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吧 关注:4,154贴子:99,222

回复:【兴趣】华夏古学中的人性初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每个人都有机会把半边的阴去掉,当然也有可能会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把仅有的阳给散失掉。
所以孟子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仁就是生机,就是渐渐迈向纯阳的道路。不仁就是消亡,就是渐渐迈向纯阴的道路。道只有两条路,不是仁,就是不仁,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一个十字路口上做选择,而一直以来,你都是在往渐渐纯阳的得道的路上移动,还是正在往纯阴的鬼路上移动呢?或者你根本是浑然无知。


IP属地:重庆62楼2017-06-22 16:10
回复
    每个人体内的这【气血】两套循环系统是谁给的呢?是你的父母,领上天大自然之命赋予给每个人的。上天命我们降生到这个世界去体会多采多姿的生命,并赋予给了我们两套系统,一套让你维持后天的生命,一套让你剥阴取阳,返回先天的本命。这两套系统在你身中已经一应俱全,你不需要再做任何的外求。


    【中庸】开篇第一句说的就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孟子说:【天下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意思是说,想要达到返本还原的目的,其一切的配备,上天已经周密的为你准备好了,它就隐藏在你的身体里面,只要你懂得往内去寻找、去观察,你就必然会发现。所以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身】就是叫你往里面去观照,【而诚】就是叫你放下一切的妄念,也就是叫你要【知止】。只要能够【知止】,这一套奇妙返本系统的神奇功能,就可以启开了。掌握修身养性得道中最大枢机,这不是人生中的一大乐事吗--------【乐莫大焉】。


    IP属地:重庆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3楼2017-06-22 16:23
    回复
      有人会觉得,说了这么多,这是不是再说气功啊。
      其实不是,修身养性和气功是两回事,修身养性无需去练什么功,气功其实只是另一种修炼功能的方法,且追求的是气的功能,练气功可不一定就会剥阴取阳,也可能是剥阳取阴,所以练气功同修身养性没有什么关系,只是追求气的一种功能,只是练气功的人比不练的人更多的能了解到修身养性的原理罢了。
      儒家古学认为,想要修身养性,没那么辛苦,只需埋下正确的种子,生根发芽就交给上天自会完成,就跟你吃饱了一顿饭,不需要你担心它怎么消化,那些需要留下,那些需要排泄掉。吃完了,你该做什么做什么,一切交给自然的枢机来处理。就ok。


      IP属地:重庆64楼2017-06-22 16:44
      回复
        63楼中提到:【知止】两个字,就是妄念放下,就是放下对待。因为唯有知止,才能护持着气轮的神奇造化,唯有知止,才不会挑动气血,造成气轮运行的紊乱。人们的气血一紊乱,气轮就逆行,剥阴取阳就变成剥阳取阴,气血的运行必须在毫无妄念干扰的情况下气轮才能够依乎本性的造化规则去运转,唯有依乎本性的规则,才能够启开剥阴取阳的自然功能。


        IP属地:重庆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5楼2017-06-22 16:58
        收起回复
          什么是妄念


          IP属地:重庆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6楼2017-06-22 16:59
          回复
            妄念必须符合一个最主要的条件,那就是:【你那贪嗔的心情深深被胸中的气血所控制着】。
            本来思绪归思绪,胸中的气血归气血,两本不相干,但这两者却不由自主的搅在一块儿,此时念头已完全被气血所控制,心情随着胸中的气血而起起伏伏,离开宁静的本真越来越远,故称为【妄念】。


            IP属地:重庆67楼2017-06-22 17:08
            收起回复
              与妄念相对应的是无念,即没有被胸中气血感受所罣碍的念头,也就是自自在在的那些念头,在古圣人的经典中都称为【无念】。准确的说,无念并非没有念头,只是这些念头没有被贪嗔知见所罣碍而已。禅宗六祖所说的【无念者,于念而无念】也便是此意。而那些被气血感受所罣碍的念头,才称为【妄念】。


              IP属地:重庆70楼2017-06-22 21:47
              收起回复
                举个例子:一段直线和两段直线,哪一组比较漂亮?如果我们投票表决,相信每一次投出来的答案都不一样。到底是这样美,还是那样美呢。其实这两组线条没有谁美的问题,它们是有差异,但只是代表一条线跟两条线的差别而已,它并不存在着美丑的差异。
                这时候就算再多的人说一条线是美的,对你来说其实都是无所谓,因为不管怎样说,你的气血都没有动,心情也没有动,贪嗔的分别也没有动,这就是没有对待、没有取舍、没有烦恼罣碍的当下,因此这种知见也就不称为妄念。不是妄念的念头,没有烦恼的念头,也就是无念。


                IP属地:重庆72楼2017-06-23 21:43
                回复
                  然而当一个靓丽的美女从你身边飘然擦过,就会激起你心中的荡漾,你就会出现胸中的气血挑动着你的某个念头,或者某个年都在挑动着你胸中的气血。这个时候便是罣碍与烦恼的当下,也是【妄念】的当下。每当胸中气血动荡时,就是你的念头、心情、烦恼、罣碍一起动荡的时候,这就是形成【妄念】的关键。
                  古学认为,正是因为妄念不停止,则周身气血难以平静,本性的造化难以精确的进行,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必须先懂得将【妄念放下】。这也就是为什么修行的第一步要先【知止】的原因。


                  IP属地:重庆73楼2017-06-23 21:49
                  回复
                    所以,放下妄念,就是放下对待。唯有知止,才能护持着气轮的神奇造化,唯有知止,才不会挑动气血,造成气轮运行的紊乱。人们的气血一紊乱,气轮就逆行,剥阴取阳就变成剥阳取阴,气血的运行必须在毫无妄念干扰的情况下,气轮才能够依乎本性的造化规则去运转,唯有依乎本性的规则,才能够启开剥阴取阳的自然功能。


                    IP属地:重庆74楼2017-06-23 21:55
                    回复
                      然而通过【知止】并不是说就能启动身中气轮的运转,古学认为【知止】这只是做对了一半。
                      例举婴儿在未出生前来说明:一个婴儿在母胎慢慢成形的时候,就像老僧打坐入定一般,这种【入定】不是全身都没有感觉,不是气血没有变化,而是内心不对这些变化起好恶分别的知见而已。婴儿成长的过程身体每天都在变化,在这十个月内,他的全身随时都充满各种奇妙的感觉变化,但他对这些感受一向无思无虑,没有一点好恶、荣辱、得失等分别知见来扰乱气血的运行,因此使得周身气轮的运行非常刚健自然。婴儿的这种【入定】所唤起的一股刚健正气,使得丹田得以渐渐的加温,当丹田加温到一个层度,周身的气轮便大转起来了,而周身的造化也得以跃进到另一个层次。下丹田的作用就如同汽车的起动马达一样,而气轮就像汽车的引擎一样,有了起动马达才能发动引擎。有了丹田的热能,才能引发任督二脉这条大气轮的全速运行,这气轮的运行不仅开启了奇妙的成长造化,也带给这人们强盛的精力,得以应付人生的须要。
                      婴儿出生后,拜老天的造化之妙所赐,这婴儿的丹田会自然热热的,有股能量在里面旋转运行,它日日夜夜都会送出一股真气去推动全身气轮的运行。这种情况下婴儿的每个呼吸都会直达丹田,因此你观察所有两三岁以下的婴儿在呼吸时,都是丹田在起伏,而不是胸膛在起伏。
                      然而仔细观察成年人,几乎每一个成人在呼吸时,都是胸腔在起伏,而不是丹田。这是因为丹田已经失去其积聚能量的功能,没有了能量便推动不了气轮,紧接着气轮也就渐渐停止正常运转了。一般小孩在七、八岁或更早以前,这丹田早就丧失推动气轮的应有的功能。而老天爷赐给人们的回天之路,也同时丧失殆尽了。


                      IP属地:重庆75楼2017-06-23 22:01
                      回复
                        那么为什么丹田会丧失这么宝贵的功能呢?其祸首就是人们黄庭中的一点【分别知见】。 一个赤子本来是无知无识的,他还没有烦恼知见可以扰乱自身气轮的运行,因此丹田日日运作不息。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就渐渐在生活中产生一些分别的心、计较的心。这些心思所引动的气血,都足以干扰气轮的正常运行。


                        IP属地:重庆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6楼2017-06-23 22:05
                        回复
                          何为黄庭?
                          《正统道藏》染丘子注序:“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地中人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
                          《黄庭经》为老子所作,秉承战国末两以降之黄老道家思想,重视精气神之调养。
                          经中认为开窍于目,如日月之明,五行之关镜。肝气上与三焦气合,下为口中津液,津液过玄膺、明堂入丹田,真气流布,百骸受润,则无疾病。为仓廪之本,纳谷物生味道,化糟粕。它认为脾居中央,横在胃上,外应脸色;脾胃相合供应营养,那么血脉通畅,筋骨强健、肌肤丰润、营养全躯,就能延年益寿。故它重视脾的功能,称脾为下黄庭宫、人体的根本、五脏的要枢。为气之本,开窍于鼻,布气于七窍,主耳目聪明。认为肺气起自三焦,能调理五脏之元气,人若能把津液吞进丹田,那么肤色亮泽,百脉通畅,齿坚发黑,不会衰老。者精之处,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骨。经中认为肾主五脏六腑、九窃津液之相连,开窍于耳,肾气充足,则耳聪目明,筋强骨健、百脉通畅。又肾藏精,认为人若止精可长寿。经文认为,胆主决断,为六腑之精。人若胆、力互用,能摄虎兵。又认为胆外名于眉目之间,喜怒皆行此处,愤则发上冲冠。


                          IP属地:重庆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7楼2017-06-23 22:17
                          回复
                            《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也被内丹家奉为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属于洞玄部。现传《黄庭经》有《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黄庭中景玉经》
                            《内景经》提出“三丹田”之说。关于三丹田之名,在此经之前的早期道教籍中尚未出现。《太平经》、《大洞真经》提到泥丸、心、脐等与之相关的名称,只有到了《内景经》才明确提出“三丹田”的概念。丹田有上、中、下之分,故合作“三田”。每一丹田中各居着一位神,故有“三神”。又因丹田之室,方圆一寸,故称寸田,下面分别简介三丹田。
                            与三丹田相对应,《内景经》还提出三黄庭之说。上黄庭宫在脑中,与上丹田相应中黄庭宫也与中丹田一致,都在心中;只是下黄庭宫在脾中,与下丹田不一致。总而言之,《内景经》就是以三丹田和三黄庭为枢纽,注重存思三部八景二十四真神,强调积累精气作为长生要诀,即“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


                            IP属地:重庆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8楼2017-06-23 22:19
                            收起回复
                              《黄庭经》中的存思法,是古代道教推行的主要修炼方法之一,由于注重意念,静思默想,简便易行,很适合士大夫的口胃,故东晋以来,在社会止广为流传。
                              《黄庭经》所述的一些内修养生之术,与《周易参同契》的炼丹之道相结合,在唐宋时期流变为内丹道,成为中唐以后道教炼丹养生方术的主流,所以《黄庭经》与《周易参同契》都对后代道教产生重要影响。
                              不过,中唐以后道教传播《黄庭经》与晋南北朝大不相同,晋南北朝重默诵,中唐以后则不断有人为之作注,加以诠释。注家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注重脏腑的性状、功能及调护方法,以生理结构和医药知识为主。如晚唐胡?《黄庭内景经五脏六腑补泻图》;绝大多数注家属于另一类,以内修术或内丹道来解释《黄庭经》,如欧阳修、白履忠等。此外,有不少文士也甚喜欢该经,如晋代的王羲之给道士书写《内景经》,而且仿其句式作辞赞,陆游更有诗句赞道:“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
                              《黄庭经》在历史上先后被禁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北周武帝并禁佛道时受劫难。从内容上讲,《黄庭经》已完全排除了早期道书中反映民众愿望和要求的政治思想,主要讲长生久视之道,按理不会触犯统治阶级利益,也不会带来消极的社会影响,故它完全是公元六世纪那场大辩论后佛道两教受禁的牺牲品。《黄庭经》在元代又一次被禁。


                              IP属地:重庆79楼2017-06-23 2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