号和装舱号,船只搁浅时有闯滩号,纤夫拉纤时有拉纤号……经过搜集整理,常富尧采集到10种22首运河号子。


  虽然原汁原味的运河号子早已湮没在历史中,但经过抢救,那段历史和运河文化却得以保存和传承。如今,通州成立了“运河船工号子”表演团队,舞台、电视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表演,只要声音在,历史的记忆就永远不会被磨灭;加强保护传承,运河文化就能继续流淌下去。


  通州区文旅局党组书记王立生介绍,通州是北京运河文化遗产分布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它的规划建设将结合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建设,彰显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特色,打造运河博物馆、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让大运河文化带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标志性文化品牌。


  通州区还挖掘历史文化,编辑出版《大运河文化带·通州故事丛书》,从通州水系、漕运码头、运河民俗等方面讲述通州与大运河的故事。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通州区形成了“一线四区多点”的文物保护格局,即以保护大运河为主线,打造通州古城、张家湾古城、漷县古城、路县故城遗址“四大片区”,挖掘多点遗存,彰显运河文化底蕴。


  建立公共文化设施,丰富群众多彩生活


  大运河滋养着北京,北京也呵护着这条河。“北京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全面起步,在文物腾退、文保修复、文化设施、生态建设以及历史风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北京市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处长宋世胜说。


  说起大运河的源头,很多人想到的是北京通惠河。实际上,位于昌平的白浮泉才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端起点。2013年,大运河白浮泉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审议,白浮泉遗址围墙及九龙池碑亭、都龙王庙维护保养修缮已整体完工。


  从白浮泉起,经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至通州,一路沿线上的重点文物区域也在陆续腾退。醇亲王府、庆王府、会贤堂等什刹海周边文物保护工作正在全力推进。


  一边腾退,一边推进文物保护修缮。如通州古城核心区保护,已形成《三庙一塔景区整体保护利用规划》初稿,启动了古城核心区、张家湾古镇、桥闸码头总体保护等相关规划编制。有“一支塔影认通州”之美称的燃灯佛舍利塔,其主体修复工程已完工,通运桥、晾鹰台等文物的修缮工作也已启动。


  在进行文物保护修缮、恢复历史风貌的同时,北京紧紧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加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推进图书馆、剧院等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让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大运河文化带区域内基本建立;引导策划主题舞台艺术创作,让大运河文化因艺术而更加闪亮;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添加运河文化色彩。


  保护之外,如何让大运河浸润如今人们的生活?王立生谈道,活化的精髓重要在于结合,一是把不可移动的运河文化遗存和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促进文化消费;二是把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目前通州区的重点放在了“三庙一塔”景区,不断完善硬件条件。


  去年,大运河沿线8省市文化厅(局)在京共同主办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汇聚近3000件非遗精品。大展以“流动的文化”为主题,通过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折射运河文化的魅力。此外,北京市还持续开展“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工作,同时在北京市方志馆的京华讲坛开设了中国大运河历史文化讲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登录百度帐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中国吧
分享到:
©2019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