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吧 关注:444贴子:11,229

如果这是施旦,未免太令人失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网上看了汪先生和施旦的故事,有一种如梦如幻的虚无感。
但看照片,施旦完全就一路人,怎么会吸引到汪精卫?不能理解。
本来陈碧君就丑,情人依然没好到哪去。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8-19 12:52回复
    这是方君璧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5-26 09:53
    收起回复
      方和汪精卫只是革命同志关系,说他们有恋情是70年代香港无聊文人的杜撰,方家人早已予以辟谣,施旦更是无稽之谈,方和汪既无恋爱关系,汪有怎么会迷恋认识什么施旦。


      3楼2018-06-01 22:56
      收起回复
        汪精卫致曾伯良、曾仲鸣、方君璧等人的信
          以七姊(指方君瑛)平日之明决,遇此等事不难立断,何致为此自戕?故以七姊去岁被汽车撞伤及近来精神异状推测之,七姊自杀之原因,当为神经衰弱所致,此医生及蔡孑民(蔡元培)张溥泉(张继)诸先生所推定以爲必然者也。呜呼,自元年以来,我等结合成一家庭,感情农挚,有逾骨肉……兄昨岁不招三、七姊回国,七姊可以不死,七姊回国后在兄寓时多,兄苟善于调护,七姊亦可以不死,今则七姊竟死矣!兄非惟无以对七姊,且无以对诸弟妹,神明痛苦莫可言喻。诸弟妹以此责兄,兄固无词,即以此绝兄,兄亦无怨……
            ――1923年6月25日。方君璧转抄
          方君瑛于1923年6月12日服毒,14日去世。汪精卫在广州得到噩耗之后,16日转道香港乘船赶往上海。此信从上海寄给方君瑛在法国的亲属。


        5楼2018-06-01 23:02
        回复
          蔡德金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是中国大陆研究中华民国史、抗日战争史的著名专家,1999年因病逝世。――高伐林按
           陈璧君对于引导她参加同盟会,既擅长辞令,且又仪表堂堂、一表人才的汪精卫,爱慕之心,确实早已萌发。不过她在娃娃时,也由父母包办与表兄梁宇皋订婚,在与汪相识后,得梁之同意,方告解除婚约,但与汪并未有终身相许之约。……为了避人耳目,以利暗杀活动之进行,汪与陈璧君在北上时乔装成夫妻,结伴而行。而谋刺摄政王之举,如果成功,对于他们来说,必将同归于尽。因此,汪认为对于同生共死的陈璧君不能不予临死之前,有所表示,而陈璧君也望早订名分,藉以告慰父母双亲,遂于行刺前,两人为名义上的结婚。汪在(行刺失败)入狱后,陈璧君一再奔波各方,拼力营救,由于这种同生共死结成的情感,使他们终成眷属。
            从生活上讲,汪是严肃的,与方君瑛之间是革命志士间的纯真友情,而非情恋。方君瑛之死,确实使汪神明痛苦莫可言喻。
            至于汪与其妻陈璧君的关系,也非世人所传言的那样,把陈璧君描绘成是个雌老虎般的恶魔。实际上他们是忠诚和恩爱的,这从汪为陈所写的大量诗篇中即可详知。
              ――摘自《同盟会女杰方君瑛》(载《传记文学》第68卷第二期75-77页,1996年2月)


          7楼2018-06-01 23:09
          回复
            专访汪精卫后人谈“汪方绯闻”公案
                    高伐林
            多维收到何重光的来信,尖锐指斥有关汪精卫妻子陈璧君的一篇文章“一派胡言”。究竟这是怎么回事?多维记者进行了认真寻访。何重光以汪陈后人的身份,提供大量书信、图片和历史着述为证,揭示了几个家庭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令人扼腕的不同命运,指出所谓“方君瑛和汪精卫相恋、被陈璧君迫得上吊自杀”实为诬蔑同盟会先烈的谣言
            ———————————————–
            已经退休、定居于新泽西北部的何重光,有一重在华人看来比较敏感的身份——她是汪精卫、陈璧君的外孙女。何重光在华人社区中对此并没有刻意隐瞒和回避,在香港长大的她,和她的夫婿,都非常清楚国人与史书如何将汪精卫和陈璧君的姓名钉于耻辱柱,但他们数十年来信奉坦坦荡荡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人生哲学,热心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也相信不论什么人,都是复杂的复合体,即便是对“国人皆曰可杀”之人,也要实事求是。
            多维:前些日子,您给本地几家中文媒体写了一封信,言辞非常激烈,指斥《陈壁君:牢底坐穿的女人》一文,“完全是一派胡言……令人发指!”又说:“恶意诽谤,其心可诛!”《新象》刊登出来,《多维时报》收到信,认为兹事体大,应该慎重调查弄清。请问您为什么这么生气呢?
            何重光:如此生气的原因,就是我在信中所说:这篇文章“诬蔑革命党先烈,对读者毫不负责”。文中“(陈璧君)为夺夫逼死情敌”一节说:
            “一次,陈璧君有事提前回家,看到汪精卫与方君瑛两人在家,十分亲密的样子,陈璧君当即就吵了起来,大骂方君瑛是个**,在许多朋友中羞辱她。方君瑛从来没受过这种侮辱,上吊自杀了。”
            这种谣言早已是炒了又炒的冷饭,也一次次被驳斥,这篇文章却再一次说得活灵活现,对于革命党先烈方君瑛难道不是极大的诬蔑?
            多维:您批评的这篇文章我查过,原载中国大陆的《北京青年报》,网上流传较广。这里有几个问题:第一,方汪关系的真相是怎么回事?第二,方君瑛究竟为何自杀?——恕我直言,以您的年龄,您如何知道八十年前的往事;以您的身份,您又如何让人们相信你不是一面之词?
            何重光:你是说,我作为陈、汪后人,不免“为亲者讳,为尊者讳”?我们一个一个来回答,你和读者自己来判断吧。
            先说方汪关系。你知道方君瑛是什么人吧?


            8楼2018-06-01 23:09
            回复
              方君瑛是同盟会着名女杰
              多维:我查过台湾和大陆出的近代名人辞典,也查过同盟会有关历史记载,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蔡德金所称,她是“同盟会女杰”。方君瑛1884年生于福州,21岁时到日本东京女子师范学校留学,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担任了暗杀部部长,出生入死,参与组织了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和暗杀活动,包括参与1910年4月刺杀清朝摄政王、1911年4月广州起义,等等。辛亥革命成功后,福建省政府要委任她为教育厅厅长,但是她认为自己革命初衷是救国救民,不是为官位名利,只接受了做福建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但很快就去法国留学,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又在法国中法大学任教。她接到汪精卫和陈璧君夫妇来信,邀她回国担任广州新创办的朱执信纪念学校的校长(朱执信为孙中山的助手之一,1920年遇难),但她1923年回国后不到半年,就在上海自杀了。
              何重光:那么你也知道方家满门忠烈了?
              多维:略知一二。二十世纪初,方君瑛的六弟方声涛、涛妻郑萌、七弟方声洞、洞妻王□,及八妹方君笄,姐弟妯娌相继到日本留学,先后加入了同盟会,献身反清革命。其四哥方声濂的遗孀、他们叫“四嫂”的曾醒,后来也被方君瑛襄助到日本留学,也参加了同盟会。七弟方声洞在广州起义中牺牲──对了,作家冰心后来在《我的故乡》说“我们的校长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之一的方声洞先生的姐姐方君瑛女士”,引以为豪。
              何重光:但是你未必知道方家、汪家、还有曾家兄弟姐妹的深厚交情,以及紧紧交织的命运。
              你提到方君瑛的四嫂曾醒。曾醒的弟弟曾仲鸣,后来与方君瑛的十一妹方君璧结婚。曾仲鸣夫妇后来随汪精卫夫妇到河内,于1939年3月22日遇刺(刺客是来刺汪的),曾仲鸣不治身亡,方君璧身中三弹大难不死,后来成为着名画家,一直侨居国外。
              方君瑛,还有曾醒,与汪精卫、陈璧君家,更是关系非同寻常。
              多维:这正是我想了解的重点。


              9楼2018-06-01 23:10
              回复


                10楼2018-06-01 23:25
                回复


                  11楼2018-06-01 23:26
                  回复
                    汪为之内疚不已(刘在汪陈结婚后许久才和一位陈先生结婚)。
                    至于汪与陈何以终成眷属,史家记载甚详,这里我就不重覆了,你可以参看蔡德金教授所写文字(参见附录蔡德金文章摘录)。但我要强调,方君瑛,还有曾醒,与汪、陈是不分彼此,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关系。汪、陈的大儿子汪婴(又名汪文婴,我的大舅)名字与方君瑛的“瑛”同音,大女儿汪惺(又名汪文惺,我的母亲)名字与曾醒的“醒”同音,就是为纪念他们;而且当汪陈回国协助孙中山发动反对袁世凯的革命时,这几个孩子都放在法国,由方君瑛和曾醒照顾──所以我们与方家的后人都同样一直称方君瑛为“七姑婆”,尽管我从来没见过她。
                    ●方君瑛为什么突然自杀?
                    多维:这样一个坚定勇敢的革命者,何以突然自杀了呢?请你讲讲她自杀经过,她自杀时汪精卫、陈璧君在何处?
                    何重光:如果汪精卫、陈璧君以及方情同手足的寡嫂曾醒,当时都跟她在一起,她的郁闷怅恨能对他们倾诉出来,或许就不致于发生悲剧了!方君瑛与曾醒一同于1923年元月抵达上海后,曾醒立即去福州看顾母亲,陈璧君于当年4月去美国,为朱执信学校筹集款项,一直未归;汪精卫被孙中山委派为驻沪办理和平统一的全权代表,那段时间马不停蹄奔走于北京、奉天、广州、杭州之间,很少在上海停留。方君瑛与陈璧君的母亲卫月朗一起住,绝命前数日,她对卫说:“我今无牵挂,随时可死。”卫以为她是随便说说,便说:“爱你之人如何?”她答道:“渠等哭数日就无事。”
                    汪精卫见张作霖后到广州向孙中山汇报,匆匆经过上海,6月8日出门时,方君瑛送至门口,站了许久,挥泪而入,家中佣人以为是伤别,没有留意。但6月12日夜,她吞下大量吗啡。睡在邻室的卫月朗听到她疼痛呻吟,赶快请名医牛惠霖来检查,得知服了毒药,立即送到医院,已经来不及,到14日故去。我们就这样失去了一位挚爱的长辈。
                    多维:她的自杀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何重光:从方君瑛留下的两纸遗言能够透露端倪。
                    一为:“国危累卵,民苦倒悬,而同志犹多泄杳弗□,社会尤腐败至极。自己恨力不能济,只有死耳!”
                    另一纸为:“君瑛之死,乃出于自愿,非他人所迫也。盖社会腐败不可救药,且自己无能,不克改良之,惟有一死耳!在世甚觉无聊,我对不住所有爱我者!我已去矣,所有之恩惠,来生再报罢!六嫂之款七万二千,存在法银行,乃仲鸣弟经手,问之可也。伯母之款,亦存仲鸣弟处。六嫂尚有一万三千佛郎,被张国治及林秋生借去,请醒姊代追之,谅不至全数无着。瑛诚对不住六嫂,请恕我!瑛绝命书。”下另注:“字据在第二小皮包内,请六嫂取之。”
                    屈原投江前,不也是这般心情?仰药前交待钱银,一丝不苟,更显示她的责任心。
                    从遗书和她当时处境心情来分析,她自杀有如下原因:首先,辛亥革命之后她不愿当官而再次出国留学,要掌握一技之长好回国报效。在法国十年,回国后猛一见现实与理想反差太大,出生入死换来的仍是“社会腐败不可救药”,痛感无能为力,尤其是她对不少革命党人竟也腐败失节,深感痛心疾首。
                    其次,她的六弟媳郑萌(即信中“六嫂”)托她代管一笔款项以备儿子留学,两个同乡青年借去“尚有一万三千佛郎”迟迟未还,她感到“对不住六嫂”。
                    还有,朱执信纪念学校聘她当校长,没有开学她便拿不到薪金;想应聘厦门集美学校,该校对教师却条件甚苛,汪、陈都劝阻,但不去就没有收入,补不上亏空。从这里其实也可以看出她确实爲人正派:她是辛亥功臣,许多同志战友都已当了高官,她又是法国数学硕士,托人找个职位应并不难,但她一直不去走后门。
                    此外,与王简堂婚约一直摆而不脱,也对她形成精神压力。
                    上述种种,在她身心健康之时,本不难排解。问题是,她回国前在法国遇到一次严重车祸,头部被严重撞伤,留下头疼后遗症,脑力大不如前,在处理公私事务上都感到力不从心,万般痛苦,挣扎多日,最后走上绝路。
                    ●方君璧22页长信忆往释疑
                    多维:您所说的这些,可有什么证据?
                    何重光:你看,1962年3月初,我的父母在香港收到方君瑛的十一妹方君璧(我们叫她“十一姑婆”)从波士顿寄来这封信,长达22页,可以为证(方君璧信摘钞附后)。1961年12月,香港万有出版社出版李焰生着《汪精卫恋爱史》,胡説方君瑛和汪精卫相恋、被陈璧君迫得上吊自杀,她读了之后怒不可遏,写信详述这段历史真相。
                    多维:这封信确实是方君璧亲笔所写?
                    何重光:当然。方君璧作爲着名画家,传世墨宝甚多,不难监定真伪。十一姑婆已于1986年逝世,想不到今天又见关于“方汪恋爱”的胡言!她不能亲自为姐姐驳斥,但她这封信保存至今,一样可澄清事实。
                    试想,如果方君瑛是因为与汪精卫的私情而被陈璧君逼死,方家弟妹包括方君璧岂能不对陈视若寇雠,不共戴天?但是不论方家、曾家,没有一个人会做如此之荒诞推测,他们毫不怀疑汪、方、陈之间关系光明磊落。曾仲鸣后来在河内为汪替死,方君璧也几乎丧命,但终生对汪、陈无怨无悔,这封长信侃侃道出往事,沉痛悲愤,这难道不是最有力的证明?
                    多维:这麽重要的证据,你们当时爲何不通过媒体或研究机构公之于世?
                    何重光:我父亲不止一次给报章写信澄清这段历史公案,也曾附上方君璧信影印本,可是总得不到答覆,也不被登载。后金雄白(笔名朱子家)据此资料为文,刊载于《春秋》杂志,并收入《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第五册。
                    多维:谢谢您介绍情况,澄清这段历史公案。您知道,国人是非常重视民族大义的,但是中国史学传统也推崇“秉笔直书”,不为一时政治浮沉而左右。涉及汪精卫、陈璧君的问题都非常敏感,这么多年来,你们汪氏亲属一直保持沉默,我能理解。但是关于汪精卫与中国现代史的很多关键问题,在史实和评价上都还有许多疑点未解,您的父母是许多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出面述往,或许有助于解开一些谜团。


                    12楼2018-06-01 23:27
                    回复
                      全文发完了,大家感兴趣就看看吧


                      13楼2018-06-01 23:28
                      收起回复
                        具体参考宋美龄,被吹成女神了
                        南蛮子特别会吹,苏杭不也被吹成天堂了吗


                        IP属地:北京15楼2019-05-08 10:28
                        回复
                          精卫的审美观有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5-13 01:46
                          回复
                            向先生致敬!
                            在这个充满雾霾的时代,千言万语无处诉。一声叹息,权作离别赋!


                            17楼2019-12-24 22:59
                            回复
                              这不是施旦,是方君瑛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20-10-23 06: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