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吧 关注:1,285,803贴子:11,290,942

【学术】铽离子桥敏化三价铕橙/红光的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温馨提示:这里允许插楼,读者可以点只看楼主方便阅读。因为涉及稀土元素,如果读者发现不熟悉的元素符号,建议查看元素周期表的镧系元素,包括21号Sc(钪)和39号Y(钇)。

这是我的第五篇paper,第6篇已经投出了,所以运气好的话年末还有一篇。然后在新学校继续干,研究领域应该会拓宽,出文章也应该是明年的事了。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我还在努力ing。
背景:
蓝色和近紫外LED已经商业化了很久,想要得到低成本白光主要还是依赖荧光粉
近紫外LED产生白光的机理是LED的紫外线激发三基色荧光粉(红绿蓝)得到白光。当然这三种颜色的荧光粉需要控制好比例。
相比于红粉,蓝绿粉相对成熟。红粉要么效率不高,要么合成成本太高。因此新型红粉是研究热点。
这次是报道我的最新工作,题目是:
Studies of Terbium Bridge: SaturationPhenomenon, Significance of Sensitizer and Mechanisms of Energy Transfer, andLuminescence quenching(铽桥研究:饱和现象,敏化剂的重要性,能量传递&荧光猝灭)
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这篇文章内容难度,说实在比较大,有些东西比较艰涩,所以我选取比较容易理解的方面来讲。只讲“饱和现象”和“敏化剂重要性”,后面的就不讲了。
如果有兴趣看原文,可以上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m5027924(不知论文链接能否用,先贴上)
如果不能用可以百度ACS(美国化学会)然后输入文章标题搜索。
对LED荧光粉不熟悉的可以看我之前的帖子(都是各种有图有真相)
1. Ca8MgY(PO4)7:Eu2+,Mn2+白光荧光粉
http://tieba.baidu.com/p/2582652062?pid=38653653833&cid=0#38653653833
2. LED领域研究中的常用稀土离子介绍
http://tieba.baidu.com/p/2779219298?pid=43505787160&cid=0#43505787160
3. NYB三掺红色荧光粉
http://tieba.baidu.com/p/2836357746?pid=45079505094&cid=0#45079505094
4. 稀土绿色荧光粉合成&表征
http://tieba.baidu.com/p/3241527049?pid=55970578753&cid=0#55970578753
5. 为什么蓝光LED能拿诺奖?
http://tieba.baidu.com/p/3347450094?pid=59241593934&cid=#59241593934


1楼2014-10-23 18:09回复
    这个研究是上一页提到的“3. NYB三掺红色荧光粉
    http://tieba.baidu.com/p/2836357746?pid=45079505094&cid=0#45079505094
    ”的进阶。
    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研究了Ce3+,Tb3+,Eu3+在Na2Y2B2O7中的发光性能,利用Ce3+→Tb3+→Eu3+的级联能量传递,使得Ce3+有效吸收紫外光,通过Tb3+媒介,把能量传给Eu3+离子,发出橙红光。
    这里先解说一下Ce3+、Tb3+、Eu3+的特性:
    ①Eu3+直接吸收紫外光的本领不高,这是Eu3+这个离子的本质
    ②Ce3+吸收紫外光的能力很强
    ③Ce3+无法直接把从紫外线吸收得到的能量传给Eu3+
    ④Ce3+能把能量传给Tb3+离子
    ⑤Tb3+离子能把能量传给Eu3+
    上面5条线索看上去像找犯人一类的游戏,我们可以这样总结
    吸收能力强的Ce3+虽然无法把能量传给Eu3+,但是可以通过Tb3+作为媒介,形成这样的关系:Ce3+→Tb3+→Eu3+,得到一个能有效吸收紫外光,然后发出橙红光的物质。
    基本思路完成了,落实下来会发现一些具体的问题:
    I.当Tb3+浓度不断上升,荧光体发射光色由蓝绿变黄,最终变成橙红色。这是由于高浓度的Tb3+使得Tb3+离子与Ce3+和Eu3+的距离变得很近,于是能吸干Ce3+的能量,同时,也被Eu3+吸干能量(既是攻也是受呀…)。问题是我们需要用多少的Tb3+才能得到红色光?例如多高浓度?
    II.既然Tb3+能把能量传给Eu3+,那么Ce3+是否有必要投入?
    问题I看似很无聊,看一下以下数据就会发现这真是嘅未解之谜~!
    在YBO3中,所需浓度是50%,即(Y0.5Tb0.5)BO3
    在Na2Y2B2O7中,所需浓度是60%,即60%的Y3+换成Tb3+;
    在Ba2Y(BO3)2Cl中,所需浓度是接近100%,即几乎Y3+换成Tb3+,即Ba2Tb(BO3)2Cl;
    在Sr3Y(PO4)3中,所需浓度接近100%,类似上面,可以理解成Sr3Tb(PO4)3。
    在不同的晶体中,所需的Tb3+差异这么大,这已经不是实验误差能说明的问题了,到底是什么决定的?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就是探究这个问题。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合成了YPO4、Ba3Lu(PO4)3、GdBO3和Na2Gd2B2O7,并在这些晶体中掺杂不同浓度的Tb,观察Ce3+→Tb3+→Eu3+的变化(Ce、Eu浓度锁定,控制变量)。为了得到更多的晶体学上的数据,我把所有结构都精修了,代表结果如下图:


    2楼2014-10-23 18:13
    回复
      我们先看YPO4和Ba3Lu(PO4)3这组化合物的光谱和晶体数据~这里绝对能发现点什么~!
      Ba3Lu(PO4)3:wTb3+,1%Eu3+的光谱,上面还有实物照片

      YPO4:xTb3+,1%Eu3+的光谱,上面有实物照片

      从上面可看出,Ba3Lu(PO4)3:wTb3+,1%Eu3+到最后(99%的Tb3+)都没能得到橙红光,而是黄光,而YPO4:xTb3+,1%Eu3+很快就变橙色了,而且后几个样品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肉眼判断不够准确,我们可以借助光谱计算CIE色坐标

      由这张图可看出Ba3Lu(PO4)3:wTb3+,1%Eu3+的色坐标在不断变化,而YPO4:xTb3+,1%Eu3+的接近红光区,变化已经很不明显了。
      这当中肯定有什么秘密。


      4楼2014-10-23 18:18
      回复
        我们先分析一下,色坐标的变化(绿→黄→红)源于能量传递,而当离子距离边近,能量传递概率就增大。
        下面列出每个样品的色坐标和Tb3+-Eu3+的平均离子距离R(由上面结构精修得到的晶胞参数推算而得),荧光寿命这里可以无视。注意单位是Å,即1/10纳米。

        Ba3Lu(PO4)3:wTb3+,1%Eu3+的色坐标一直在变,先不看。
        YPO4:xTb3+,1%Eu3+的色坐标在Tb3+浓度大于40%以后,变化变得不明显。这是的距离是6.94 Å。
        我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
        “Tb-Eu距离大概低于7 Å以后,色坐标变化就趋于停止”
        反观Ba3Lu(PO4)3:wTb3+,1%Eu3+,即使浓度为99%,其距离还是8.18 Å,还未能满足7 Å,因此色坐标不断漂移。这个反过来证明了上面假设。
        如果假设,则“7 Å现象”必须在其他晶体中再现!
        “7 Å”是实验得出来的经验数值,那么,如果这经验数值是有效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数值反推,得到其他晶体所需要的Tb3+浓度。
        R为7 Å,根据公式:
        C= 6V/(R^3πN) (C是浓度,V是晶胞体积,N是每个晶胞含有多少个化学式“分子”)
        通过反推,得到如下理论结果:
        GdBO3需要的Tb3+浓度为32%左右,Na2Gd2B2O7需要的Tb3+浓度为44%左右。
        为了验证上面预测的百分比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我们合成了GdBO3:0.2%Ce3+,yTb3+,0.5%Eu3+和Na2Gd2B2O7:0.2%Ce3+,zTb3+,0.5%Eu3+。


        5楼2014-10-23 18:24
        回复
          GdBO3:0.2%Ce3+,yTb3+,0.5%Eu3+和Na2Gd2B2O7:0.2%Ce3+,zTb3+,0.5%Eu3+的光谱和实物见下图。
          上部是GdBO3:0.2%Ce3+,yTb3+,0.5%Eu3+
          下部是Na2Gd2B2O7:0.2%Ce3+,zTb3+,0.5%Eu3+

          肉眼只能看看,真正验证还是看计算光谱得到的色坐标。

          GdBO3:0.2%Ce3+,yTb3+,0.5%Eu3+在30%开始,色坐标就几乎停止变化了,跟预测的32%预测值很接近
          同时,Na2Gd2B2O7:0.2%Ce3+,zTb3+,0.5%Eu3+在45%开始,色坐标也几乎停止变化了,跟预测的44%极为接近。
          再看看色坐标图吧:

          跟上表对应,浓度过了特定的值之后,色坐标就在一起分不清彼此了。这证明了“7 Å现象”有普适性。当然,这个能否成为定则,还需要极为大量的实验。
          别忘了,刚才还有一个话题要讨论:
          II.既然Tb3+能把能量传给Eu3+,那么Ce3+是否有必要投入?


          6楼2014-10-23 18:31
          回复
            前排膜拜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0-23 18:42
            回复
              前排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0-23 18:54
              回复
                只需要很简单的对比,就能知道能量传递和敏化剂的威力。

                掺杂比例在图里面已有,使用各自的最佳激发波长。
                以单掺杂Eu3+为100%
                使用Tb3+作为敏化剂,强度变为9.79倍
                在Tb3+基础上,加入Ce3+,只需0.2%,强度为原来的111倍。
                证明Ce3+→Tb3+→Eu3+是十分有效的敏化机制。


                9楼2014-10-23 18:57
                回复
                  啊哈…闲情杂志说铽色谱蓝坑我(?。顶!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4-10-23 19:02
                  收起回复
                    强度的差异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
                    三个样品的激发光谱如下:

                    在近紫外区域(300-400 nm)三掺杂的紫色线明显高于共掺杂橙色线,而单掺杂的红线在该区域几乎是一条平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300-400 nm的紫色激发带来源于Ce3+的f-d跃迁,可见0.2%Ce3+的强大威力。


                    11楼2014-10-23 19:04
                    回复
                      最后附上物质的合成条件:

                      前三类样烧两次,气氛全用CO。烧完第一次冷却拿出来砸碎,然后第二次烧。
                      注意稀土格位全部写成Ln
                      Na2Ln2B2O7最好还是氢气合成,CO很难掌握火候。
                      完毕。有问题随意问~
                      申精~谢谢~
                      @神游寻周公
                      @虹Rreflect_F
                      @Janes_Trapper


                      12楼2014-10-23 19:11
                      收起回复
                        我觉得不错,尽管我不懂无机怎么做的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0-23 19:22
                        收起回复
                          膜拜
                          好久不见高学术分析帖了


                          IP属地:江西14楼2014-10-23 19:28
                          回复
                            膜拜大神,虽然有些没听懂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0-23 20:02
                            回复
                              Mark。虽然我不是学无机,但楼主研究的课题都很有意思。待我仔细观看一番。


                              IP属地:湖北16楼2014-10-23 21: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