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汉吧 关注:22,048贴子:546,394

【汉族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就是把互动百科搬过来了
觉得不错,很全很正


1楼2011-12-01 14:24回复
    汉族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分布。汉民族传统中信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在儒家文化的社会基础中对道家、佛家诸说多有崇敬。


    2楼2011-12-01 14:25
    收起回复
      汉族 - 汉族先民汉族是外族对华夏族的称呼。称谓始于汉代,并沿用至今。汉族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同其他民族共同融合而成的。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民族迁徙和融合,使汉族不断得以发展兴旺,逐渐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在汉族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其经历的封建社会很漫长是一个突出的特点。[1]


      4楼2011-12-01 14:25
      回复
        汉族 - 分布状况
        汉家儿女
        汉族分布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为113738.61万余人,(2000年)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地区 人口(2005年)
        中国大陆 1,201,809,000
        中国香港 6,554,000
        中国澳门 462,000
        中国台湾 23,365,400
        总计 1,231,261,000
        其他地区
        汉族在其他部分地区也是当地的主要族群,如果敢(缅甸)(汉族人口比例为93%)、新加坡(77%)、圣诞岛(澳大利亚)(61%)、槟城(马来西亚)(56%)。同时在许多国家也是重要的组成族群之一。大洲/国家人口占该国百分数占海外汉族人口的百分数
        亚洲
        28,800,000(1998年)
        81%
        柬埔寨
        150,000(2003年)
        1.2%
        印度尼西亚
        7,300,000(2003年)
        3.1%
        日本
        175,000(2003年)
        0.1%
        朝鲜
        50,000(2003年)
        0.2%
        韩国
        100,000(2003年)
        0.2%
        老挝
        50,000(2003年)
        1%
        马来西亚
        7,000,000(2004年)
        30%
        缅甸
        1,300,000(2003年)
        3%
        菲律宾
        1,500,000
        2%
        新加坡
        3,400,000(2004年)
        76.8%
        泰国
        7,300,000(2003年)
        12%
        越南
        2,300,000(2003年)
        3%
        北美洲
        5,020,000(1998年)
        14.5%
        加拿大
        1,200,000(2004年)
        3.69%
        美国
        2,400,000(2000年)
        0.8%
        欧洲
        945,000(1998年)
        2.6%
        俄罗斯
        680,000
        法国
        300,000
        英国
        247,403(2001年)
        0.4%
        大洋洲
        564,000(1998年)
        1.5%
        澳大利亚
        454,000(2003年)
        2.5%
        新西兰
        147,000(2006年)
        3.5%
        非洲
        126,000(1998年)
        0.3%
        南非
        100,000(2003年)
        0.2%
        总计
        35,175,000
        100%
        


        7楼2011-12-01 14:28
        回复
          前排…呵呵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1-12-01 14:29
          回复

            汉族 - 语言文字
            书法:汉字
            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参见汉语方言词条)。另外,不少学者认为广西的平话、山西的晋语应与其他七大方言并列。
            对汉语标准语的规定,汉族所在的不同地区各有不同,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定为标准官话(以官话区的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语言,其称谓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别称为普通话、国语、华语),香港定位标准粤语(广州话)。汉字的书写方式分别有繁体字和简化字。
            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汉语又分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七大方言。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文起源于远古,通行的方块文字,是从4000多年前殷商的甲骨文字和商周金文演变而来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有计划地进行文字改/革,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汉字将逐步向拼音方向发展。
            


            11楼2011-12-01 14:33
            回复
              汉族 - 天文历法
              浑天仪
              汉族有悠久的天文学观测的传统。远在传说时代,就有世袭执掌天文的官吏,专门观测天象。以后历代沿续,设观星台、观象台、司天台、司天监、钦天监等机构,负责观测天象、推算历法。因此,汉文献中以日食、月食、恒星、彗星、太阳墨子等天象的观测与记录,都是世界上最早的和最完整的。汉族古代天文学家制造的天文观测仪器有许多优点,其关键部件和原理至今仍被应用于现代大型天文观测仪器中。并以显示天体运行为契机,最先发明了报时的机械钟。
              在古代,天文学家把周天分三垣(太微、紫微、天市)二十八宿(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朱鸟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用这种区域划分来确定天体和天象发生的位置。
              先秦时期汉族先民绘制星图,留存至今最早的实物有五代时期出土的二块28宿星图刻石,其它著名的有宋代苏州石刻天文图及敦煌唐代星图。
              对于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从公元前613年到20世纪初,汉文载籍中共有31次记录,最早的一次在公元前1057年。对于太阳黑子的观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4世纪甘德的《星占》。正史中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始于公元前28年。至1638年,见于正史中的太阳黑子记录约百余例,散见于其它汉文载籍的记载可能更多。这些珍贵的资料,至今仍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浑天仪:由于积累了历代天文观测的丰富知识,汉代天文学家明确提出宇宙结构理论“浑天说”。否定了先秦的“盖天说”。为了准确地观测天体和天象的位置,汉代天文学家耿寿昌、贾逵等发明了以赤道为座标系的天文观测仪器,汉文称为“浑仪”或“浑天仪”。
              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创制的“浑象”(也叫“浑天仪”),是用来显示天象的仪器,类似现代的“天球仪”。它利用漏壶滴水发动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可以将天象准确地显示出来。
              机械钟:始于显示天球旋转(即地球自转及公转)的天文仪器,为汉族首先制作。公元725年,唐代天文学家一行高僧(张遂)与梁令瓒在“浑仪”和“浑象”的基础上,制成“浑天铜仪”。这是一架附有报时装置的天文仪器,注水激轮带运转,一方面显示日月运行情况,另一方面立二木人于地平之上,每一刻自然击鼓,每辰自然撞钟。其擒纵轮靠水力驱动。
              水运仪象台:公元1092年,宋代天文学家苏颂制造了更先进的“水运仪象台”,这实际是一座大型天文钟台,高35.65尺,宽21尺。台分三层,上层是浑仪,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中层是浑象,旋转并确显示天象;下层设木阁,木阁又分五层,每层有门,每到一定时刻,门中有木人出来报时。木阁后有漏壶和机械系统,驱动整个仪器。苏颂钟是人类在中世纪最卓越的机械制造,其原理于两个世纪后传入欧洲,导致机械钟在西方的发展。
              而春秋以前被普遍用来测量日影长度的“圭表”,也是汉族先民的一大发明。表为立竿,圭为卧尺,测日影长度,定冬至和夏至的日期以及回归年的长度。唐代一行等人最早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
              此外汉族独立发明了自己的历法。相传先秦有黄帝历、瑞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合称“古六历”。夏历又称“夏正”,以正月为岁首。殷历又称“殷正”以12月为首。周历又称“周正”,以11月为岁首。秦用瑞顼历,以10月为岁首。汉以来,有太初历、三统历、四分历、乾象历、太明历、戍寅元历、大衍历、12气历、统天历、授时历、时宪历、天历等。这些历法当中,除北宋沈括创制的“12气历”和太平天国颁行的“天历”是阳历外,其它历法都是阴阳合历。直到今天,汉族仍然习惯使用传统的阴阳合历,同时使用世界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


              16楼2011-12-01 14:37
              回复
                汉族 - 经济发展
                汉族历来以勤劳俭朴、富于创造精神著称。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这种“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始终占绝对优势。农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称发达,尤其以发达的水利灌溉与精耕细作著称于世。历代都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其中有些一直造福至于现在。比如公元前3世纪中叶,秦蜀郡守李冰领导兴修的都江堰,不仅在古代使成都平原成为全国著名的粮仓,享有“天府之国”的美名,一直到现在,仍使成都平原受益无穷。都江堰可算是古代水利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
                在耕作技术方面,汉族及其祖先,自古以来一贯注重农时、改良土壤、轮休耕地,以及施肥、保墒、选种、培养新品种、改良农具,同时也不断从国内各民族中甚至从国外吸收新的作物品种和学习耕作技术。因而不仅创造了在古代堪称水平很高的产量,而且作物品种之丰富,也是世所罕有。
                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在高度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古代科学技术如天文、数学、农学、医药学、冶炼术、建筑学等都在世界文明发达史上大放异彩,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用于作战,指南针用于航海,以及养蚕、织造丝绸、制瓷、制茶等技术,对世界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商业在古代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除以汉族为代表的农耕民族区之外,还有广大的游牧区、狩猎区和渔猎区各民族,这两大类民族之间农业、手工业产品与畜牧狩猎产品及其他土特产品的交换,不仅是生活的需要,而且促进了各族人民的生产发展。
                唐宋以来形成的“茶马互市”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经济上互相补充、交流关系的主要形式。商业的发达,反过来有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至明代(1368~1644)中晚期,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尤其在江南地区一些城镇的手工业工场与商业中,资本主义萌芽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19世纪中后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样主要是在沿海及交通较发达的内地大中城市汉族聚居的地区。


                18楼2011-12-01 14:40
                回复
                  汉族 - 姓氏名字
                  百家姓
                  最初,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许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姓氏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以官职为姓,如司马、上官、侯、帅、尉等;
                  ②以职业和技艺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做买卖的姓“贾”;
                  ③以祖先的名字、爵位为姓,如孟孙、叔孙、王孙、公孙等;
                  ④以封国、封地为姓,如齐、鲁、吴、楚等;
                  ⑤以原始崇拜物为姓,如马、牛、羊、龙等;
                  ⑥以居住地方的特征为姓,如东郭、西门、杨、柳,李等;
                  ⑦以数字为姓,如伍、陆、万等。
                  此外还有些复姓如长孙、贺兰、呼延,则是由少数民族语音译而成。
                  宋朝人编写的《百家姓》内收入单姓共408个,复姓共76个。近代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已收入单复姓共4129个。常用姓氏不过200个左右,最常见的单姓只有100个,而以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伍、郭、马为姓的人已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


                  19楼2011-12-01 14:41
                  回复
                    呼,竟然这么长
                    休息休息再复制


                    21楼2011-12-01 14:44
                    回复
                      汉民族传统中信仰儒家思想/////////
                      我认为这才是关键


                      23楼2011-12-01 14:53
                      回复
                        汉族 - 传统节日
                        春节
                        汉族历史悠久,世代传袭,逐渐形成了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个完整体系。一年之中,其主要节日,按农历顺序排列有:
                        正月初一为元旦,即春节。正月初七为人日。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叫元宵节或灯节。二月十二为花朝节,又叫百花生日。三月三为上已节,又叫修禊节。三月还有清明节、清明前二日(或一日)又为寒食节。四月初八为佛节。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七月初七为七夕,叫乞巧节或女儿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叫鬼节。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十一月有冬至节。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晚上为除夕。另外还有社日,又分春社和秋社,是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伏日,祭祀以隐代避盛暑;腊日,祭百神以逐疫。
                        汉族节日发展至今,最兴盛、隆重、热闹,最有群众基础的是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一般从腊月办年货、掸尘、送灶君、挂年画、贴春联开始,经除夕吃团圆饭,俗称“年夜饭”,守岁到正月初一过春节形成高潮。春节期间主要活动是“拜年”。长辈一般要给后辈若干“压岁钱”,男女老少均穿新衣,盛装打扮。节日期间开展多种文娱体育活动。节日禁忌特多,如不能扫地,不准讲不吉利的话,不要女人下厨,多为讨彩求吉。现除破除了一些迷信习俗外,其余均盛行不衰。
                        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古代汉族这时还开展放风筝、荡秋千、踢毽子、蹴鞠(即踢足球、打马球)等文体活动。有的还有踏青和插柳的习俗。现在除祭扫祖墓外,青少年学生还要祭扫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节日食品南方多为清明果。
                        端午节主要习俗是家家户户要包粽子、吃粽子,要在门上挂菖蒲、艾叶,屋角喷洒雄黄酒;小孩要挂香袋并在额头上用雄黄酒画一个“王”字;大人喝雄黄酒。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吃团圆饭、吃月饼、拜月赏月。
                        节日一览
                        节日名称
                        日期(农历)
                        说明
                        春节
                        正月初一
                        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
                        立春节
                        立春
                        从这天到立夏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人日
                        正月初七
                        传说女娲创造苍生,并于第七天造出人来,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
                        谷日节
                        正月初八
                        天日节
                        正月初九
                        地日节
                        正月初十
                        元宵节
                        正月十五
                        亦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天穿节
                        正月二十
                        填仓节
                        正月廿五
                        正月晦
                        晦日
                        中和节
                        二月初一
                        太阳生日
                        春龙节
                        二月初二
                        龙抬头、龙头节
                        花朝节
                        二月十五
                        花神节、百花之神生日。
                        观音诞
                        二月十九
                        春分节
                        春分
                        上巳节
                        三月初三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寒食节
                        冬至日后一百零五日,清明前一二日
                        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
                        清明节
                        清明
                        于此日祭祖扫墓。
                        浴佛节
                        四月初八
                        释迦牟尼诞辰。浴佛节又称佛诞节、灌佛会、龙华会、华严会等。
                        碧霞元君节
                        四月十八
                        端午节
                        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等。
                        雨节
                        五月十三
                        关公磨刀日
                        分龙节
                        二十
                        夏至节
                        夏至
                        天贶节
                        六月初六
                        六月六、晒虫节、虫王节、回娘家节
                        观音会
                        六月十九
                        观莲节
                        六月廿四
                        莲花生日
                        七夕
                        七月初七
                        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传说鹊桥相会之日,是亦乞巧许愿之日。
                        秋日拔禊
                        七月十四
                        中元节
                        七月十五
                        又称盂兰节、盂兰盆节,俗称七月半、鬼节等,有祭祀灵魂等习俗。
                        地葬节
                        七月廿九
                        天灸日
                        八月初一
                        天医节
                        中秋节
                        八月十五
                        又称秋夕、八月节、月节、团圆节等。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玩灯笼等。
                        重阳节
                        九月初九
                        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习俗有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
                        观音会
                        九月十九
                        寒衣节
                        十月初一
                        又称授衣节、冥阴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
                        下元节
                        十月十五
                        “水官大帝”禹的生日,又称“消灾日”、“下元水官节”。
                        冬至节
                        冬至
                        驱傩日
                        腊月初七
                        腊八节
                        腊月初八
                        相传是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的日子,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
                        尾牙节
                        腊月十六
                        祭灶日
                        腊月廿三
                        小年
                        除夕
                        除夕
                        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
                        


                        24楼2011-12-01 14:55
                        回复
                          汉族 - 汉族民系
                          一般而言,同一个民系的人生活在相同或相近的区域,有着相同的区域认同。区域认同往往成为民系的名字,典型的例子如潮州民系。
                          在汉族诸民系中,客家民系是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汉族民系。
                          对汉族人而言,炎黄认同是民族的精神传统的标志物和代表物之一。类似的,对于民族之下的民系而言,在同一个民系里的人,往往对某一特定的事物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认为这一事物代表了自己所属民系的某些特性和精神传统。
                          中原认同:南方诸民系(客家、福佬、潮州、广府等)普遍存在的认同。
                          石壁祖地认同:客家民系
                          南雄珠玑巷认同:广府民系
                          麻城孝感乡认同:四川西南官话民系
                          其他还有莆田城认同、老槐树认同、苏州闾门认同:


                          32楼2011-12-01 15:20
                          回复
                            终于搬运完了,累死鸟。这么长不知有木有人看。不管怎么样撒花庆祝下


                            33楼2011-12-01 15:21
                            回复
                              我看到旗袍马褂被认为是传统服饰的字了……


                              34楼2011-12-01 15: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