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吧 关注:38,067贴子:273,976
  • 8回复贴,共1

世界历史上最悬殊的以少克多→四十五万唐军不敌两千突厥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1-12 04:51回复
    696年,唐帝国在素罗汉山前又丧师十余万,相继而至的四场大败令大唐先后在吐蕃手下折兵近五十万,国势日衰,战线节节败退,大片领疆被吐蕃侵夺。幸好吐蕃在695至699年间爆发了大规模内讧,主战最力,数次大败唐军的战神钦陵被杀,年轻的赞普弃都松急于扫清余党,收拾钦陵被杀后人心浮动的残局,无心攻打唐帝国,有休兵之意,才给了唐朝喘息之机。而大唐更是孱弱中且有内忧,乐得吐蕃不来攻打,于是两国很快达成默契,吐蕃取河源地区,唐则保留四镇和十姓。
    不过尽管吐蕃暂时罢手,唐帝国对十姓的控制也并不成功。唐廷始终戒备突骑施坐大,因此一直着力于扶持已经衰弱的阿史那氏一系。700年,唐廷又扶持阿史那斛瑟罗回西域,借之遥控效忠于阿史那贵族的西突厥部落,阿史那斛瑟罗控制了一些西突厥部落,与十姓中的突骑施和依附的诸部落分庭抗礼,西突厥十姓自此分裂为两部。
    然而唐朝扶持起来的这个阿史那斛瑟罗不得人心,《新唐书》卷215中就记载其“政残,民不悦”。由于矛盾日益激化,703年,双方内讧激战,阿史那斛瑟罗大败,唐朝见其名声已臭,便将其废黜,改封阿史那怀道为十姓可汗。但西突厥大部分部众都不肯奉唐朝这个宗主国的号令,不肯尊阿史那怀道为主,大多都加入了突骑施的阵营。大唐此时在西域的威信已然极低,影响力大不如前,见诸部不肯奉令,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犯众怒,只得改变之前对突骑施过于明显的敌意,暂缓扶植阿史那氏蓝突厥贵族以制衡打压西突厥的计划,转而开始和稀泥,对突骑施拉拢怀柔,还将其首脑乌质勒可汗封为“怀德金河郡王”。这种转变暂时遮盖了双方之间的矛盾,但由于唐廷始终不肯放弃扶植阿史那氏的打算,因此尽管之后一直与突骑施合作,共抗大食,但双方心中一直均存芥蒂,这也为日后的彻底反目,以及西域局势再次大动荡埋下了隐患。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1-12 07:01
    回复
      八、自毁长城
      随着西突厥降部的没落,阿史那氏正统的蓝突厥贵族一脉此时已然式微,可以说,此时正统的西突厥历史已然终结,西突厥余部中只剩下突骑施这个异姓突厥比较强大。突骑施是西突厥别部之一,继西突厥之后崛起于天山北部及中亚草原地带,是中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也是唐朝抵御大食东进时最得力的盟友。
      709年,苏禄自立为可汗,唐朝不能平定苏禄,只好转而册封爵位进行拉拢,722年还送金河公主与之和亲。突骑施汗国在一代雄主苏禄手中发展至顶峰,拥兵二十万众,数次击退大食劲兵。由于大规模骑战能力不及阿拉伯军,唐军在西域无法应付大食军的攻势,全仗突骑施在第一线做战,或独立抗击大食,或做为与唐联军的主力和前导,一度对大食的河外攻势进行了有效的遏制,苏禄也声名大震,成为中亚各族人民尊崇的英雄和唐朝西部边疆的钢铁屏障,被十分头痛的阿拉伯人称为“抵顶者”。其实此时突骑施的纯军事实力还在唐朝之上,之所以对唐称藩,主要是因为地处唐、吐蕃、大食的夹击态势之下,不得不联唐自固,并得到唐朝在经济、物资等方面的援助。
      原本唐朝在中亚奉行联合、利用回纥、突骑施等西域诸国,以共御大食的正确国策,成效一直不错,然而从天宝中期开始,唐帝国日益骄横,苛待藩属,动辄对西域属国发动惩治战争,与诸国由共利结盟关系逐渐演变为威逼型态下的暴力压制,在西域迅速失却人心,遭到普遍敌视,而与突骑施汗国的反目,则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唐廷对突骑施始终心怀恶念,一直试图扶持阿史那氏以制衡突骑施,双方既迫于大食的压力而结盟,却又相互猜忌,有时还爆发冲突。如726年安西都护杜暹就惹恼了苏禄,突骑施铁骑攻击安西四镇,人畜储积皆被其掳掠而去,安西都护府仅能自免。不过双方均知大敌当前,唇亡齿寒,因此每次发生摩擦后,很快便又重新和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1-12 07:06
      回复
        然而到了733年,唐廷突然昏了头,中了大食的离间之计,做出一个令亲者痛仇者快的愚蠢决策,竟与宿敌大食联手,合力打压突骑施,结果彻底逼反了苏禄,这便是突骑施在735年突然大举攻击北庭及安西拨换城的原因。据《册府元龟》卷971记载,在733年,“大食王遣摩思览达干等七人来朝,并授果毅,各赐娟二十匹,放还蕃。”由于唐与大食争夺西域的矛盾不可化解,唐廷又对抢走自己大片领土的大食恨之入骨,因此素来对大食使者非常冷淡,但此时却对这批使者封官赐赏,厚待优容,态度与先前迥然不同,这正是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对突骑施下手的前期表现。
        突骑施在唐帝国和大食的夹击下腹背受敌,力不能支,先是被大食重创,继而又被唐击败,这导致原本强大的突骑施国力大衰,而国运的日趋不利又令原本威望极高的苏禄渐渐无力驭众。738年,一代雄主苏禄被属下所杀,此后突骑施汗国陷入黑、黄两姓的内战之中。而唐朝此时又愚蠢地在两姓之争中瞎搅合,其核心目标仍然是扶植阿史那氏,这本身就是愚蠢决策;而且唐廷决策频频失当,先支持黄姓,后又支持黑姓,反复无常,不仅令双方都对大唐不满,而且加剧了突骑施的内耗,最终令其一蹶不振。
        大唐此次自毁长城,竟与大食联手重创了自己在西域最强大的盟友,实可谓愚不可及,导致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西域局势自此迅速恶化。大食充分利用了唐朝的愚蠢错误,趁机大加拉拢分化,最终突骑施剩余的主要力量与唐反目,此后便全力反唐。本来大唐如果能够拉住原本强大的突骑施,或许还能在大食的攻势面前招架一二,此时盟友突骑施一失,便再无抗拒之能。
        更致命的是,尽管大食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而软弱的唐朝却对诸属国毫无切实援助,早已令众藩属寒心,但大食强行推行伊斯兰教实在太不得人心,而且还时常对依附的属国横征暴敛,因此众藩国弃唐投大食本不该如此之快。然而大唐此次居然倒行逆施,竟与敌勾结,自断膀臂,所为令人齿冷。等到苏禄的悲剧发生后,越来越多的属国从失望变为绝望,对大唐彻底失去了信心,之后死心塌地倒向大食,至此大唐在西域已是彻底众叛亲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5-01-12 07:07
        回复
          尽管唐朝此时在西域已然众叛亲离,但大唐君臣深知大食内乱这一机会难得,等到对方缓过手来,自己迟早会被彻底逐出西域,因此仍然坚持强行在西域发动扩张,试图彻底摧垮大食薄弱的势力,并将已经投蕃的诸属国尽数以武力迫降。751年六月,高仙芝先下手为强,率大军围攻怛逻斯城,此时阿拔斯王朝的主力精锐尽集于埃及一带,正忙于镇压前朝余党的起事,本无心在遥远的西疆开战,但唐帝国咄咄逼人,大食退无可退,最终不得不在西域仓促应战。
          不过尽管唐军掌控了战局的主动权,如愿地在有利的时间和精心选择的战场上,以优势兵力与大食展开了决战,占尽便宜,但双方的战斗力实在相差太远,内乱中的大食仅以一支偏师就大破唐军,唐帝国最精锐的安西精兵全军覆没,自此彻底失去了震慑诸藩属的能力,几乎被完全逐出西域。两年之后,唐朝又遭逢了安史之乱,再也无法在西域支撑,领疆基本全部沦丧,甚至连河陇地区都保不住,被吐蕃一直打到长安城下。此后大唐一蹶不振,再无力与周边诸国相争,领土也被四周诸国大量侵夺瓜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5-01-12 07:13
          回复
            现在发一些骑兵、美女图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5-01-12 07:1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5-01-12 07:17
              回复
                最后再发一张蒙古祖源图,希望他们不要再说乃曼、克烈等突厥部落是蒙古部落了,奉劝蒙古人民找对自己的根,不要抢别人的祖先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5-01-12 07:20
                回复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5-01-12 09: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