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吧 关注:230,655贴子:796,329
  • 0回复贴,共1

又见校园暴力 为何管不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校园暴力##心理咨询#
2019年4月6日清明假期,广平县平固店镇靖庄村西一处小树林中涉及7名12至14岁女孩因玩耍时发生争执而打架的视频被曝光于网络,视频中的低龄女生被掌掴、脚踹,施暴者喊到别和她玩,令人闻之揪心。反观近一个月校园暴力事件屡见报端,引发公众关注。这类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升级,不光给受害者带来了不小的心灵创伤,也让整个社会倍感担忧: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暴力事件屡禁不止呢?我司首席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彭熠老师受邀录制新华社与辽宁卫视联合主办的《瞭望辩天下》特别节目,彭熠老师和时事评论员王健老师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点评,以下是录制内容:
彭熠老师:实际上,校园暴力的多发期还是在高中和初中。第一个,孩子都处在青春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变化都比较迅速,通常情绪波动都比较大。第二,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其实他处于学习模仿阶段,我们会发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很喜欢玩一些网络游戏,而这些游戏大多传递的是暴力解决问题。当然也不排除还有一些家庭因素,可能在家庭中会存在家庭暴力。因此当面对一些弱小的同学时,也会选择暴力。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会很迷茫,比如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冲突,甚至有很多情绪无处发泄。不难发现,很多校园暴力的起因就是一个眼神或者一句很玩笑似的东西,进而引发比较大的冲突,实际上也是来自于他有一些情绪需要宣泄和释放。
时事评论员王健:在我成长的那个阶段,孩子很喜欢看录像《纵横四海》、《英雄本色》等,事实上,在看这些电影的过程中,孩子就会从里面学一些东西,第一,我要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第二,我要有血性,路见不平一声吼。刚才你讲到说旁边有围观的、有叫好的、甚至上去踹两脚的、拍视频的都有,那我想这就是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他心理的一种特点,他要融入一个群体,他要成为群体的一个部分,他要被他人所接纳、所认可,那在这个过程中,就要跟这个群体整天厮混在一起。
彭熠老师:其实在这个校园暴力里面,我们会发现,其实不管是施暴者还是被施暴者,包括围观者,这些人实际上都是需要心理干预的。首先,我们需要谈论一下挨打的,以前我碰到的一次案例,这个孩子因为比较穷,她穿了一个布鞋,在学校受到歧视,大家东西丢了以后都感觉是她偷的,所以这个女孩就受到了校园暴力。当然,她会有恐惧,她会在人际关系里面长期地处在被大家孤立甚至有敌意、排斥的一种状态,长期融入不了集体生活,她不仅上不了学,回到家里完全封闭了,不跟父母交流。我了解孩子的这种心态,因此做了一些工作,她开门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看手机。我告诉孩子,我说你想不想知道别人是怎么评价这件事的,因为孩子在内心深处她感觉她这个挨打的视频被发布在上网以后,觉得大家都会嘲笑她,后来通过这件事情,她看到网上众多网友还都是支持她的,大家都是正义的,看完以后,她当时就笑了。同样,施暴的这个孩子其实他也是有隐性伤害的,很多人总感觉他都打别人了,他有什么伤害啊。其实这一类的孩子如果长期以往下去很容易形成我们通常说的反社会人格,这种反社会人格是很容易发展到社会犯罪这一步的。所以这方面来讲,对于施暴者他的这个心理层面上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被施暴的孩子通常有以下几个性格特点:首先,比较内向,人际交往也是存在问题的。有一些孩子还特别懦弱,你欺负他以后,他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事,所以有些孩子就把他当成出气筒了。其实他比较压抑,不太会去表达,有些孩子根本就不会告诉父母、老师、学校,他一直不说,一直忍着。这些被校园暴力的孩子,通常都是落单的,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属于那种独来独往的、独处的,他是缺爱的,没有力量,碰到任何东西,他都无力去解决,也觉得家庭不能给他提供安全感。所以,就很容易沦为好欺负的对象。
施暴者的家庭环境,首先一般是比较溺爱的,因为施暴的孩子都有小霸王心态,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他能够跟同学们交往比较好。第二,有些孩子在学校里找不到自我价值感,学习成绩不好,也不受老师待见,但是他又希望自己能够被大多数同学认可,所以就会通过拉帮结派、校园暴力去寻找成就感。其实在这方面,学校环境只是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来自于家庭因素,在家庭教育中要教育孩子,首先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有牙齿的善良的人,家长要教给孩子处理冲突的艺术,比如说沟通、谈判、寻求支持等,其实是有很多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家长确实要给孩子来教育这方面的知识。
谈到预防,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心理教育,因为这个法律是在事后,善后就比较苍白,倒不如提前预防。首先,可以采取一些心理剧的方式,提升孩子的同理心。如果自己遭受到校园暴力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第二,很多校园暴力都是在人际冲突中产生的,所以也就折射出孩子在青春期时面对人际冲突时不知道该如若去做的问题。这样应该采取的方式就是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的处理冲突,比如说如何沟通、表达、拒绝等,这样来讲,孩子才可能知道也不一定非得采取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具体的做法呢,首先,要有一个长期的心理准备,这是一个持久战。第二,定期要给一些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进行心理教育,比如说每个月一次或者两次给学生上心理健康课。其三,要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第四,就是专业,需要在专业的机构里配备专业的人员,专业的人员包括心理咨询师、律师、教师等,来给孩子提供专业的服务和帮助。如果这方面能够真正建立起来的话,边缘地区也能产生不错的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效果。
主持人:从心理层面,怎么能让孩子疏远这种暴力的伤害呢?
彭熠老师:其实我们有很多家长也是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受不到依靠,感觉自己无力去面对这样的问题,很无助,到底这个硬要硬在哪?作为家长来说,首先要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第二确实是需要加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往往有一些在学校里面遭受过校园暴力的孩子,我都建议他们去学跆拳道,这样散发出来的精气神,就不太容易被人家列为小绵羊的状态。这两个方面是需要家长去关注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4-22 15:5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