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吧 关注:1,285,289贴子:11,290,747
检测是否含二价铜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7-08-18 19:38
收起回复
    糖糖の焦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7-08-18 19:47
    回复
      沉底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7-08-18 19:50
      回复
        准备抽滤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7-08-18 19:51
        回复
          抽滤,洗涤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08-18 19:5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7-08-18 20:05
            收起回复
              我猜这个发出来肯定又有人问我,为啥我搞出的氧化亚铜是鲜红色的?说好的砖红色呢?
              其实这是由氧化亚铜的颗粒大小所决定的,而在这种制备方法中,颗粒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和浓度。相信浓度就不必再说了吧,一般浓度越小,颗粒越小;而对于温度,根据本人粗略测定,在一般浓度下,约50~65℃时,主要产生砖红色沉淀,而在高于70℃时,则主要产生鲜红色沉淀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7-08-18 20:11
              回复
                之前斐林试剂的明显砖红色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7-08-18 20:12
                回复
                  刮下,干燥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7-08-18 20:16
                  回复
                    产率不出所料的低,为57.78%,产量1.30g
                    对于低产率,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此法制得的氧化亚铜颗粒过于细小,抽滤时有的干脆就直接嵌在砂芯里了(那可是G4的砂芯啊,我的天…),更有甚者可能已经达到了微米、纳米级(**,直接成胶体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7-08-18 20:19
                    收起回复
                      相关材料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7-08-18 20:20
                      收起回复
                        再有就是,在洗漏斗时才发现,在浓盐酸溶解氧化亚铜的过程中,浓盐酸将氧化亚铜复分解为氯化亚铜是较快的,而将氯化亚铜再络合为氯化亚铜酸是很慢的,遂又请了30%过氧化氢溶液来帮忙,沉淀迅速溶解,在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完毕后,get到了氯铜酸溶液×1。(气味感人)可以看到这里二价铜已经主要以四氯合铜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了(也可以看出来我损失了好多氧化亚铜Orz),而在处理废液的过程中更是亲眼目睹了溶液 金黄色→绿色→蓝色 的全过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7-08-18 20:21
                        收起回复
                          这算是写给以前的自己的一篇解惑贴吧,虽说这在学校不过是一条方程,但它承载的的确太多,愿后人可以改进、补充


                          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7-08-18 20:23
                          回复
                            完结撒花


                            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7-08-18 20:24
                            回复
                              另外问一下,为啥我和这个人的实验结论基本相反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7-08-18 20: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