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吧 关注:2,689贴子:174,050
  • 24回复贴,共1

徐弛:罗艺的性格与谋反关系初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 贞观元年( 627 年) ,唐太宗即位不久,就发生了罗艺谋反之事。关于罗艺谋反的原因,学界一般认为此事与被杀的李建成有直接关系。而部分学者认同两唐书对罗艺谋反的结论,从隋唐时期影响较大的占卜相术角度考虑,认为巫师李五戒的推波助澜是罗艺谋反的重要原因,但关于谋反一事,罗艺任性自负的性格,是一个被前人忽视的重要原因。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9-20 09:02回复
    2. 阶级原因
    罗艺其父罗荣是身居要职的将军,故结交往来的群体多为与他类似的武将群体。罗艺所处阶级决定了在他的成长阶段,其玩伴也大多是将门世家之子,成长过程中是与这些世家子弟在一起,家境又十分优越,形成意气用事、目中无人的性格,也就在所难免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9-20 09:09
    回复
      3. 成长经历原因
      罗艺自青年时武功就远高于同龄人,到了战场上,更是勇猛,立了不少军功,被隋炀帝所赏识,平步青云,“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虎贲郎将为正四品,《隋书》卷二八《百官下》: “改护军为武贲郎将,正四品,而置武牙郎将六人副焉。”因唐避李虎讳,改虎
      贲郎将为武贲郎将。另据《新唐书》记载,罗艺升为虎贲郎将较为具体的时间为“大业中”,即公元 610 年左右。这样的成长经历,造就了罗艺外向、善于交际的性格,但人生太过顺利,几乎没有经历任何挫折的人,有些在性格上也会体现出一些弱点,那就是任性、自负。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9-20 09:09
      回复
        二、罗艺任性自负性格的体现
        《旧唐书》评价罗艺的性格“桀黠,刚愎不仁”、“任气纵暴”。罗艺在长期的军旅生活中,自身对于军事十分在行,于是,他欣赏有能力的将领,瞧不起、甚至轻慢侮辱能力不被自己认可的人,喜怒形于色,爱憎分明。这样自负、任性的性格不仅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收敛,反而愈加严重,这也为他最后悲惨的结局埋下伏笔。
        1. 罗艺的任性自负,导致他与上级不睦
        根据《新唐书》记载,罗艺仕隋期间,他甚至自负任性到连直接管辖他的上级李景都不放在眼里。“辽东之役( 613 年) ,李景以武卫大将军督饟北平,诏艺以兵属,分部严一。然任气,尝慢侮景,频为景辱。”此事发生时间应为大业九年,即 610 年正月,据《资治通鉴》卷一八二,炀帝大业九年: “春,正月,丁丑,诏征天下兵集涿郡。”
        另据《隋书》载: “武贲郎将罗艺与景有隙,遂诬景将反。帝遣其子慰谕之,曰: “纵人言公窥天阙,据京都,吾无疑也。”
        李景官居高位,参加过平定北齐、讨伐尉迟迥、灭陈等大战,立下大功,此时虽已年迈,但仍是罗艺的上司,既受皇上宠信,又受军士、百姓爱戴。就算他最危急时,他的军队“死者十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离叛。”
        他去世时“契丹靺鞨素感其恩,闻之莫不流涕; 幽燕人士,于今伤惜之。”对于这样一个人品能力俱佳的老将军,罗艺却自我膨胀,轻慢侮辱且不服从他。因为私人恩怨,影响军国大事,罗艺自负任性至此。同时,这种年轻时形成的不甘居人下的自负性格,在日后罗艺谋反时,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罗艺的任性自负也直接导致他与李世民关系破裂,这件事发生在武德五年( 622 年) 五月到十月间: “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遇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
        “艺无故殴击之”,罗艺莫名其妙的殴打李世民的左右心腹,这不是偶然,这与罗艺任性、自负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武德四年( 621 年) ,罗艺辅佐李世民与刘黑闼交战,双方互有胜负,李世民与罗艺虽立下大功,但唐军损失也很大,刘黑闼仍然有力量继续对唐境进行骚扰。可武德五年( 622 年) 年底,高祖派太子李建成带兵讨伐刘黑闼后,由于建成战略得当,刘黑闼与突厥联军很快被李建成击败,武德六年正月,刘黑闼被擒,为太子李建成所斩。罗艺这样的性情中人,立刻表现出对李建成的好感,以及对李世民能力的质疑。
        笔者认为,在罗艺看来,秦王既非未来的天子,领兵作战能力又明显远逊于用兵如神的太子李建成,殴击李世民左右心腹,就是表达他对李世民能力的蔑视,这正是他自负、任性性格的表现。他不会给自己留后路,心里的不屑之情完全表达在行动上。以罗艺这种自负的性格,对李世民的能力不屑一顾,就势必不会真心服从于他。李世民登基后,罗艺迈出谋反的一步,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9-20 09:11
        回复
          三、罗艺任性自负性格是其谋反的重要原因
          罗艺的成长经历,使得罗艺越来越自信甚至自负,他不甘居人下,权力欲望也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加而膨胀。隋炀帝大业十二
          年,“什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图为乱,乃宣言于众曰: ‘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什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杀渤海太守唐祎等不同己者数人,威振边朔,柳城、怀远并归附之。艺黜柳城太守杨林甫,改郡为营州,以襄平太守邓暠为总管,艺
          自称幽州总管。”
          罗艺消除异己之后,迫不及待的自任幽州总管,并立刻以总管的名义发号施令,行使了任免权及地名更改权,罗艺长期在军中供职,突然要掌管一州之大的土地,他不仅没有任何不适,处理事情反而十分得心应手,可见他对于幽州总管这个位置是觊觎已久了。罗艺一路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以他的能力,也足以胜任一方诸侯的工作。不过罗艺的幽州总管毕竟还是自称,除了他统治范围之内,没人真把他当幽州总管看。
          据《大唐创业起居注》: “义宁二年( 618 年) …二月,涿郡太守艺与渔阳、上谷、北平、柳城等郡诸官民,遣使送款。”
          可见《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作者温大雅还是仅仅把他当涿郡太守。温大雅的弟弟温彦博为罗艺一手提拔,罗艺对温氏是有恩的,可温大雅仍称他为涿郡太守而非幽州总管,故这也基本能代表时人对罗艺的态度。动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权力欲强的人会“努力追求一种受人尊敬的状态”,而罗艺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还需要更多的认可。于是,一年后,他就在温彦博的推荐下,决定归降有望统一全国的唐公李渊。“今唐公起兵,皆负人望,入据关右,事无不成。吾率众归之,意已决矣,有沮众异议者必戮之。”
          李渊不仅个人能力、声望令罗艺拜服,另外,李渊也给了罗艺相应的特权,满足了他的权力欲。
          ( 武德) 二年( 619 年) 九月,“昭德以爵,前王令范,功茂茂赏,有国通训,使持节幽州总管上柱国燕公艺,早悟机权。夙展诚节,革运之始,立功燕代,镇守边要,驭控遐荒,忠绩既宣,宜加宠昵。可赐姓李氏,上籍宗正,封燕郡王,食五千户。”从此以后,罗艺对幽州地区的控制权就开始名正言顺起来,赐国姓的待遇,更是满足了罗艺膨胀的虚荣心。跟着自己心悦诚服的君主,干着自己得心应手的工作,享受着自己满意的待遇,这时候的罗艺是被安在了一个合适的位置上,所以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与突厥的长期作战中屡战屡胜,“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在武德年间,罗艺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工作,他的声望,也在不断提升。武德年间,降唐的诸侯们相继谋反,甚至自己十分信任的高开道也北连突厥再度自立为王,罗艺都没有一点谋反的念头;相反,他为表忠心,主动放弃经略已久的幽州,到中央辅佐太子李建成。“明年( 武德六年) ,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遇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继李渊以后,自负的罗艺又被才能远强于自己的李建成折服了,并立刻成为了太子的心腹。武德七年( 624 年) ,“建成擅募长安及四方骁勇二千余人为东宫卫士……又密使右虞候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发幽州突骑三百”。此种秘密任务都交给罗艺执行,可见太子李建成对罗艺的信任。唐高祖春秋已高,待到太子即位后,以罗艺的功劳,他的地位必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样,自负甚高的罗艺,就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权力欲。但玄武门事变,毁掉了他预想的一切。
          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唐初包括罗艺在内一批将领的反叛,和李建成有极大关系。李树桐认为,泾州的守将是罗艺,他和被杀的太子建成关系很好。杜文玉认为,其实罗艺早就投入建成集团。曹印双进一步认为,李瑗、王君廓、李孝常、罗艺、韦云起、郭行方的反叛,足见李建成培植的一批亲信的忠诚度。
          而果美侠认为,唐初异姓王大都得到分封,而许多立下汗马功劳的“元从者”如房玄龄、尉迟敬德等人并未得到分封。一旦政策发生偏移,矛盾就凸显了。而李世民代替李建成的突然继位,就加剧了此类矛盾。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9-20 09:16
          回复
            笔者亦认为,罗艺叛唐和李建成之死关系密切,但经笔者进一步分析发现,罗艺自身任性自负的性格在他的谋反之举中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
            秦王李世民当上了皇帝,彻底埋葬了罗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野心。罗艺对其内心并不信服,再加上之前羞辱过李世民,以罗艺自负的性格,会产生很强的投射心理。投射心理的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以己度人,他以为自己羞辱过李世民,李世民就一定不会放过他,罗艺自己对人苛刻、刚愎不仁,他就会想当然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李世民身上,认为李世民一定会这样对他,拜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只是拉拢他的权宜之计,待到时机成熟,总有一天会和他算账。于是“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他完全不会想
            到,李世民与他正好相反,极具容人之雅量。
            另外,在惧不自安中,罗艺的权力欲达到了顶点。他更大的野心暴露出来: 造反,称帝。历来认为罗艺的造反是因听信妖巫之言,笔者也要就这个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在中国古代,相信相面、术数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隋唐时期也是如此。敦煌文献中记载大量的阴阳占卜术数文献,文书以多于儒家经典的数量,为我们展示了当时占卜的流行状况。王逸之的博士论文总结过隋唐相面对政治影响的案例,他发现,杨坚、李渊、李世民、武则天等杰出皇帝,李勣、姚崇、李德裕等名臣都相信过相面之术,并且对他们的政治生涯有积极的影响。当然,相术是把双刃剑,也有罗艺和张亮等人因相
            术而身死族灭。
            但笔者认为,罗艺造反的想法是在李五戒到来之前就已产生。
            “先是,曹州女子李氏为五戒,自言通于鬼物,有病赖者,就疗多愈,流闻四方……高祖闻之,诏赴京师。
            因往来艺家,谓艺妻孟氏曰: ‘妃骨相贵不可言,必当母仪天下。’孟笃信之,命密观艺,又曰: ‘妃之贵者,由于王; 王贵色发矣,十日间当升大位。’孟氏由是遽劝反,孟及李皆坐斩。”
            而同样一件事,《新唐书》是这样说的: “先是,济阴女子李,自言通鬼道,能愈疾,四方惑之,诏取致京师。
            尝往来艺家,谓艺妻孟曰: ‘妃相贵,当母天下。’孟令视艺,又曰: ‘妃之贵由于王,贵色且发。’艺妻信之,亦赞以反,既败,与李皆斩。这两段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即“孟氏由是遽劝反”以及“艺妻信之,亦赞以反”。听从了巫师李五戒的话
            以后,孟氏劝反和孟氏最终赞同造反,这之间差别极大,《新唐书》隐晦的告诉我们罗艺本来就想谋反,其妻只是赞同; 而《旧唐书》把罗艺造反归结为其妻听从了妖巫之言,劝其造反,到底两唐书哪种表述准确,这是值得商榷的。从当时的情境体会以及结合上文的分析,笔者更加认同《新唐书》的说法,原因应该是他始终认为李世民才能不及自己,李世民都能当皇上,自己就更有资格了。所以,他之前就对妻子提起过造反一事,孟氏对丈夫造反一事早就知情,所以才说“亦赞以反”。那么,占卜相术到底在罗艺谋反一事中,占多大的分量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9-20 09:18
            收起回复
              笔者就这个问题,从动机心理学中探索答案。麦克利兰把权力动机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借用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精华,按照先后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和生殖期。第一阶段口唇期的行为主体,通过接受或吸收某种强有力的事物,使自己变得强大,权力的源泉在行为主体以外,权力作用在行为主体身上。而代表人物就是神秘主义的信众,或掌权人士的追随者。而第三阶段性器期的行为主体,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在完全相互信任的情况下,为了自身更大的利益都可以背叛对方。代表人物就是政治家。这个阶段的权力源泉在自身,权力作用在他人身上。罗艺已经经过了长期的权力斗争,到达高位,权力动机本应该用第三阶段的理论解释,但该理论同时认为,这种顺序并不是严格的与年龄联系在一起的,年长的人也可能处在权力动机发展的低级阶段; 而且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较低的发展阶段也会对人的权力动机发生作用。
              我们分析一下罗艺的行为,就会发现,他并没有更多的体现出性器期的特征。反而是前文提到的高开道,与权力动机第三阶段的特征更加契合。罗艺不顾时局信任高开道和李建成,都证明了他其实并没有一个政治家应有的素质,反而更多体现了第一阶段的特征: 追随强大的人物( 高开道、李建成) ,相信神秘主义( 巫师李五戒) 。故笔者同时认为,占卜相术与罗艺谋反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而如此信任占卜相术,也证明了罗艺的性格根本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稳重,依然和年轻的时候那样任性妄为,完全不顾双方的实力差距,也忽视了下属的士气和对自己的忠诚度,匆匆忙忙的造反了。“军至豳,治中赵慈皓出谒,遂据州。帝命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击之,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谋诛艺,艺觉,执慈皓。岌居外,即攻之,艺败。”连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的主力军都没碰到,就被豳州统军杨岌击败了。罗艺拥有天节军,天节军是唐初十二军之一。武德二年,置十二军,“分关内诸府以隶焉。”关中分为十二道,各军立有军号,“皆取天星为名”,“以宜州道为天节军”,武德六年,一度废十二军。八年,因突厥人侵,重又设置。笔者按: 根据杜文玉的研究,十二道与十二军的对应关系、以及十二军军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依据史料显示,天节军对应宜州道,但是,据《旧唐书》罗艺传记载,“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在这里天节军对应泾州道,军将也换成了罗艺。杨岌是豳州统军,所属军队为招摇军。以天节军对招摇军都被打得溃不成军,更不用说面对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统领的主力军队了。实力、士气全无都敢造反,简直是任性至极。
              “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平时不敢反抗他的随从此时起,再也不堪他的羞辱压迫,“其左右斩艺”。
              任性自负的性格伴随了罗艺一生,如果他能早吸取教训,决计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可惜,他没能克服性格的缺陷。而恰恰就是这个弱点,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罗艺的谋反,固然与李建成的身亡和李五戒的占卜相术有关,但其任性自负的性格是他决定谋反的重要原因。(作者:徐驰,暨南大学文学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9-20 09:22
              收起回复
                史称罗艺起兵时“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看来是打着营救高祖清君侧的旗号,而且轻而易举占据豳州城,离长安已经非常近了。这在朝野引起相当大的震动,史称“罗艺之反也,长安人情骚动,以师立检校右武候大将军,以备非常。及艺平,宪司穷究党与,师立坐与交通,遂除名。”李世民身边应付紧急情况的大将军政变功臣刘师立也同罗艺相勾连,恐怕有不少人参与其中。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9-20 09:40
                回复
                  很多历史人物被演义歪曲得面目全非。


                  IP属地:北京11楼2019-09-20 22:19
                  收起回复
                    武德年间罗艺同时并没有和李世民搞僵。
                    以下引自 浅析罗艺在唐高祖武德后期政治斗争中的立场 - 详侃历史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71122160
                    万彻少与兄万均随父在幽州,俱以武略为罗艺所亲待。……及太宗平刘黑闼,引万均为右二护军,恩顾甚至。隐太子建成又引万彻置于左右。
                    及艺平,宪司穷究党与,(刘)师立坐与交通,遂除名。【刘师立为李世民心腹】


                    IP属地:浙江12楼2020-01-06 23:22
                    收起回复
                      说到底罗艺这么自负的人除了李建成之外,谁也不服。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3-14 15: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