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吧 关注:1,606贴子:2,954

“歌曲之王”是个多片面、多不公平的称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四川1楼2011-03-25 00:51回复
    提起舒伯特,都说他是“歌曲之王”,这个称号都烂大街了。但舒伯特的交响曲、室内乐、钢奏等许多作品都没有争议处于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品之列的。
    许多不了解古典音乐的人慢慢都以为舒伯特只是一个“写歌的”。不说这对于这样一个天才来说十分不公,也很利于普通人、入门者了解舒伯特,以为听了菩提树、魔王等等就算听过舒伯特了。


    IP属地:四川2楼2011-03-25 00:55
    回复
      是啊,我也一直觉得为什么仅称他为歌曲之王呢,确实他有好歌曲但是他也有别的东西呀。
      肖邦的称号钢琴诗人是很符合的,90%的作品都是钢琴作品,但是舒伯特绝对不是90%都是歌吧。


      3楼2011-03-26 09:03
      回复
        回复:3楼
        绝对啊,别说90%了,到不到一半都是个问题,况且,不能光从数量来说,从作品的内涵、地位来看,那些歌曲和交响曲、室内乐、钢琴作品比起来,也不在一个水平啊。真想知道谁给他起的“歌曲之王”的名字,我严重怀疑者是在赞他还是贬他。


        IP属地:四川4楼2011-03-26 20:24
        回复
          “从作品的内涵、地位来看,那些歌曲和交响曲、室内乐、钢琴作品比起来,也不在一个水平啊。”不能说艺术歌曲就肤浅,没有表现力。而且正是舒伯特使得艺术歌曲变得成熟,使它变得深刻感人。这个名字估计于舒伯特同时代人有关,因为当时人们接触最多的是艺术歌曲。
          其他的同意。


          IP属地:广东5楼2011-04-20 13:25
          回复
            对,更正一下,不能说声乐就比器乐肤浅。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偏见。舒伯特的歌曲(Lied)从数量上来说也许果真占他所有作品的多数。而且正是他把德语艺术歌曲的发展推向巅峰,并且事实上不管是生前还是身后艺术歌曲都为他赢得了巨大声誉。还有一点特别之处是,舒伯特好像再用简单的声乐形式积累大型器乐作品的素材和灵感,没有早期的声乐作品,也就没有后期一些著名的器乐作品。比如十三十四弦乐四重奏的慢乐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声乐对于舒伯特的音乐发展来说确实有特别的意义。


            IP属地:四川6楼2011-04-22 11:12
            回复
              就是现在,舒伯特依然受到偏见啊,伟大交响曲作曲家,没有算上他,他在交响曲方面至少应该和贝多芬一个水平吧,钢琴奏鸣曲等的成就也被后人忽视,真搞不懂。


              IP属地:美国7楼2011-10-01 09:11
              回复
                不说贝多芬了,舒伯特要是能和莫扎特活的一样长(多5年),没准估计成就就要并肩莫扎特了。这么一个绝世天才竟然被大部分人当成一写歌的,的确让人蛋疼,乳酸。


                IP属地:美国8楼2011-10-01 09:16
                回复
                  舒伯特写交响曲的弱势在于他不会对位法,所以交响曲的立体结构就不如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这个是事实,我们也没话说。钢琴奏鸣曲的影响力已经逐渐上来了,尤其是最后一首D960,评价相当高。此外还有室内乐,特别是弦乐五重奏D956。说被人忽视应该仅限于入门者吧?
                  舒伯特最伟大的还是晚期,并且只有一年,所以比较认同楼上的说法。


                  IP属地:广东9楼2011-10-01 20:34
                  回复
                    不过如果换一种角度理交响曲的话,舒8算得上是完美了.我不认为对位法对交响曲来说是必要的,只要能达到所需效果即可。


                    IP属地:广东10楼2011-10-01 20:48
                    回复
                      然而舒9就有些松散和冗长,局部完美,整体上还是有缺陷。


                      IP属地:广东11楼2011-10-01 20:51
                      回复
                        确实晚期作品在结构和深度上超过前期一个档次


                        12楼2011-10-02 01:01
                        回复
                          第九无论结构上还是内容上都是让人无话可说的吧,完全符合古典主义的规范,第九虽然是长了一点,但不见得就冗长了。我最喜欢的交响曲就是舒伯特第九。


                          IP属地:美国13楼2011-10-02 09:10
                          回复
                            关于这一点我感觉这一段文字是比较客观的:
                            ......
                              但是对于交响曲这样的题材因为他在复调等作曲技法上的先天不足让他对于结构庞大的作品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总是习惯把交响曲和四重奏对比着习作。早期作品他受海顿和莫扎特影响颇深,后期作品更是边写边回头又投入四重奏的创作练习中,可想而知交响曲的创作对他而言是多么的艰难。特别在贝多芬那一系列结构宏伟、布局严谨、织体精细、气势恢弘的交响曲之下,他更是倍感压力重重。他的交响曲作品在他生前甚至连演出的机会都没有,他自己既没有指挥演出自己作品的机会更没有听过自己的交响曲被演出过。而他死之后这些作品更是被尘封了十年之久,直到他死后许多年才因为舒曼的大力推广和门德尔松的指挥而受到世人的肯定。在经过一个半世纪时光的涤荡和音乐家们的深入研究之后,舒伯特的交响曲终于被更客观的认识。伯姆、阿巴多、马里纳、古德曼等指挥家都录制了比较全面的舒伯特交响曲集录音。有位叫华拉克(Warrack)的评论家对舒伯特的《第九交响曲》曾经有过如下的评论:“这首作品是诗歌而非建筑。……如果我们戴上贝多芬的有色眼镜去检查这首乐曲的结构,立即就会发现漏洞。尤其碰上贫乏的演奏,这件作品就像地上拖得长长的线,而不是纵横交织的伟大建筑。”这里他非常明确的指出贫乏的演奏(a poor performance)才会产生结构上的问题。如果这作品变成戏剧来处理,那么它那高潮迭起的起伏久变成另一种非形式的立体结构了。邓肯(Duncan)说:“这是包装在交响曲形式中的生命戏剧。”
                            


                            IP属地:广东14楼2011-10-09 13:01
                            回复
                              《伟大交响曲》的内涵
                              《伟大交响曲》经过 100 多年以来的不断研究与探讨,今天的学者已不像当年在维也纳、巴黎、伦敦首演时的盲目排斥;也不如舒曼的热情拥抱,而是更冷静地透视它的本质与特征。
                              约翰·沃拉克说得好:“这首作品是诗歌而非建筑。……如果我戴上贝多芬的有色眼镜去检查这首乐曲的结构,立即就可以发现漏洞。尤其碰上贫乏的演奏,这件作品就像地上拖得长长的线,而非纵横交织的伟大建筑。”
                              这段评论确实一语道破《伟大交响曲》的要害。舒伯特虽然在青少年时期,随塞里尔利学习对位法,但在构思他的伟大交响曲时,却一点也没用上。所以他所创作的乐曲有动人的主题旋律,丰富的管弦乐色彩,却不见立体的主题交织。由于主题的不断重复,难免给人以冗长的感觉。
                              不过沃拉克在撰写这段严肃的批评时,清楚指明贫乏的演奏才会产生结构上的问题。换言之,如果将这首作品变成戏剧来处理,它高潮迭起的起伏,自然会形成另一种非形式的立体结构,所以邓肯才说:“这是一首包装在交响曲形式中的生命戏剧。”
                              如果以“生命戏剧”的角度来观察舒伯特的最后两首交响曲,则《未完成交响曲》像是一首描绘舒伯特内心世界的戏剧,他以最甜美的声音唱出最哀愁的思想,两个乐章的美丽旋律,恰如舒伯特以诗谱成的私人日记。在无情命运的捉弄之下,舒伯特一生才华横溢,却换来无事业功名、无家庭欢乐、无婚姻子嗣,唯一所有的是孤独无依和身染梅毒重病。在包容一切人生的苦难辛酸之中,透露出一丝美丽的憧憬,化成《未完成交响曲》的乐章。这篇私人日记不忍写下去,也不能唱下去,因为它本身就是“未完成”。
                              《伟大交响曲》则是另一部忍着痛苦的励志戏剧。在这首戏剧中,没有英雄,没有掌声,但是有天堂的憧憬和人性的酸甜苦辣之感。难怪约翰·里德说:“《伟大交响曲》表现出对自然精神的挚爱,就像找到了人和上帝之间的直接联系。”
                              吉弗雷伊·克兰克肖更明确地说:“《伟大交响曲》所呈现的境界,在音乐史中是独一无二的,甚至令人惊讶的是,它几乎不受贝多芬那难以抗拒力量的影响,而寻求一种戏剧与诗意、悲剧与容忍、痛苦与欢乐之间终极的融合,并达到完全的成功。”
                              舒伯特一生创作无数的艺术歌曲,他在这些人文丰厚的诗歌中,吸取生命的精髓,最后终于超越了结构的漏洞,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伟大生命戏剧。舒曼在一堆乱稿中,见到了这一点,难怪为之疯狂。如果生命本身就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戏剧,不论是悲是喜,是苦是乐,只要勇敢地走到尽头,它就是“伟大”。
                              舒伯特在他生命结束前的最后数年,一直想写一首代表他一生最高艺境的最伟大交响曲。但是,在他一生中,既无可歌颂的英雄事迹,也无可宣扬的丰功伟业,甚至没有指挥交响乐团,演出自己交响曲作品的机会。在形式和实质条件都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他还是锲而不舍,终于在离开尘世前的最后几个月,完成了《 C 大调伟大交响曲》。
                              在形式上,这首交响曲的四个乐章都采用了主题不断重复的奏鸣曲形式,只是加了序奏和结尾,使全曲长达 1155 小节,演出时间超过 50 分钟。在冗长而缺乏立体结构的管弦乐声中,这首交响曲就像舒伯特一生的命运一样,被人遗忘在灰尘和黑暗之中。只是由于舒曼的偶然发现,才得以重现在阳光之下。


                              IP属地:广东15楼2011-10-09 13:03
                              回复